1樓:匿名使用者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週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差團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槐慶衡演等。。。
潑水節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於印度,曾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13世紀末到14世紀初經緬甸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俗也日益流行起來。鉛做現在,這一節日已成為傣族最主要的民俗節日。
節日期間,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潑出的清水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年輕人還把手裡明亮晶瑩的水珠,象徵甜蜜的愛情。
潑水節是全面展現傣族水文化、**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視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能給人以藝術享受,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傣族潑水節資料
2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你瞭解傣族潑水節嗎,快來學習吧!
中國的傣族是一直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隊伍,人口近百萬,大部睜頌。
分居住在雲南的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其他則散居於雲南各地。傣族歷史悠久,傣語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族傣語言。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
傣族潑水節又名"宋干節",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
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這樣開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文雅的則用樹枝蘸水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溼一身、幸福終身"!
象徵著吉謹梁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相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節日期間,除有賽龍船、放高公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有鬥雞、放氣球、遊園聯歡、物資交流等新的活動。
雲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裝與遊客一起祥早運歡度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關於傣族潑水節的傳說
潑水節實為傣族的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 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 舉行,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傣族潑水節又名 浴佛節 傣語稱為 比邁 意為新年 西雙版納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 尚罕 和 尚鍵 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 變更和轉移,指...
潑水節是傣厲新年,傣族的新年習俗
傣族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又名 浴佛節 傣語稱為 桑堪比邁 意為新年 西雙版納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 尚罕 和 尚鍵 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 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週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 德昂 布朗 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 泰國 緬甸 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潑水節一般在傣...
傣族除了潑水節還有哪些節日,傣族除了潑水節還有哪些節日?
潑水節 潑水節 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先 堆沙 潑水 丟沙包 賽龍船 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節日。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 桑勘比邁 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