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尹朶月
六月年。哈尼族的民族節叫「庫扎扎」,時間為夏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六月年也是個歡樂的節日,紅河地區稱「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節期三至六天。
節日裡,以村寨為單位殺牛祭「秋房」,牛肉各戶分回祭祖,青年們聚集在一起「盪鞦韆」、摔角、狩獵、唱山歌,盡情歡樂。
吃新谷。紅河一帶哈尼族,農曆七月的第乙個龍日,有「吃新谷」的習俗。吃新谷這一天,每戶人家按照老規矩,應在東方剛露魚肚白時,到自家水田拔坦寬回一小捆連根帶穗的稻子。
拔稻時要選擇株數逢單的稻穴,揹回時無論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則以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揹回來的稻穗搓下穀粒,連殼放在鍋裡烘焙直至出公尺花。大家吃公尺花前,應先給狗吃一點。因為自古傳說,哈尼族在一場大洪水後重新得到的谷種是狗叼來的,所以要感謝它。
吃過公尺花,也要把當年栽種的瓜豆菜蔬統統拿出來嘗新,同時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筍,象徵來年的收成團信陸象新竹一樣節節高;還要殺吃閹過的大肥雞,希冀來年的生活豐足美滿。
十月年。哈尼族的最大節日是過「十月年」,前後歷時六天,具體日期各寨可先可後。在農曆十月間過,哈尼人稱它為「扎樂特」。
按照他們古老的歷法,每年農曆十月第乙個辰龍日為新年之始(相當於漢族的大年初一)。節日裡每個村寨都要舉行街心酒宴,叫作「姿八奇」。
農曆十月,稻穀剛進倉,家家戶戶舂糯公尺粑粑,烤制香甜的「悶鍋酒」,準備選屬龍日過年。過年的頭天,人們把家裡屋外、寨子的每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洗澡換衣。
姑娘節。雲南省元陽縣碧播山一帶的哈尼族,每年農曆二月初四要歡度別開生面的姑娘節。這天,雞還未叫,男人們就要首先挑回一擔水,天麻麻亮時,再砍回一捆柴,接著,就生火燒水,把洗臉水恭恭敬敬地端給慢騰騰起床的婦女。
然後,男人們煮飯、洗菜、剁豬食、洗碗筷、帶小孩,婦女們則悠閒地坐在一旁,或做點針線活,或指揮男人做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們,則連針線活也不做。
裡瑪主節。居住在紅河邊上的哈尼族崇奉布穀鳥,把布穀鳥尊稱為「合波阿瑪」(布穀鳥媽媽)。每塌頃到山茶盛開的陽春三月,不論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聽到布穀鳥的鳴啼,人人都會報以一聲「我聽見了」的,表示對春天的歡呼。
據說,這一聲,可使勤勞善良的哈尼族農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終年和平康泰。<>
2樓:二顧淮
哈尼族居住地區,農曆七月左右,穀物逐漸成熟各戶要選擇自己的好日子進行「卡都匹」(吃新公尺)活動。過節時家長揹著籮筐到地裡拿些穀穗回來掛在門上,並且要拿稻俗杆製成「窩保波」,在「宗格」(倉竜)前吹奏三回,表示要吃新糧了,祈求神靈保佑糧食收得多,人不得病,家畜興旺發展。
要殺乙隻產蛋母雞獻飯笑缺,過年碰談辯時殺的豬肥腸,豬耳朵和尾巴也要留侍此到這時獻神。吃新公尺時要把老公尺和新公尺混合在一起煮,這叫做「妾都喝扎」(即新老交替),意思是老谷老公尺吃到新穀公尺上市,祈求年年有餘。<>
3樓:扣響處
哈尼族文化給人一種神秘與好奇的感覺。最隆重的哈尼族六月年是祥昌哈尼族人民穗培最重視的節日,濃厚的民族氣息,以及古樸典雅的地域特色,還有淳樸善良的哈尼族人民,構成了哈尼山鄉最動人的畫面。<>
六月年,哈尼語「苦扎謹族扒扎」節,在每年農曆六月中旬舉行。是紅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猶如漢族過春節一樣熱鬧隆重。屆時,哈尼山寨到處興高采烈,熱氣騰騰。
人們穿上五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成群結隊的相聚到磨秋場,打磨秋戲耍娛樂,歡度節日。
哈尼族的特色
4樓:
您好親,哈尼族的特色: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哈尼族主要分佈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寮國、越南的北部山區。
哈尼族內部支系繁多,有多種自稱,其中哈尼、卡墮、雅尼、豪尼、碧約、白巨集等六個自稱單位人數較多,另還有哦怒、阿木、多泥、卡別、海尼等自稱單位。哈尼族習俗:西雙版納哈尼人的傳統節日, 從6月農曆新年的第乙個尼烏斯開始,也就是3-5天的節日期間, 在節日期間,人們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吃飯、喝酒或出去散步的親戚朋友。
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陀螺儀、竹舞等活動。生活沙沙作響:漢族稱為 "黃稻節" 或 "二月年"。
哈尼節犧牲了摩卡布穀鳥和 "筆苦" 鳥的使者, 所以節日是聽到布穀鳥和 "筆苦" 鳥的第乙個**,選擇乾草的一天舉行,節日的結束。扎拉特:這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為它是在農曆十月舉行的,所以它也被稱為 "翻譯與現實",即10月年,六天前後。
元旦那天,每個柵欄都要殺一頭豬。豬,無論大小,都按家庭均勻分佈。
哈尼族的風俗是什麼 哈尼族有啥風俗
5樓:華源網路
1、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認為天地間存在著強有力的天神、地神、龍樹神和具有保護神性質的寨神、家神等,必須定期祭祀,祈求保佑。對於給人們帶來疾病和災難的各種鬼神,則要通過祭祀和巫術加以制約、驅趕。
西雙版納的哈尼族每年要祭「龍巴門」(即寨門)。
2、哈尼族根據生活的地方的不同,婚俗也有所不同。生活在墨江一帶的哈尼族,新郎在表兄弟和同齡夥伴的陪同下前去迎親。到了新娘家後,要拜見岳父岳母,並經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
新娘離家的時候痛哭不止,這就是哭婚的習俗。新娘在出嫁前三天新要哭婚,表明她對父母和家人的感情越深。新娘在弟妹和親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村寨門口才止信送親的隊伍則挑著揹著嫁妝,一直送到男方家。
3、哈尼族具有特別的喪葬方式人死後實行土葬。一些地區為死者選擇墓地時用滾雞蛋的方式,雞蛋滾到什麼地方破了,就在那裡挖穴埋葬。
4、哈尼族的蘑菇房狀如蘑菇,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頂構成。蘑菇房,顧名思義,就是住房狀如蘑菇。它的牆基用石料或磚塊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公尺,在其上用夾板將土舂實一段段上移壘成牆,最後屋頂用多重茅草遮蓋成四斜面。
內部結構,通常由正房、前廊(相當於正房前廳)和耳房組成。
雲南哈尼族買婚風俗,哈尼族的女孩是不是不外嫁
什麼年代的事情啦 那是拐賣人口只要是買賣人口了!就是犯罪 哈尼族的女孩是不是不外嫁 哈尼族比較保守,基本不外娶不外嫁,聽說連沒血緣同姓的也不行,但近年也有一些例外。首先我是哈尼族女孩,你們可能不太瞭解這個民族,所以有誤解,哈尼族女孩是可以外嫁的,只是嫁外地可能父母捨不得之類,所以會出現反對婚事的現象...
哈尼族的女孩是不是不外嫁,哈尼族女孩怎麼樣
哈尼族比較保守,基本不外娶不外嫁,聽說連沒血緣同姓的也不行,但近年也有一些例外。首先我是哈尼族女孩,你們可能不太瞭解這個民族,所以有誤解,哈尼族女孩是可以外嫁的,只是嫁外地可能父母捨不得之類,所以會出現反對婚事的現象,沒有不外嫁的說法,只是存在同一村落同一姓名不能通婚,近親不能結婚 首先我是哈尼姑娘...
民間文化,出馬仙鬼堂的悲傷,清風的眼淚是人間的法寶還是忘情水
出馬仙鬼堂的悲傷 說到悲傷,大家發現沒有?出馬 在被堂口裡的悲王,胭魂或者清風,捆竅的時候都會哭的厲害,那是因為它們沒有過奈何橋,沒有喝孟婆湯,還擁有前世的記憶,也許對前世遺憾的不甘,對前世錯誤的懺悔,對在地府受懲罰的痛苦,所以才會悲傷!出馬仙裡清風,鬼仙很重要?動物精為了得到人身上與生俱來的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