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去取經走了哪些道路
1樓:管孟
1、西遊記取經路線南瞻部洲大唐國——兩界山雙叉嶺——五指山——蛇盤山鷹愁澗——落伽山——黑風山黑風洞——烏斯藏國——福陵山雲棧洞——浮屠山——黃風嶺——流沙河——萬壽山五莊觀——白虎嶺——黑松林——碗子山波月洞——寶象國——平頂山蓮花洞——壓龍山壓龍洞——烏雞國——號山枯松澗火雲洞——衡陽峻黑水河——車遲國——通天河陳家莊——金兜山金兜洞——西梁女兒國——解陽山落胎泉——毒敵山琵琶洞——火焰山——翠雲山芭納前蕉洞——積雷山摩雲洞——亂石山碧波潭——祭賽國——月陀國(南)——高昌國(北)——西梁國(東)——本缽國(西)——荊棘嶺木仙庵——小雷音寺——小西天七絕山稀柿衕——朱紫國——麒麟山獬豸洞——盤絲嶺盤絲洞——黃花觀——紫雲山千花洞——獅駝國獅駝嶺獅駝洞——小兒國(比丘國)——柳林坡清華洞——黑飢蘆松林鎮海禪林寺——陷空山無底洞——貧婆國——滅法國——隱霧山折嶽連環洞——鳳仙洞肢清郡——玉華州——豹頭山虎口洞——竹節山九曲盤桓洞——全平府慈雲寺——旻天縣——青龍山玄英洞——舍衛國布金寺——百腳山——銅臺府——地靈縣華光行院——玉真觀——靈山大雷音寺。
玄奘西行路線。
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境內)——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玄奘回程路線。
從今巴基斯坦北上——阿富汗——蔥嶺(帕公尺爾高原)——大流沙(塔克拉瑪干沙漠)——敦煌——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長安;
途徑國家。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盛產高品質蜂蜜)——烏茲別克——哈薩克——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
唐僧取經路線圖 唐玄奘取經路線為何捨近求遠?
2樓:學院派魚多多
一、唐玄奘取經路線圖為:經蘭州到涼州(姑藏),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
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碎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
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公尺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溼彌羅國(今克什公尺爾),行程13800餘里。
二、取經路線為何捨近求遠。
唐僧走的這條路,雖然現在看上去很繞遠,但在古代,卻是一條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線,也是被證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線,因為這條路線與有漢以來,商旅們走了千年的絲綢之路,正是一條路。
同樣的是從西安出發,途經新疆、中亞,然後南下到達印度,這條路是古代旱路到達印度的唯一一條路,所以唐僧走這條路有其時代背景,雖然繞遠,但也沒辦法,畢竟這條路很多人走過,沿途也有補給。
絲綢之路中西天取經的玄奘的故事
3樓:地下水汙
唐太宗登基不久,玄奘在長安遇到了一位來自天竺的高僧,萌發了到佛教起源地天竺去尋求真經的念頭。一開始,玄奘希望獲得朝廷的支援,便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一起上書,請求西遊取經。
朝廷考慮到當時的邊境狀況,「有詔不許」,其他僧人都紛紛退縮,只有玄奘打定主意並暗中著手準備,在28歲那年,邁出了遠行的第一步。因此可以說,玄奘是偷偷摸摸離開長安的,唐太宗並不知曉此事,也沒有傳說中與之結拜,還賜與其袈裟和禪杖,並親自為其餞行的事情發生。
玄奘從涼州開始了曲折而艱難的萬里取經之路。當地**李大亮得到密報,說有個長安來的僧人想出關去西方,懷疑其真實用意,於是李大亮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長安。
玄奘在當地高僧的幫助下,悄悄潛行到了玉門關外的瓜州,遇到了乙個叫石槃陀的胡人,請求玄奘為他授戒,還主動提出隨他同行,並安排了一匹識途老馬當玄奘的坐騎。按照唐朝律法,協助偷渡的人也會被處死。
當他們兩人快抵達第一座烽火臺時,石槃陀擔心玄奘一旦被駐軍抓住會連累到自己,幾次想提刀殺死玄奘。玄奘鄭重承諾後,石槃陀打消了惡念,回瓜州去了。從此,西行路上只剩下玄奘與老瘦馬。
到了第乙個烽火臺,縱然玄奘輕手輕腳,還是被駐軍發現了,守衛校尉王祥聽聞面前這個滿面灰塵的僧人竟是玄奘,大為驚訝。一番深談過後,王祥被打動了,決定放玄奘繼續西行,還為他指明瞭去路,告訴玄奘第四烽火臺校尉是自己的親戚,通過時只需報上自己的姓名即可。
玄奘順利通過了第四烽,避開了第五烽,進入了浩瀚的大沙漠。可途中又無意打翻了水囊,五天四夜沒有喝一滴水,就在他奄奄一息的危急關頭,老瘦馬找到了珍貴的水源,帶他走出了沙漠,來到西域的第乙個國家伊吾國。
與伊吾相鄰的高昌國王麴文泰欣喜而恭敬地迎接玄奘,並懇請他留下擔任國師,玄奘以絕食表明決心。麴文泰與他結拜為兄弟,準備了大量金銀、物資,派25人,隨帶30匹馬護送。同時還修書24封信給沿途的24個國家,附上謝禮,以助玄奘順利西行。
跋涉了十萬多公里,玄奘終於抵達了天竺。幾年後,玄奘帶著600多部佛經,返回闊別已久的長安。和出行時的悄無聲息不同,他的事蹟轟動了整個大唐,唐太宗親自接見了他,讚揚他百折不撓的精神。
4樓:網友
人們家喻戶曉的西遊記中的玄奘法師就是走絲綢之路這條路去取真經。他去真經時,還帶了三個徒弟。他去取真經是為了把西方的經書帶到中國來.他們回來之後,把去取經書一路上發生的故事告訴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把他們一路上經歷的磨難編成了神話故事。
唐玄奘取經路線圖
5樓:貞觀之風
路線如下:
長安(陝西西安)——秦州(甘肅天水)——蘭州——涼州(甘肅武威)——瓜州(甘肅安西縣)——玉門關——伊吾(新疆哈密)——高昌(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新疆焉耆)——屈支國(新疆庫車)——跋逯迦國(新疆阿克蘇)——凌山(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烏茲別克境內)——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阿富汗北境——大雪山(興都庫什山)——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擴展資料:
玄奘,俗名陳褘,602年出生於洛陽偃師市,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
太宗貞觀三年(西元629年),玄奘從京都長安出發,歷經艱難抵達天竺。遊學於天竺各地,貞觀十九年(西元645年)回到長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進行研究和翻譯佛經直到圓寂(西元664年)。
玄奘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所撰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
玄奘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例如《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即是以玄奘為原型,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6樓:網友
路線如下:
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 —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 —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境內)——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經過哈密、高昌、龜茲,越天山,至素葉城,出鐵門,渡縛芻河,越大雪山,進入北印度。當他渡過八百里沙漠時,曾有四日四夜無一滴水入口,然玄奘決心已定,發誓:"寧可向西走一步就死去,也決不向東一步以求生",終於冒險西行數萬裡到達印度。
玄奘攜帶657部佛經,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經阿富汗,翻越帕公尺爾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線回國,兩年後回到首都長安。玄奘此行,行程5萬里,歷時18年。
7樓:雨慢慢的飄
玄奘西行路線:
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境內)——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8樓:不可能
自作聰明的回答。唐代的印度主體不在南亞,在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所以唐僧取經當然首先去西域阿富汗巴基斯坦。
9樓:網友
唐玄奘取經的線路是從長安還是出發,最終目的是走到了印度。
10樓:星舊
如果唐玄奘活到今天會不會覺得自已很傻缺,一張中國到印度的往返機票不到一萬塊人民幣,來回不過二十小時就回家了,他卻走了十七年,五萬多公里《古代裡數:十萬多千里》,繞地球一圈才四萬多公里!
11樓:網友
cctv9在過年期間放過一部玄奘西行的**,你可以在網上找來看看,好像是從嘉峪關出去的,走的新疆,然後,忘了。
絲綢之路 西天取經的玄奘有什麼故事?
12樓:網友
du絲路大部分控zhi制在突厥dao
手中,唐朝禁止出國旅行。西元627年(一說629年)唐三藏還是悄悄地從長安出發,越過邊關,綺河西走廊途徑伊吾(哈密),高昌(吐魯番)向西邊進發,當時唐三藏認為伊吾、高昌為異教之地,但卻意外地得到了熱情的接待,特別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國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後,唐三藏又向西綺塔繽斯、塔什干、撒馬爾汗等地抵達印度。
唐三藏還留下了西行記錄《大唐西域記》一書共12卷。(後人根據他的行記寫了一部膾炙人口的神話**《西遊記》)
唐僧取經經歷,唐僧師徒取經經歷的最後一難是什麼
xhdjdjdjjehdjdjdjskzkzkskkzkzzkkzkzv,yeghdiswbshj 唐僧師徒取經經歷的最後一難是什麼 西遊記 唐僧師徒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一難比較奇葩 取到假經書,並在返回的途中被老黿翻下河。原因是唐僧失信於老黿在先。拿到經書後佛祖發現還少一難.就讓本來飛回大唐的...
唐僧在取經過程中受到很多女妖精的歡迎,唐僧到底有多帥
唐僧是取經當中唯一的一個人類,在團隊中屬於最帥的,因為其他人是無法理解動物的美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唐僧肯定是長得很帥的,大概他長得細皮嫩肉的。唐僧長得非常帥,就連女兒國國王都為他的帥氣傾倒。唐僧放在現在應該是超級帥的那一種吧,就像是現在的明星。唐僧幾乎是人見人愛,可見他不是一般的帥。可能是因為他...
取經過程中,唐僧共幾次趕走孫悟空
三次,第一次是緊箍咒,第二次是白骨精,第三次是六耳獼猴 1 緊箍咒是剛剛收服孫悟空的時候,有幾個強盜打劫,讓孫悟空打死了,然後唐僧趕走悟空,最後觀音給了一個緊箍咒.2 白骨精是三打白骨精,家喻戶曉了.最後圭木狼黃袍怪把唐僧變成老虎,悟空才被八戒請回來.3 六耳獼猴也是強盜打劫,悟空打死了強盜,給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