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姓的起源,譚姓的來源和歷史

2025-04-13 14:00:11 字數 1472 閱讀 3470

譚姓的**和歷史

1樓:閒雲洋洋

譚姓」的**:相傳周初大封諸侯時,譚國為姒姓諸侯國,被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市西)。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西元前683年)吞併了譚啟餘逗國。

譚國國君譚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

譚姓分佈:譚氏起源於山東。漢代巴南(今川東、鄂西南部)少數民族中也有譚姓。

巴南譚氏有可能是譚國遺民逃到巴南,融入當地民族形成的。譚氏早期主要在山東省境內繁衍發展,後因戰亂、自然災害、官職調遷等原因離開故土,向各地遷徙。漢代時,譚氏已分佈於河南、山西等地。

南北朝時譚氏開始遷入廣東,唐末時遷入悄賣江西。五代時,福建泉州人譚峭在嵩山從事辟穀養氣煉丹之術。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種「無親、無疏、無愛、無惡」的「太和」社會。

從宋代起,譚姓人物漸多見於史冊,分佈地更廣,集中於江南地區、江蘇、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毀粗地。大約從清代開始,閩、粵譚氏部分族人遷徙至東南亞,僑民於新加坡等國。

譚姓的**

2樓:歷史小管家

譚姓的**主要是姒姓。

譚姓人主要出自姒姓,其他**(少數民族和談氏避諱改姓)人數較少。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氾濫,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給禹。周朝初分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以軍功獲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這支姒姓的後人以國為姓。

漢代巴南(今川東、鄂西南部)少數民族中也有譚姓,巴南譚氏有可能是譚國遺民逃到巴南,融入當地民族形成的。春秋磨握返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西元前683年)吞併了譚國。譚國國君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山東譚氏史稱皮蔽譚氏正宗。

人口分佈

譚姓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廣東、四川三瞎飢省,大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49%。其次分佈於重慶、廣西、湖北、山東、遼寧、安徽,六省市的譚姓又集中了29%。湖南為譚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22%。

全國重新形成了湘粵桂、川渝鄂兩大塊譚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譚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華北和四川的回迂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譚姓的**

3樓:心的痕淚

1、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據《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今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古的後代,望出弘農,是為雲南、貴州譚氏。

2、源於瑤族,出自瑤族始祖盤瓠,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萬姓統譜》的考證,巴源凱南(今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瓠之後,望出弘農。

3、談氏有避諱改姓譚氏。又據《萬姓統譜》所載,譚氏有避仇去滲巖言旁為覃,今嶺南叢裂御(泛指五嶺之南,大致相當今廣西大部分地區)。

4、源自偃姓。亡後,偃姓為避戰亂,其中一支遷徙至蜀,一支遷徙隊改姓譚。

姓楊的和姓譚的為什麼都是弘農堂,姓譚和姓楊的有緣嗎?

譚姓和談姓不完全一致,屬於兩個姓,不能通用。但兩個姓中的一部分支派有牽連,確屬一個姓。譚姓 1 出自姒姓。即我國譚氏家族的祖先,正是出自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據史書記載,周朝初年大封諸侯時,建立譚國 今山東省章丘縣西 爵位為子,由於國勢一直不強盛,不久淪為齊國的附庸。春秋初年,齊桓公稱霸諸侯,吞併了譚...

滕姓的起源,滕姓的來源

滕姓起源很早,黃帝有二十五子,為四母所生,黃帝把他們分成十二個胞族,賜給他們十二個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還有一支滕姓起源於周朝王族之姓,姬姓。西周時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錯叔繡於滕 今山東滕州西南 後來,滕國被越國攻滅,但是,不久復國。後來,又被宋國攻滅,於...

姓譚的男孩名字

好名是 根據寶寶出生時間,排出八字,確定喜用五行用字,在確定名字。符合寶寶命理的名字才是好名字。起名步驟 1 分析生辰八字命主五行 格局,找出用神喜忌。2 選出命局所喜用所需要的五行漢1 分析生辰八字命主五行 格局,找出用神喜忌。3 根據姓氏 時代特徵 性別 八字數理合理搭配將要用的字,去其忌諱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