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唯物史觀機械性理解的歷史考察

2025-04-14 00:35:17 字數 1218 閱讀 4382

如何理解唯物史觀

1樓:重量

堅持唯物史觀,大歷史觀,正確黨史觀方法如下:

樹立正確歷史觀,關鍵是堅持唯物史觀。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能改 變。我們黨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改革征程中領導人民披荊斬棘、從勝利走向勝利,就在 於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始終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

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緻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以史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理性客觀,才是堅持唯物史觀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堅持唯物史觀,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要反對形上學知衫的思想方法,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螞猛謹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絡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

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昧於表象不明大勢,或囿於一隅不顧全域性,這些都是形上學思想方法的表現。當前,中悶基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成就產生全球性影響,為人類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國方案。事實證明,歷史並未終結。

如何理解歷史觀的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區別。

2樓:在方外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歷史觀有兩個根本缺陷:其一,只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沒有進一步考察產生這些動機的物質原因,沒有看到物質生產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源。其二,沒有客觀地說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誇大了少數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在唯物史觀產生之前,歷史唯心主義長期佔據統治地位,一方面,剝削階級從維護本階級利益出發,必然誇大腦力勞動的作用,貶低物質生產的作用,把剝削階階級的意志,特別是把代表人物的思想說成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另一方面,由於當時生產規模的狹小,限制了人們的歷滾眼界,使人們看不到物質生產及從事物質生產的勞動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再次,由於社會歷史現的複雜性和認識上的表面性、片面性和主觀性,使人們對社會歷史問題的認識只停留在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上,沒有正確認識人的活動與社察唯會規律的關係。

你上面提到的革命志士,雖有他們也有自己的革命理想,但是他們沒有看到的是,當時地中國社會要想從根本上實現民族獨立與富強,不能單獨依靠幾個資產階級實業家或者通過資產階級自己的改良來實現。而是要看清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源,需要的是看清當時中國社會的發展,需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齊心協力才能脫離被奴役,被壓迫的地位,真正走向民族振興。

唯物史觀高出以往一切歷史理肢沒餘論的地方,就在於它既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說明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

劃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根本標準是如何看待

歷史觀即人們對社會 抄歷史的根bai本觀點和總的看法。歷史觀du的基本問題是社會意識zhi和社會存在dao的關係問題。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歷史觀和唯心歷史觀的唯一標準。凡是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屬於唯物史觀,凡是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屬於唯心史觀。劃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立及意義

我國理論界有一個公認的觀點,即認為馬克思在1859年1 月為他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 一書所寫的序言中第一次對唯物史觀作了經典表述。其實,這一觀點是不準確的。筆者以為,早在1845 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 德意志意識形態 中,就有對唯物史觀所作的經典表述。這一表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佔有極其重...

運用唯物史觀的相關原理闡述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要性

依法bai 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du 下zhi,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dao,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 版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權 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