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後社會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談談感想

2025-04-16 18:10:14 字數 1475 閱讀 8934

1樓:倫巴的知識庫

衣食住行都輪輪有提高臘跡信。

穿好了。吃啥有啥。

住上州禪了大樓房。

開上了小汽車。

改革開放帶來的生活變化有哪些

2樓:吉祥

法律分析:1、資訊傳遞的改變:改革開放以來,通訊技術迅猛發展,從固定**到移動手機,從語音通話到**聊天,人們的聯絡告別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

2、家電的改變:過去家家戶戶沒有一件電器,如今太陽能路燈在村裡徹夜通明,液晶電視的螢幕越來越大,家家戶戶接上了寬頻網路,看上了aptv。

3、衣著服飾的改變:改革開放40年來,服裝也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變得絢麗多彩。如今,人們的衣著早已不再顏色單調、款式單一,服裝講究多樣化,款式趨向個性化,製作強調工藝化,面料趨高檔化。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關於十三屆**委員會報告的決議》 大會贊成報告對14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領導各族人民實行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闢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我們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制定和實行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同志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為這一理論和路線的創立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大會認為,報告對黨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戰略決策,作出鄭重的結論是十分必要的。

這對於進一步統一全黨思想,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改革開放前後,生活上有什麼變化?

3樓:阿沾愛旅遊

1、衣。改革開放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嚴重匱乏,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大家都穿著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藍色的海洋」。

改革開放後,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思想的解放,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裝或時裝,服飾已不僅僅是禦寒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2、食。改革開放前,食物匱乏、單調,人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改革開放後,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

改革開放後,不僅人均居住面積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明顯的改善。

4、行。改革開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中國也被稱為是自行車王國。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的增長都很快。 由於經濟條件的好轉和假期的延長,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除乘火車外,乘坐飛機也不是稀罕的事了,開私人汽車出行的人也佔一定比重。

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怎樣的歷史性鉅變

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1980年多個經濟特區的建立,中國開始引進西方資本 技術和管理方式,出現了中外合資企業。1992年的中 共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貧困人口大大減少,人民的生活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伴隨社會主義改革實踐的發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開始是突破完全排除市場調節的大一統的計劃經濟觀念.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中,提出了 計劃經濟為主 市場調節為輔 的方針.這個提法得到了黨的十二大的肯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讀圖18,回答下列問

考查了我國城市化的發展特徵。1 考查了特徵的描述。結合 我們 回可以從整體 答部分 點線面的描述順序進行描述,由此可以判斷出我國的開放地區整體分佈不均衡 東部多西部少和開放城市的主要分佈區。2 考查了城市的區位條件。首先應該判斷甲乙丙城分別是那座城,然後結合該城所在的區域的地理環境進行自然環境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