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小約翰·施特勞斯,雷鳴電閃波爾卡。
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作者最著名的波爾卡舞曲之一,作於1868年。小約翰·施特勞斯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鈸的襯托,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中的疾風、雷雨和閃電的音響。
全曲為「aba」三部曲式,自始至終呈現出熱烈的氣氛。
a段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預示,氣氛生動活潑; 在第二主題中可以清楚地聽到「雷鳴電閃」的音響,彷彿真的出現了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景象,這裡是全曲的華彩部分(片段1)。
b段主題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時地穿插著 「雷鳴電閃」 般的場面, 色彩交織、生動無比(片段2)。全曲的總時間並不長,但足以敬櫻給聽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
1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於1868年創作了《雷鳴電閃波爾卡》。作者意在表現:在乙個令人高興的節日裡,人們聚集在金碧輝煌的大廳裡。
這時,外面狂風大作、雷鳴電閃、暴雨傾盆,而廳裡的人們卻舞性正濃。
2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請同學們仔細聆聽**,分析各部分**的主題,深入感受、體驗其**情緒及其表現的生活內容。
a—a :這是一段描寫舞會盛況的**。它的情緒熱烈、歡快,以帶休止的「附點」節奏 為特色。
a—b :這段**描繪的是正當人們舞性正濃的時候,烏雲密佈、暴風雨即將來臨。但是,人們並不介意,舞會依然進行。
b—a :**舒展、嫵媚、輕巧。然而在進行中卻穿插了定音鼓的滾奏聲和大鈸的碰擊聲。於是,它給人們帶來了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間。
b—b :**輕巧、靈活,好像人們除了興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幾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3創作與實踐活動:學生利用自制打擊樂器及一切可利用的物品配殲空合b—a 段**進行模仿和創造性地演奏。
曲譜找亮改叢了好久都找不到,不好意思哦。
2樓:遺忘薄荷草
曲譜在蟲蟲鋼琴上有的,要多聽樂曲,自己揣摩,瞭解創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