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1樓:林巨集芳
法律分析:職業危害防治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1、職業病危害職能病防治工作,各部門要以預防為主體,落實防治,綜合管理,監督和服務相結合的原則。加強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普及預防知識,加強人身保護,開展群眾性防控工作;
2、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組織體系和責任制。公司設立總經理為第一責任人。質量,安全和工會負責監督和管理。專案部各部門負責人,部門經理和專案負責人全面負責職業病的防治工作;
3、職業病防治工作所需的費用在施工安全措施費中列支;
4、對於專案建設,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建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三條 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機制,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職業病危害與防治知識
2樓:談墨語
職業危害主要包括:1、生產性毒物的危害;2、生產性粉塵的危害;3、雜訊危害;4、高溫危害。
1、生產性毒物的危害及其預防。
生產性毒物的控制措施:從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儘可能減少毒物對勞動者的侵害。具體控制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無毒代有毒,低毒代高毒。
改善工藝或裝置設計減少有毒物散發。
採用自動化作業。
隔離、密閉操作。
採用區域性通風裝置。
改善整體通風換氣系統。
個體防護--最高告遲後一道防線。
2、生產性粉塵的危害及其預防。
經典的防降塵「八字方針」,即「革、水、密、風、護、管、教、查」。「革」是戚李技術革新與技術革命;「水」是溼式作業;「密」是密閉、捕塵、抽塵;「風」是改善通風;「護」是個人防護;「管」是加強管理,建立各種制度,及時檢修防塵裝置;「教」是宣傳教育,發動工人搞好防塵工作;「查」是檢查評比,定期測塵和工人健康檢查。改革工藝過程,革新生產裝置,使用含石英低的原材料代替石英原料,尋找石棉的替代品等。
生產裝置的密閉化。密閉是防止塵、毒外洩的有效措施,投料、粉碎、攪拌、出料、輸送、包裝友手等應儘可能密閉。
3.雜訊的危害及其預防。
工程式控制制雜訊源:控制聲源、隔聲、隔離。
個體防護及健康防護:使用護耳器。
4.高溫的危害及其預防。
解決高溫作業危害根本出路是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防暑降溫措施,主要是隔熱、通風和個體防護。
隔熱:用隔熱材料將各種熱的爐體包起來,降低熱源的表面溫度,減少向車間散熱和熱輻射。
通風:自然通風--通過有組織的自然通風系統所形成的大量風量帶走大量熱量。機械通風--高溫車間一般選擇全面送入式或全面排出式的機械通風。
個體防護:高溫作業工人的防護服、帽、鞋、手套、眼鏡等主要作用是防輻射線的。由於高溫作業工人大量排汗,特別是每當暑季**清涼飲料是有特殊意義的,飲料中應適當的補充鹽分和水溶性維生素。
職業危害有哪些
3樓:乾萊資訊諮詢
職業危害包括兩個方面:①職業意外事故。即在職業活動中所發生的一種不可預期的偶發事故。
職業病。即在生產勞動及其他職業活動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職業病與職業危害因素有直接聯絡,並且具有因果關係和某些規律性。
職業危害是職工生產勞動過程所發生的對人身的威脅和傷害。職業危害因人們所從事的職業或職業環境中所特有的危險性、潛在危險因素、有害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為所造成的危害。職業危害因素是造成職業病的原因。
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進行修訂,將主要的職業危害因素分為6類:粉塵;化學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其他因素。
高溫職業危害應該怎麼預防,高溫職業危害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一 技術措施 1 合理設計工藝流程 合理設計工藝流程,改進生產裝置和操作方法時改善高溫作業勞動條件的根本措施.對熱源的佈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儘量佈置在車間外面 採用熱壓為主的自然通風時,儘量佈置在天窗下面 採用穿堂風為主的自然通風時,儘量佈置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 對熱源採取隔熱措施 使工作地點易於採...
粉塵的職業危害是什麼,粉塵的職業危害是什麼?
回答廣泛 持續存在粉塵環境中工作的人群身體危害很大。因為粉塵是直徑非常小的固體顆粒,可以通過呼吸道吸入 沉積在肺內。如果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肺內生產性的粉塵就會長期越吸越多,沉積在肺組織引起廣泛肺的炎症反應,比如可導致塵肺 矽肺,長時間會引起肺瀰漫性的纖維化改變。而且肺功能會下降,引起呼吸困難...
怎樣做好單位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如何做好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
1 建立 健全職業衛生管理組織 職業衛生管理組織應由單位負責人 工會負責人,安全衛生機構負責人及專職或兼職的職業衛生人員組成。職業衛生人員應當包括各個層次和級別,如車間或較大班組工作人員組 員應當熟悉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 法規,瞭解本單位的生產工藝,職業病危害現狀,控制方法,單位的負責人應遵守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