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謀兵七法」是什麼?

2025-04-19 16:00:24 字數 2993 閱讀 8212

1樓:匿名使用者

恕我孤陋寡聞,「謀兵七法」這種說法第一次見。不知《孫子兵法》中的「五事七計」是不禪正是能解決你的問題。 所謂「五事七計」,是戰略**要分析的主要因素。

五事即「道、天、地、將、法」,分別指政治、天時、地利、將帥素質、軍事體制等巖亮五個方面。而「七計」由「五事」演繹而來,是指「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即從雙方政治清明、將粗襲寬帥高明、天時地利、法紀嚴明、**優良、士卒訓練有素、賞罰公正來分析敵我雙方的情況。綜合分析可以得出戰爭勝負的。

初步結論,以此作為決策的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1、大軍連戰;2、伐謀為上,3、知己知彼;4、先為守勢;5、後為攻勢;6、以迂為直;7、以患為利。

戰國時期兵家主張什麼?春秋時期兵家主張什麼?

3樓:網友

春秋主張謀攻,作好準備,不戰而屈人之兵。

戰國在此基礎上研究戰爭計謀策略。

兵家主要研究戰爭策略。

兵家五法是哪五法

4樓:斯瓦迪亞之魂

《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尉繚子》《李衛公》

5樓:不曾明瞭

兵家四勢,又稱兵家四派:指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

兵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即我們平常熟知的戰略戰術,其含義最廣,從多方面闡述戰勝之法。代表作有《孫子兵法》、《吳子》等。

兵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向,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主要指戰術方面的運用,包括陣法。代表作有《尉繚子》。

兵陰陽者,「順時而發,推行德,隨鬥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指的是左右戰場的地理、天象等外在環境因素,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天時」、"地利"。

兵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利攻守之勝者也。」指的是士兵單兵訓練、**裝備等的創新發明和使用方法等。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是什麼?

6樓:網友

1、儒家是一門很現實的學派,他講究禮儀。所謂禮儀不過就是想說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所以說,儒家的重心在於處理人際關係,在處理這些關係時候要怎麼做,自己應該具備怎麼樣的素養。

就這麼多了。所以黑格爾讀了孔子的《論語》之後會說,讀了之後對孔子的崇拜當然無存。畢竟禮儀本身就是一種教條,容不得人們自由發揮。

2、道家的核心在於《道德經》,所謂「道」就是天理執行,是對自然就執行規律的闡述;所謂「德」就是我們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這個世界包括自然環境、動植物還有我們人類自己。所以雖然《道德經》可能沒有《莊子》那麼貼切於道家的精髓,但卻是對道家精髓的總結。

道家說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3、法家講究的是功利。有了功利之心,必然是有想做之事。要做成某事就必然要調動資源。

所以,法家講究的是擺佈資源。他們善於抓住人際之間的矛盾去促成某事,善於利用規律之間的漏洞去做成某事,有的時候為了目的甚至願意創造條件去推進。法家之目的在於做事,所以本質上和儒家、道家、釋家也沒有衝突。

4、墨家在於發明創造。他們利用自然科學的原理來創造器械,所以所以他們注意的是部位與部位之間的銜接,並思考如何改進。所以墨家的人務實,因為他們從來不關心天地人到底是什麼,他們只關心怎麼樣才能讓自己過得更便捷,日子更舒服。

墨家學派眾名人物除了墨子,就是魯班。都是大發明家,大物理學家。所謂「墨守成規」也就是說墨家習慣於遵照事務的原理來辦事,不願意突破規律。

5、兵家其實最簡單,講究實力。所以兵家著作要麼講如何利用強大實力震懾敵人,要麼講如何擺佈在實力強大者之間遊走。兵家書籍也不多,無非《吳子》、《孫子》、《孫臏》、《六韜三略》,後來還出了《武穆遺書》。

武聖也就3個,最早是姜太公,之後是關雲長,後來因為岳飛的忠肝義膽也算上了。所以才有「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之說。

兵家四派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各派代表人物是誰

7樓:szj心誠則靈

兵權謀: 韓信,曹操,李世民,曾國藩。

兵形式: 項羽,呂布,關羽。

兵技巧: 岳飛,戚繼光,左宗棠,***。

兵陰陽: 張良,諸葛亮,劉伯溫。

8樓:鄧玲

兵權謀:孫武。--兵陰陽:張良。--兵形勢:尉繚子--兵技巧:田單。

兵家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9樓:網友

兵家核心 氣沖斗牛。

10樓:在雪域感受盛夏的金星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11樓:網友

都他麼的廢話 說多了不會用也是他麼的窩瓜,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2樓:匿名使用者

兵家:以利為核心。孫子曰:以利動,以利止。整篇《孫子》講的都是個「利」字,並且還要「計算」「合於利」「不合於利」。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己方**最少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消滅敵人,獲得戰爭的主動權,最終殲滅敵方。

兵家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在謀 、勝、全、智中選擇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感覺當然是全了,謀是方法。勝是乙個結果表現形式,有句話說戰爭中成功是比失敗好一些的災難,慘勝。智,不過是行使謀的前提之一。

而全是帶有全域性性問題的研究方向,要照顧各個方面,才能得到最大的好戚好的結果和目的。辯正個人看法攜襪悔,你覺得呢?

15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有乙個字,就是勢。

兵家四派的兵家學派代表人物

16樓:敖千秋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公孫鞅、趙奢、白起,漢初項羽、韓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 吳子》、 六韜》、《尉繚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什麼意思

上兵伐謀 利用我方優勢作出對敵人形勢的衝擊,比如策反敵國內部,展示我方力量的優勢,讓敵人明白打不過你,打了不還如不打。伐交,就是通過外交交涉,比如你要攻下一座城。可以派類似諸葛亮這樣口才的人去說服他們,但前期你也要有實力。這樣的好處就是不用打起來,省下很多軍費,軍隊人員不會收到損失,省下來的力量就可...

人機料法環測 七要素是什麼?

1 人 man 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 技術熟練程度 身體狀況等 2 機器 machine 機器裝置 測量儀器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 3 材料 material 材料的成分 物理效能和化學效能等 4 方法 method 這裡包括生產工藝 裝置選擇 操作規程等 5 測量 measurement 主要指測量...

何為相謀是什麼意思

相謀是志同道合的意思,那何為相謀大概就是在做一個疑問,什麼是志向相投呢?何謂相謀是不相同的意思。什麼是文學啊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 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 散文 劇本 寓言 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