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羨慕寶貝
1、紙上談兵是【戰國】時期: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2、紙上談兵的成語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紙上談兵的漢語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4、紙上談兵的意思: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絡實際情況,空發議論。指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問題。
紙上談兵是什麼時期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僅供參考:戰國【成語】: 紙上談兵
【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解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
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舉例造句】: 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3樓:街角de_路燈
戰國時沒紙,作史記時紙未廣泛應用,這就很明顯,這個成語不可能是戰國時的,也不可能是司馬遷所作。
紙上談兵的雛形大約出現在唐宋,正式作為成語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書生用兵,跟趙括一點關係都沒。連《東周列國志》也沒有這個說法。
關於所謂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上下五千年》第40節「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是評價趙括為紙上談兵,評價是否正確不提,但這顯然不能說這個成語源自趙括。
至於該觀點的發明,大概就是《現代漢語詞典》的功勞了,這本書是明確把該成語的出處定義在長平之戰的,依據說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紙上談兵用何紙
慕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後來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戰國時期,那時中國還沒有發明紙張。所以所謂的兵書應該記載在竹簡、木簡或者帛等絲織品上。
有人說紙上談兵是源於明代人劉三吾在一首詩中說:「朝野猶誇紙上兵」。我沒看到原詩,姑且存疑。
所以紙上談兵這個成語還是有很大錯誤的,準確地說實際應該是竹上談兵,木上談兵,帛上談兵。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還在看竹簡,比他早的趙括是不知道紙為何物的。現在的考古發現最早的紙在西漢就出現了,比傳統的說法,蔡倫造紙的東漢時期要早。
4樓:南宮雲明
你好!戰國時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如若滿意,請採納,謝謝!
紙上談兵在什麼時期
5樓:世界知道哥不二
戰國時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成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2](注:現今經常用於形容長平之戰失利的趙括,但是戰國時無紙,何以談得上「紙上談兵」?本成語也不在史記原句中,查詢該詞句的話,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現過該詞,據說是現代的某些書上聲稱是對趙括的形容造成的影響,因此成語出處存疑)
《史記》為西漢司馬遷所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 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
《史記》約成書於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鉅著後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後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一般稱為「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 「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近人梁啟超稱讚這部鉅著是「千古之絕作」(《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文學史綱》)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文言文記載: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
「括不可使將。」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
」王曰:「何以?」對曰:
「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耳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
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
」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翻譯: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
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隊的一定是趙括。
」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等到趙括(被拜為大將)即將出兵的時候,他的母親上書告訴趙王說:
「趙括(這個人)不可以讓他當大將。」趙王說:「為什麼?
」(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家裡的事。現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抬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裡,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
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趙王說:
「老太太你的意見還是先放在一邊吧,我已經打定主意了。」趙括的母親於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麼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
」趙王答應了她。
趙括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後,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並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的士氣大亂。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飢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
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6樓:天枰夜雨花凋零
戰國時期,也可以說是戰國末期。
紙上談兵就是源於趙括。
紙上談兵指的是哪個時期的成語
7樓:匿名使用者
紙上談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基本釋義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 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指的是( )時期的( )
8樓:匿名使用者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
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9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軍事嘴炮專家,趙括......沒啥懶用...
10樓:探索瀚海
紙上談兵指的是(戰國 )時期的(趙括 )
關於「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的雛形大約出現在唐宋,正式作為成語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書生用兵,跟趙括一點關係都沒。連 東周列國志 也沒有這個說法。關於所謂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 上下五千年 第40節 紙上談兵的趙括 這是評價趙括為紙上談兵,評價是否正確不提,但這顯然不能說這個成語源自趙括。至於該觀點的發明,大概...
紙上談兵相近的成語,和紙上談兵相近的成語
畫餅充飢 hu b ng ch ng j 釋義 畫個餅子以解飢餓。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誇誇其談 秀而不實 金玉其外 華而不實 坐而論道 畫餅充飢 和紙上談兵相近的成語 畫餅充飢 hu b ng ch ng j 釋義 畫個餅子以解飢餓。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跟紙上談兵接近的成語,與紙上談兵意思相近的成語
坐而論道 zu r l n d o 成語解釋 論道 談論道理 學說 主張。坐著談論各種事理。形容脫離實際 空談理論。成語出處 周禮 考工記序 坐而論道,謂之王公 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坐而論道 成語解釋 拼音 zu r l n d o 釋義 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坐而論道 華而不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