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1樓:愛創文化
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是戰國時期,一位名叫趙括的名將。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59年,秦軍來犯,趙軍在長平頑強抗敵,那時大將軍趙奢已經去世,由廉頗負責指揮全軍。長平之戰,秦趙兩軍相持而不戰近半年,因為秦軍遠離本土,彈盡糧絕,眼看就快要不擊自潰了,於是派人回朝向秦王稟報軍情。秦國施行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照搬兵書上的條文,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紙上談兵的意思是在紙面上談論打仗,常被用來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而現實生活中,也不泛這類人的存在。
中國成語故事中「紙上談兵」的背後有什麼故事嗎?
2樓:璇璣
戰國時期,趙國有個人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他的父親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
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
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渣扒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告啟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
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襪梁如亡。
3樓:衍瀛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少時學兵法,善於談晌凳指兵,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代粗旅廉頗為趙將,只照搬兵書,不知變通。結果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兵打敗。
後用宴配以比喻只憑書本知識空發議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會憑書上的內容空發議論,卻不會解決實際問題。
典故出自司馬遷《史記》。戰國時期,長平一戰,趙將趙括統軍作戰不結合實際,被白起帶領秦兵擊破,全敏耐軍覆沒。
不過,這個成語是後來才有的,戰國時期還沒有紙張。
另外,古典基拿孫歷史搏鏈演義說部《東周列國志》對這個故事的描寫更為具體、精彩。
紙上談兵這篇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
5樓:
你好,紙上談兵的故事內容是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習兵法,談起來特別會說特別厲害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了廉頗,成為了趙國將軍,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事,不知道靈活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與「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有關的歷史人物
6樓:得書文化
和趙括有關。
成語】紙上談兵。
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解釋】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示例】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近義詞】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
反義詞】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紙上談兵,故事梗概,左右,謝謝,紙上談兵,故事梗概,150字左右,謝謝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 今河南沁陽 截斷了上黨郡 治所在今山西長治 和韓都的聯絡,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趙孝成王 趙惠文王的兒子 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 音h 圍住上黨。趙孝成王聽到訊息,連忙派廉...
紙上談兵相近的成語,和紙上談兵相近的成語
畫餅充飢 hu b ng ch ng j 釋義 畫個餅子以解飢餓。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誇誇其談 秀而不實 金玉其外 華而不實 坐而論道 畫餅充飢 和紙上談兵相近的成語 畫餅充飢 hu b ng ch ng j 釋義 畫個餅子以解飢餓。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跟紙上談兵接近的成語,與紙上談兵意思相近的成語
坐而論道 zu r l n d o 成語解釋 論道 談論道理 學說 主張。坐著談論各種事理。形容脫離實際 空談理論。成語出處 周禮 考工記序 坐而論道,謂之王公 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坐而論道 成語解釋 拼音 zu r l n d o 釋義 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坐而論道 華而不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