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文言文釋意,逃跑的文言文

2025-04-21 02:56:31 字數 2443 閱讀 5724

逃跑的文言文

1樓:金色盛典歷史

逃 táo〈動〉

1) 本義:逃走,逃跑。

逃,亡也。——說文》

許由逃之。——莊子·外物》

恆侯體痛,使人索 扁鵲,已逃 秦矣。——韓非子·喻老》

處於逃。——韓非子·內儲說上》

逃未及遠。——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脫身以逃。——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逃閃(逃跑藏匿);

逃越(逃走);

逃生子(逃妾所生之子);

逃犯(逃跑的犯人);

逃軍(軍隊主將拋下軍隊獨自逃走;逃兵)

2) 逃避,迴避。

少則能逃之。——孫子·謀攻》

今我逃楚, 楚必驕,驕則可與戰矣。——左傳·襄公十年》

無所逃於天地間。——清· 黃宗羲《原君》

逃稅(逃避納稅);

逃會;逃債;

逃學;逃刑(逃避刑責)

3) 藏,隱匿 。

逃祿(隱居不仕);

逃世(避世。隱居不仕);

逃形(藏身);

逃身(逃命;藏身);

逃官(隱居不仕);

逃山(隱居)

4) 離開。

罷鋤用又廢,戀鄉不忍逃。——唐· 司馬札《鋤草怨》

逃席(宴會中途不辭而去);

逃徙(離鄉逃奔他處叢啟居住);

逃酒(逃避飲酒,離席先去);

逃伍(充軍者逃離部伍)

5) 叛,離,由於關係破裂而脫離。

醉中往往愛逃禪滲兆如。——杜甫《飲中八仙歌》

逃禪(違背佛教戒律);

逃墨(離棄墨子的學說)

戰國策·齊策六。

原文。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猜裂處。

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而不還,則吾倚閭①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處,女尚何歸?

王孫賈乃入市中,曰:「淖齒亂齊國,殺閔王,欲與我誅者,袒右!」市人從者四百人,與之誅淖齒,刺而殺之。

註釋。閭:里門,巷口的門。古時二十五家為一閭。

譯文。王孫賈十五歲了,侍奉齊閔王。這時燕國打進國都,閔王逃跑了,王孫賈不知閔王逃到何處。

他的母親對他說:「你早出晚歸,我就倚著家門盼望你回來;等到晚上你還未歸,我就倚著閭門盼望你回來。你現在侍奉大王。

大王逃跑了,你不知他逃到何處,你為什麼還回家來呢?」

王孫賈於是走到市場上,說:「淖齒在齊國作亂,殺了閔王,誰跟我去討伐淖齒的,就脫下右邊的衣袖!」市場上跟隨去的有四百人,都去討伐淖齒,終於殺掉了淖齒。

文言文往**逃怎麼說

2樓:遠景教育

逃 táo〈動〉

1) 本義:逃走,逃跑。

逃,亡也。——說文》

許由逃之。——莊子·外物》

恆侯體痛,使人索 扁鵲,已逃 秦矣。——韓非子·喻老》

處於逃。——韓非子·內儲說上》

逃未及遠。——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脫身以者滾扒逃。——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逃閃(逃跑藏匿);

逃越(逃走);

逃生子(逃妾所生之子);

逃犯(逃跑的犯人);

逃軍(軍隊主將拋下軍隊獨自逃走;逃兵)

2) 逃避,迴避。

少則能逃之。——孫子·謀攻》

今我逃楚, 楚必驕,驕則可與戰矣。——左傳·襄公十年》

無所逃於天地間。——清· 黃宗羲《原君》

逃稅(逃避納稅);

逃會;逃債;

逃學;逃刑(逃避刑責)

3) 藏,隱匿 。

逃祿(隱居不仕);

逃世(避世。隱居不仕);

逃形(藏身);

逃身(逃命;藏身);

逃官(隱居不仕);

逃首昌山(隱居)

4) 離開。

罷鋤用又廢,戀鄉不忍逃。——唐· 司馬札《鋤草怨》

逃席(宴會中途不辭而去);

逃徙(離鄉逃奔他處居住);

逃酒(逃避飲酒,離席先去);

逃伍(充軍者逃離部伍)

5) 叛,離,由於關係破裂而脫離。

醉中往往愛逃禪。——杜甫《飲中八仙歌》

逃禪(違背佛教戒律);

逃墨(離棄墨子的學說)

1、及。例句: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備絕將有事於西疇。」

翻譯:農夫告訴我春天到了的訊息,將要到西邊的田地耕作。

2、往。例句:先秦·孔子《論語》:「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3、至。例句:先秦·孟子《趙威後問齊使》:「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譯:大王不要歸罪於年成,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到您這兒來了。

4、之。例句:清·彭端淑 《為學》:「吾欲之南海。」

翻譯:我想要到南海去。

5、達。例句:清·蒲松齡《促織》:「自昏達曙,目不交睫。」

翻譯:從黃昏到黎明,完全沒有閉眼睡覺。

文言文解答,文言文解答

1。噴雪直下 2.由遠而近,由早到晚,由實而虛。仰望。3.熱愛自然 4.秋 秋水清無底,蕭然靜客心 今日相逢落葉前,洞庭秋水遠連天。1.噴雪直下。2.由遠及近,由虛入實。仰視。3.驚心動魄 奇偉夢幻的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4.滿井遊記 寫的是早春景色。寫早春的詩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

文言文解釋,文言文 解釋

編輯本段 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 環 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 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原文 豐樂亭記 歐陽修 永州八記 文言文翻譯啊!10 文言文翻譯 漢書 爰盎晁錯傳 中從晁錯潁川人也到世哀其忠 的翻譯是什麼。有誰告訴我?晁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4663035錯傳 晁錯者,潁川人也。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chenjie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