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雪泥鴻爪全詩解讀
1樓:網友
和子由澠池懷舊。
宋 ] 蘇軾。
原文。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上人困蹇驢嘶。
譯文。人生在世,到這裡、又到那裡,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麼?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
它在這塊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為鴻鵠的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一定。
老和尚奉閒已經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們也沒有機會再到那兒去看看當年題過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們的題壁,是不是同飛鴻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
你還記得當時往澠池的崎嶇旅程嗎?路又遠,人又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
註釋。①此作於蘇軾經澠池(今屬河南),憶及蘇轍曾有《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從而和之。子由:
蘇軾弟蘇轍字子由。澠(miǎn)池:今河南澠池縣。
這首詩是和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蘇軾依蘇轍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發出人生之感。查慎行、馮應榴以為用禪語,王文誥已駁其非,實為精警的譬喻,故錢鍾書《宋詩選注》指出:
雪泥鴻爪」,「後來變為成語」。
老僧:即指奉閒。蘇轍原唱「舊宿僧房壁共題」自注:「昔與子瞻應舉,過宿縣中寺舍,題其老僧奉閒之壁。」古代僧人死後,以塔葬其骨灰。
壞壁:指奉閒僧舍。嘉祐三年(1056年),蘇軾與蘇轍赴京應舉途中曾寄宿奉賢僧舍並題詩僧壁。
蹇(jiǎn)驢:腿腳不靈便的驢子。蹇,跛腳。蘇軾自注:「往歲,馬死於二陵(按即崤山,在澠池西),騎驢至澠池。」
雪泥鴻爪**於蘇東坡的哪首詩?
2樓:網友
雪尺侍泥鴻爪**於蘇東坡的《和子由澠池懷舊》
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陵世吵記否,路上人困蹇驢嘶。
《蘇軾十講》雪泥鴻爪之「鴻」
3樓:會哭的禮物
鴻」是候鳥,隨著季節的更換飛來飛去。蘇軾常渣侍笑在詩詞中用「鴻」自喻,比喻人生匆匆,際遇飄忽不定。
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在仕途起點,前往鳳翔上任途中所作。這裡的雪泥鴻爪,寓意太渺小的個體不由自談燃主地飄蕩在太巨大的空間之中,所到之處都是偶然。也許蹤跡縹緲難尋,空靈無實,雖說人生無常,居無定所,但是,我們仍應該尋覓痕跡,只要有共享回憶,便擁有人世間的溫馨。
這首《卜運算元·黃州定惠院寓居作》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惠院時所作,黃州是個荒涼偏僻的小城,蘇軾又是以犯官如含的身份被貶到此,處境艱難可想而知。詞中用「幽人」,「孤鴻」自喻,人生飄忽,隨朝廷差遣而不能自主,流落在外的孤懷寂寞。但是「揀盡寒枝不肯棲」,我們仍應該有所主動選擇,應心而活,不應隨風飄蕩。
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樣,來去都會有音信痕跡可尋。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場大夢一樣,連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蘇軾在這首詞中,感慨人生境遇也如春去秋來的飛鴻般,也許並非全屬偶然。
我們無須感懷貶居,應當感悟生活的美好,喝酒寫詩,約朋相聚,此應為快樂之事。
此詩是蘇軾從貶謫之地海南島獲赦北歸,五月一日舟至金陵(今江蘇南京),遇見老朋友法芝和尚,而作。詩中以春來歸鴻、羸牛舊蹤的形象來比喻人生的飄忽不定。然而縱使人生無常,但亦可他鄉相逢,此可謂光輝之光。
蘇軾希望老師那透明澄澈的思想,最終能夠到達每乙個人的心中。不正如我們也希望蘇軾的智慧,亦能抵達我們每個人的心頭嗎?
雪泥鴻爪的典故出自蘇軾寫給父親蘇洵的詩歌
4樓:網友
雪泥鴻爪」這個典故出自宋代詩人蘇東坡的詩作《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說的是人生在世,今天在這裡,明天去那裡,就像飛鴻一樣飛來飛去,時不時會在雪泥上留下幾個爪印。後人就用這個典故比喻以前經歷的往事所留下的點點滴滴的痕跡。
這首詩作以後,蘇東坡才真正開始了他的「雪泥鴻爪」般的人生。
讀這首詩的第一感覺像是乙個飽經滄桑、有豐富生活經歷的人所做。其實,這首詩作於嘉祐六年(1061年),當時蘇東坡才24歲,剛在京城暫露頭角。
蘇東坡傳哪個版本好,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哪個出版社版本較好?
當然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最好咯 中華書局的 康震評說蘇東坡 當然是林語堂的 蘇東坡轉 咯 許多專家研究蘇東坡,這本書都是必讀的珍貴資料 林語堂的,絕對經典!林語堂的 蘇東坡傳 哪個出版社版本較好?江蘇人民出版的 宋譯本應該是個假譯本,我仔細對比了遠景出版社的宋譯本與湖南文藝的張振玉譯本,發現這個江蘇人...
蘇東坡的《終了》是什麼,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的原文是什麼?
是蘇東坡 蘇東坡傳 這篇文章已經終了。蘇東坡世稱蘇仙。蘇軾 1037年 專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屬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 山 今屬四川省眉山市 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 1056 1063 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
蘇東坡傳中三句賞析,蘇東坡傳句段賞析
所謂華美靡麗的風格,可是說就是堆砌艱深難解之辭藻與晦澀罕見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上,正如我所看見的他那兩幅墨竹上那烏黑的飽墨之光。在勢如奔馬的狂波中逆流而上,在沿江的岸邊一步步俯首躬身向上跋涉而行。蘇東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勞苦,忽然瞥見一隻蒼鷹在天空盤旋的那麼悠然自在,似乎絲毫不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