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每日話題心說
成年人儘量平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總是攻擊別人。
2樓:云云呀
不要讓別人輕易的看懂自己,適當表露出自己的憤怒,一定要捍衛自己的邊界,這樣才可以表達自己的攻擊性。
3樓:伊二三
首先你的內心就要無比的強大,而且還要有攻擊性,在受到別人的侮辱詆譭的巖磨銀時候,要粗宴淡然遊畢處之,還要能沉得住氣。
男性,30多歲,成年人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攻擊性?
4樓:律漸
僅僅通過短短200字左右的描述,想要對你的攻擊性難以表達這件事提出一點建議,我覺得相當難。即便這樣,我仍然希望在中和你聊上幾句,在你為此感到壓抑的時候,能陪伴你一起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攻擊性就是生命力】 身為男人,從小因為自卑而回避衝突,一直壓抑不敢反擊,甚至無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這種糟糕的感覺一直伴隨在你的身邊,逐漸積壓讓你感到愈發痛苦,直到現在你鼓起勇氣想要改變。
看到你的描述,我想起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的自述,他曾經也是乙個無法向外表達攻擊性的人,而後來他越來越能活出自我。武志紅說「攻擊性就是生命力」,而弗洛伊德也說過,如果不能合理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向外攻擊和向內攻擊】 如果說攻擊性就是生命力,那麼只要我們活著,攻擊性就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呈現出來。其中一種就是向外攻擊,比如通過肢體暴力或者語言暴力的形式針對他人。
正如你提到那樣,沒有人喜歡「易激惹」和「易爆發」的人,這種人會讓身邊的人感覺不舒服甚至有點害怕。另外一種則是向內攻擊,向內攻擊的人表面上看上去溫和無害,實際上卻橘罩碧對自己很苛刻,要求自己隱忍,過度妥協,犧牲自己的悶枝利益和享樂,這種自我攻擊相對比較隱蔽。圓舉向內攻擊的人往往無法接納自己,也無法充分表達自己。
看起來,這可能就是你想要改變的現狀【努力活出你的攻擊性】 對於成年人來說,攻擊性不等於暴力的攻擊行為,向外釋放攻擊性也並非意味著直接傷害他人,而是通過真實地表達自己,溫和地拒絕別人,勇敢地捍衛自己,堅定地表達憤怒,合理地劃清邊界來實現。在此,推薦你閱讀武志紅的書,《擁有乙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當你可以按照真實的自己而活時,就能生命力,不再畏懼與外部世界的碰撞和交流最後,希望題主勇敢活出自我,活得自在!
我是成年人,很喜歡孩子,我該怎麼與他們交往?
真誠。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你的情緒,你的想法,是誠懇的,開放的。真誠很簡單的一點,父母自己做錯了,一定要馬上給孩子道歉,沒有什麼面子不面子。很多父母覺得一句對不起,怎麼都說不出口。而這實際上是家長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威地位而回避承認錯誤,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真誠的,並且會被孩子發現。 同理心。簡單地說,就...
未成年怎麼告父母上法庭,未成年人如何起訴自己的父母
到上海來打工吧,我是醫生 未成年人如何起訴自己的父母 個人覺得這種問題即使算犯法在實際中也不會有什麼有效處理。翻信件這種事情真的能上法庭?大概率也只是雙方協調吧,而且就算違反法律了真能上法庭這事該怎麼處理啊,批評教育?罰款?然後回去以後還是該怎麼翻怎麼翻,說不來還怨你 媽媽不就看看你的東西你就要告媽...
未成年人故意傷害致重傷該怎麼判,未成年人犯故意傷害罪怎麼判刑?
故意傷害罪的判刑輕重主要看傷害的嚴重程度,法律上分為輕傷和重傷,根據我國 刑法 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關於年齡問題,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週歲的未成年人屬於減輕刑事責任能力人,通俗了講,就是在量刑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