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與遼西夏由戰爭走向的原因是什麼?還有檀淵之盟與

2021-03-03 20:57:17 字數 5304 閱讀 9146

1樓:神界智者

和平是人民永恆的主題。

宋夏交兵,宋敗於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役,希望與夏議和。西夏雖獲勝,但戰爭損耗及宋夏間榷場**停止,經濟受損,民怨四起。夏景宗遂尋求與宋議和。

北宋仁宗慶曆四年年(2023年),宋夏雙方達成和議。西夏向宋稱臣,宋冊封李元昊為夏國主,宋歲賜絹十三萬疋、銀五萬兩、茶二萬斤。

2023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遷都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阻,才勉強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殺遼將蕭撻覽。

遼害怕腹背受敵,提出和議。宋真宗畏敵,歷來主張議和,先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對方暗通關節,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2023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宋遼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國,宋夏和議夏向宋稱臣,都是由宋付錢。

北宋與遼、西夏和金的關係

2樓:南瓜蘋果

遼與北宋是兄弟關係,北宋與西夏、金是君臣關係。

遼是中原宋朝時期的東北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西夏是西北的一個政權!

澶淵之盟後,宋遼達成和議,宋每年給遼歲幣,約為兄弟之國,誰的國君年齡大,誰就為兄;在官方來往的國書中這樣稱呼;宋與西夏達成和議後,宋給西夏歲幣,西夏向宋稱臣;

在遼末年,金崛起,與宋結盟相約攻遼,在雙方完成滅遼後,金毀約揮軍南下攻宋,雙方聯盟破裂,宋金即轉為對抗。

遼人強盛的時期征服了女真,但是沒落的時候卻反而被女真給滅亡了,女真建立了金,金朝追趕遼人的時候順便征服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北方遊牧裡出了一個鐵木真,整合了遊牧民之後聯合南宋把金朝給滅了。

擴充套件資料

宋朝的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長官擔任,而是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又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通稱執政,與宰相合稱「宰執」。宋朝的相權大幅萎縮,僅負責行政職能。

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合稱二府,掌文武大權。

又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主管財政大權,號稱計省。這樣三司、宰執、樞密使三權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宋朝還在御史臺之外增設諫院和置諫官,這些都是監察機構,負責**等事宜。

經過這番改革,而皇帝便可以總攬大權。

北宋**採用分化事權的方式,將宰相職位由多人擔任,同時還設定了樞密使、參知政事、三司使,來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權,使皇帝掌握的權力超過了歷朝歷代。

宋朝還實行官銜與實際職務分離的官吏任用制度,即「官、職、差遣」制度。官即官名,如尚書,侍郎之類,只是一種虛銜,作為敘級、定薪俸之用;職亦稱貼職,是授予一部分文官的榮譽銜,並無實際職掌,如學士、直閣之類;

差遣才是**所擔任的實際職務,故亦稱職事官,樞密使、三司使等,屬於此類。一般**則在所擔任的職務之前,冠以「判、知、權、管勾、提舉」等字眼,如判寺事、知州、提舉常平等,以示差遣。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集權。

3樓:牙牙的弟弟

北宋、遼、西夏、金都是同一時期存在的政權,這四個政權都在混戰,北宋和遼最後都被金所滅,北宋滅亡之後又成了南宋、金、遼、西夏混戰。

1、北宋

北宋(960—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 ,改元建隆。後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集中於**,避免了中晚唐藩鎮割據的亂象。

但也導致宋朝與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失利。靖康元年(2023年)發生靖康之難,次年被金國滅亡。

2、遼遼朝(公元907年—公元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九年。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遼,改年號為「大同」。

983年復更名「大契丹」。2023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2023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公元2023年被金國所滅 。

3、西夏

西夏(2023年—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西夏的祖先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

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

宋寶元元年(1038)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國。西夏,本名是大夏,簡稱夏,又自稱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時期。

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

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

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西夏保義二年(1227)亡於蒙古。

4、金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女真原為遼朝臣屬,天慶四年(2023年),金太祖完顏旻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

並於2023年滅遼朝,兩年後再滅北宋。貞元元年(202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由盛轉衰。

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女真貴族大肆佔領華北田地,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漢族紛紛揭竿而起。2023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

擴充套件資料:

自唐朝滅亡開始,直到元朝建立,中國本土(包括華北和華南)從未被一個統一政權所控制。當時除宋、遼、金的對峙外,中國本土還存在著西夏與大理等國。

與「宋遼金元」相關的朝代並稱還有宋遼金夏(即元朝建立前宋朝和與它對峙的主要少數民族政權)、宋元(中國歷史上商業、文化發達的兩個時期)等。

首先是宋,遼並立。宋在南,遼在北,形成對峙。後來金崛起,以極快的速度滅掉遼(2023年),後又南下,靖康二年(1126)佔領宋朝都城汴梁,俘虜宋徽宗和欽宗。

北宋滅亡。趙構在南方的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金宋在淮河一線又形成對峙態勢。蒙古和宋於2023年聯合滅掉金,然後2023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並於2023年滅南宋,統一全國。

4樓:匿名使用者

澶淵之盟後,宋遼達成和議,宋每年給遼歲幣,約為兄弟之國,誰的國君年齡大,誰就為兄;在官方來往的國書中這樣稱呼;

宋與西夏達成和議後,宋給西夏歲幣,西夏向宋稱臣;

在遼末年,金崛起,與宋結盟相約攻遼,在雙方完成滅遼後,金毀約揮軍南下攻宋,雙方聯盟破裂,宋金即轉為對抗

舉出宋遼和議與宋夏議和的內容

5樓:劉子德

中國古代史高考第一輪復

政治:本階段的政治局面經歷了封建國家的再度**——區域性統一—民族政權的並立——全國重新統一的過程。五代十國的**局面是唐朝後期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北宋結束**割據局面,但在全國的版圖上還存在著遼、大理等發展政權,後來更陸續出現了西夏和金。

因此北宋只是區域性統一的朝代,而區別於大一統的漢唐。北宋亡後,又出現了南宋與金的對峙。直至1279 年,元政權憑藉其強大的武力使全國重新歸於統一。

本階段是我國封建社會**集權制度的強化階段。主要體現在北宋和元朝加強**集權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後,宋太祖為鞏固統治,本著「強幹弱枝」的指導思想,解除**和地方大將的兵權,使地方行政權和財政權分開,又在**組織強大的禁軍。

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的再現,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現了穩定的局面,有利於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又導致官僚機構的膨脹和軍隊數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權長期積貧積弱的局面。

至北宋中期,已出現嚴重的財政、政治和邊防危機。為緩和矛盾,富國強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進行變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圖限制官僚地主對農民的剝削,緩解土地兼併,緩和階級矛盾,增加**的財政收入。

但由於用人不當,特別是新法損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權的統治基礎,遭到特權階層的反對,新法沒有成功。

元朝統一全國後,為有效治理廣闊的國土,實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後世省區的規模,並通過宣政院和澎湖巡檢司等機構,有效地保證了**對包括**、臺灣在內的廣大邊疆地區的管轄,進一步強化了**集權。

經濟:本階段,在農業和手工業繁榮的基礎上,商品經濟獲得顯著發展。商業活動範圍逐步擴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貨幣種類繁多,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在民族政權的邊境上,還興起了「榷場」**。

本階段南方經濟持續發展。南宋時,太湖流域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江南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至元朝,為解決"南糧北運"的問題,還大力興辦漕運和開闢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足以說明南方經濟的重要地位。

本階段中國古代紡織業結構也開始發生變化。南宋時,棉花種植推廣,棉紡織工藝水平提高。到元朝棉花種植地區進一步擴大,棉紡織業逐漸取代絲織業成為紡織業的重心。

民族關係:本階段民族政權長期並存,戰爭連綿。儘管這些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但客觀上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

這突出表現在戰後的議和活動上,例如北宋和遼訂立的「澶淵之盟」,有利於滿足各族人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增進了各族人民的友誼,加強了邊疆地區同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因此和平共處仍是本階段民族關係的主流。特別是元朝統一後,又一次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現象,並出現了漢族外遷、形成新民族等新特點。

對外關係:本階段中國古代對外關係的重心發生明顯變化。由於漢族政權相對弱小,控制區域有限,與外國的內陸**受阻,"絲綢之路"不復暢通。

南宋時期,由於**大力扶植,加之造船技術的進步,經濟繁榮等便利條件,海路成為對外交流、**的重心。元朝時期,陸路交通和海上**均很發達,再次出現了對外交往繁榮發達的情況。

文化:宋元文化高度繁榮,繼續領先於世界,在天文曆法、史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活字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大發明均在本階段外傳,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單元線索:

唐滅亡後的50餘年中,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五個朝代;與其並存的先後有南方和山西的十個割據政權,史稱五代十國。10世紀初,北方的契丹建立遼。960年北宋建立,開始統一活動,相繼實現了中原和南方的統一。

中國境內處於遼、宋、夏三鼎立。女真興起後,滅遼和攻宋後,又出現了金與南宋的對峙。蒙古建國後,勢力漸強,開始統一活動,建立元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

北宋與遼西夏的關係,北宋與遼,西夏的關係是?

時戰時和,矛盾不斷,後來遼夏面臨衰亡,北宋也走向了末路。他們都面臨了一個新的對手,也就是金 北宋和遼是大國,西夏是小國。遼國由於缺少糧食,所以常與北宋開戰。但是遼國多騎兵,宋國由於沒有馬場,多步兵。所以戰爭主動權在遼國手中。西夏是個天然馬場。北宋由於開國初期就沒有實際上取得對西夏的控制 名義上西夏地...

西夏和契丹之間的關係,北宋與遼 西夏和金的關係

遼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權 契丹在亡國後與漢族 女真族和蒙古族等族逐漸融合。至於現今契丹族分佈是個謎,大多數學者認同今56個民族中東北的達翰爾族是契丹的後裔。契丹人源於東胡後裔鮮卑柔然,被北魏擊敗後,一部東遷至今遼寧遼河流域,在宋朝時被稱為契丹,後建立遼朝,遼朝滅亡後其貴族耶律大石率一部西遷,在中亞建立西...

胸腔積液的原因是什麼,胸腔積液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胸腔積液的原因有 1.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2.也有可能是結合感染導致的。3.也有可能是血管瘤導致的。詳細的情況可以到正規的醫院做一個胸片的檢查,之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 或者也可以適當的口服一些消炎或者是抗病毒的藥物來進行 在 期間,患者一定要注意多休息。胸腔積液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1.胸膜毛細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