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和膝琴有什麼區別呀,膝琴與古琴在各方面的區別

2021-03-04 03:15:57 字數 6087 閱讀 9078

1樓:擎燈看雪

膝琴是一種古琴,古人為了出行時彈奏方便,將古琴縮短就形成了膝琴。彈奏時,盤腿而坐,琴放置於腿上即可彈奏。 一般膝琴的**和平常的古琴**相差不大。彈奏效果相仿。

2樓:陌路4路末

就是一種便於攜帶的古琴……

**比古琴好像要貴點

膝琴與古琴在各方面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弦距不一樣,膝琴絃距小,彈慣了常規古琴要適應一下。

彈奏都是一樣的。

音色有區別,一個腹腔大,一個腹腔小,音色就不同。

教材的使用和一般古琴沒區別。

4樓:只為古琴

大的差別沒有 主要是音色,膝琴比較小,腔體也小 做工相對難把握一點,所以音色很難有標準古琴好哦,不過他體積小 攜帶方便 也是經常外出的古琴愛好者首選哦 初學的話 建議就選擇標準的 先學學 以後再考慮選一把膝琴哦 揚州古音古琴坊的 膝琴做的不錯 可以去看看哦

5樓:曼殊沙華血之殤

膝琴是一種古琴,古人為了出行時彈奏方便,將古琴縮短就形成了膝琴。彈奏時,盤腿而坐,琴放置於腿上即可彈奏。 一般膝琴的**和平常的古琴**相差不大。彈奏效果相仿。

建議使用標準古琴,膝琴雖小巧,但在音色上有所不足

6樓:國音古琴

演變,或者叫法不一,樣式的區別和音節、音調的區別。如需詳解,可以到中國院找黃梅老師瞭解!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大一小,一個可以小孩彈、在腿上彈,一個是正常的坐立彈~

普通古琴好還是膝琴好?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我本人喜歡彈奏古琴,很多時候為了便於攜帶常選擇膝琴,我在瀋陽的陳書甥那買了張他親斫的膝琴,音量甚至比普通古琴都大,音質也特別的好。

古琴有大小之分麼

9樓:超級晨霧的光

古琴有大小之分,小古琴叫膝琴。

古琴造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列子式、伶官式、神農式、響泉式、鳳勢式、師曠式、亞額式、鍾離式(鶴鳴秋月琴)、劍式等。

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最著名的九霄環佩就是伏羲式。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圓底扁,象徵天地;琴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擴充套件資料

古琴起源: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而考古發現則沒有這麼早,2023年在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十絃琴,屬戰國早期的琴。

但在湖北棗陽郭家廟曹門灣墓區出土的一張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023年左右。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為目前所知最早,將我國有實物佐證的琴史提前約300年。

中國古琴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傳說炎帝在沁源景鳳羊頭山下「黍定黃鐘」,發現了**,炎帝神農氏又「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造了最初的琴。

10樓:blackpink_羅捷

有大小之分。

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至125公分)。小的叫膝琴,大約90公分。

膝琴是古人為了出行時彈奏方便,將古琴縮短就形成了膝琴。彈奏時,盤腿而坐,琴放置於腿上即可彈奏。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渾圓。現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龍池、鳳沼的面板上貼有兩塊小桐木,作為假納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採用這種方法。

琴的斷紋以蛇腹斷為多,也有冰紋斷、流水斷等。其表面漆灰則有墨、慄殼色兩種,有硃紅漆者皆為後人修補時所加,灰胎皆為純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兩側直至面板邊際,以防止上下板開膠。這些琴的邊長皆在120至125釐米之間。

擴充套件資料

宋代的古琴發生變化,全長128釐米,肩寬25釐米,琴身扁而長大,尺寸大於傳世唐琴。為北宋琴主要風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體形則逐漸扁平狹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聳而狹之狀,為南宋制琴的主要風格。

明代造琴之多盛況空前,不論皇帝親王還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寧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製作始於崇禎年間,據傳達四五百張之多,且式樣尺寸一致。

古琴常見的款式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伶官式、蕉葉式、神農式、亞額式、鍾離式(鶴鳴秋月琴)、劍式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的大小,無非是常規古琴和膝琴,常規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膝琴則偏小,日常彈奏與學習建議你使用正常古琴尺寸哦。

12樓:匿名使用者

有,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小的叫膝琴,大約90公分,一般是為了出門方便攜帶,可以盤腿而坐,放在膝上彈奏。還有就是女性手較小或者是兒童學習可以用膝琴。

紅樓夢中林黛玉彈奏的就是膝琴。**和正常古琴一樣。

13樓:雪山飛蚊

有……但是琴身越長,音調越低……太長太短的琴不利於演奏……擺著觀賞還可以

第一把古琴,是買膝琴還是正規尺寸好

1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張琴的話還是不要買膝琴了,因為膝琴的聲音並不是很好,做好比較困難,而且**並不會低。膝琴可能只適合用於孩子學琴或者出遠門臨時用一下。

古琴款式的區別

15樓:青衿紅袖

樣式不同,槽腹共鳴腔體積也不同

一般的樣式差別不大

但有的樣式琴體寬大,回比如伏羲、落霞答,自然比簡潔些的仲尼式音色寬巨集一些。

樣式複雜的,彎多,加工起來複雜,成本也高些。

還和斫琴師選料有關,有的斫琴師喜歡把自己的高檔琴做成什麼什麼樣式,選料更好就更貴些了。

16樓:不繫

好像沒有把款式和音質聯絡起來 但膝琴的聲音要比一般的小一點

古箏和古琴有什麼區別?

17樓:匿名使用者

1、歷史淵源不同

古箏據傳造於戰國時的民間,屬下里巴人,而古琴傳說是伏羲所造,實屬陽春白雪,兩者真可謂天壤之別也,故此後世文人樂手均將古箏視為「低俗之樂」,而古琴則是「天籟之音」

2、兩者音色不同

古箏旋律性比較強,輕巧靈動,古琴音調較低沉,旋律輕源緩流。

3、兩者音域不同

古琴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達四個八度,並且可以彈奏出眾多泛音和按音,表現力超強,所說的「琴棋書畫"中的琴即是指古琴。而古箏則通過移動弦馬調整,可以彈奏不同的音高,音域雖然也算寬廣,但個人認為表現力上比古琴差了一個檔次,但好處是音量比古琴大許多,彈奏古色古韻的樂曲也是遊刃有餘。

4、演奏方法不同

古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實際彈奏時,同時可以撥動兩根琴絃作和音彈奏。而古箏則主要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撥絃,左手控制弦的張力。

18樓:啊哈哈嗨

古箏和古琴有音色、形成時間、外形等不同。

1、音色不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

古箏演奏過程中,由於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種輔調和支撐演奏成為可能,而且發音相對來說比較洪亮,而且它琴體比較寬大,表現力更豐富一些

2、曲譜不同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朝後稱「減字譜";。

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3、形成時間不同

古琴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傳說為"伏羲"、"神農"氏所造。

古箏則晚得多,形成於秦代,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樂器)傳與兩個女子,二女要爭,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箏"。

19樓:劍指長空明德

一.外觀區別

古琴古箏

二. 形成年代與名稱區別

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稱「瑤琴」「七絃琴」,而「箏」就叫箏,也稱「秦箏」。古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據《史記》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而箏的出現要晚於琴,約在春秋戰國時期,距今二千五百餘年。

三.體積的區別

古琴形狀更小巧,方便攜帶。古琴一般長為1.2米左右,寬約25至30釐米。

而箏要比琴大很多,古箏的規格一般長為1.6米左右,寬約40至50釐米。

四.琴絃的區別

琴最初為五絃,在漢代後定型為七絃,中間沒有琴碼,一弦多音,一直延用至今。與琴同時期存世的多弦彈絃樂器是「瑟」,為二十五絃,箏應該是在「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箏在最初為12弦,至唐代為13弦(現日本還有使用),後弦數越來越多,中國現代箏普遍已改為21根弦,中間有弦碼,一弦一音。

五.音聲的區別

古琴入心:古琴的音量較小,音色沉厚古樸,能使人靜心放鬆。

古箏悅耳:古箏的音量較大,音色相對明亮華麗。

六.演奏方法的區別

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託、擘、打、摘等。

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綽、注等等。在右手撥絃、左手按弦取音時,可作往復擺動的「吟」、「猱」和上滑音「綽」、下滑音「注」等多種技巧奏法,從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風格。

古琴的琴音有三類:散音、按音、泛音。

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絃,彈出旋律和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絃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託、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七.記譜法的區別

古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代後稱為「減字譜」。

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八.歷史傳承的區別

古琴有大量傳世的古曲(比如:流水、廣陵散、瀟湘水雲、欸乃、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陽關三疊、酒狂等均直接傳承於古譜),僅明清兩代就出版了以古琴專用「減字譜」形式印製的琴譜多達150餘部,歷代古琴專用譜記有三千餘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曲譜尚有六百餘首。

古箏的古譜較少,少數傳承古曲如《漁舟唱晚》,應該是**時期產生的。當代傳播較廣的箏曲多是近、現代箏演奏家、作曲家根據古琴曲以及一些現代曲目進行創作移植改編的,比如著名箏曲《高山流水》、《秦桑曲》、《寒鴨戲水》、《西楚霸王》、《臨安遺恨》、《瑤族舞曲》《春江花月夜》等。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中儲存有數百張唐宋元明清傳世實物,僅唐代古琴就有近二十張,一些唐代古琴還能用於演奏。而箏的傳世實物極為罕見,展出的多為根據出土文物(已不能彈)仿製。這是由於古琴板壁更厚、有漆胎保護、製作工藝更精密複雜,按照傳統工藝製作的古琴使用壽命可長達上千年。

而箏的面底板壁皆薄,沒有漆胎保護,使用壽命短,這就是「只有千年古琴,沒有百年古箏」說法的由來。

九.學習難度的區別

琴與箏的初級曲目入手難度差不多,到了中等水平曲目,箏曲對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顯要高,技巧上非常難練。所以技巧上箏更難學,而在意境的表現上,古琴歷來被視為修身養性的道器,有其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需要琴者學問修養的長期積累與體悟,才能深入琴道。

拓展資料

關於古箏:

古箏,又稱箏、秦箏,中國撥絃樂器,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箏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豐富。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二十五絃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命名:一說為象其音色,一說來自二人爭奪樂器的故事。

歷史:古箏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用於原始的舞樂。

漢時,箏為築的琴身加裝至5弦而成。唐朝初年(公元7世紀)有軋箏的記載,證由擊絃樂器轉變為撥絃樂器,並發展至13弦,接近現代古箏芻形。南宋時,軋箏易名「蓁」,7弦箏和13弦同時被使用[,而13弦箏多用於民間。

清以後廣用13弦箏而未有7弦箏。

琴體:箏體為木製空盒,呈扁長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兩端搭在山口上,左山口呈s形,右嶽山為平直。

左側為箏尾,或稱鳳尾,有弦釘以固定琴絃,右側有螺絲釘,可以調節弦張力來控制音高;中間有稱為雁柱的琴碼支撐琴絃,移動琴碼也可調音。箏的弦數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見為21弦箏,另有16弦箏、26弦箏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龍鋼弦、鋼弦、絲絃等。

古箏的高音弦最靠近彈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內至外稱1弦至21弦。21弦箏通常按照d大調五聲音階定弦,過左手在琴碼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升音;在現代多調式(或稱無調式)樂曲中,則是透過特定音階設定達到不同特殊曲風的目的。

電吉他無頭琴與有頭琴有什麼區別啊

電吉他無頭琴與有頭琴的主要區別如下 1 結構元件不同 電吉他無頭琴的結構元件是 木製結構件 琴身 琴頸 金屬件 調音旋鈕 琴橋 琴頸調整鋼條 搖把 琴枕等 電器元件 拾音器,旋鈕,換擋開關,6.35mm介面,電路以及其中的電子元件等 琴絃,以及其他一些輔助元件 電吉他有頭琴 電吉他有頭琴的結構元件是...

電子琴和鋼琴有什麼區別,電子琴和鋼琴的區別

差別當然大,首先彈出來的音色就不一樣,電子琴,我對你的理解是兩種,一是那種midi控制器的電子琴,二是半打擊墊的重電鋼琴,電子琴彈出來完全靠音色和好的音源,重電鋼琴是模擬鋼琴電子樂 無論怎樣電子琴在手感和音色上都無法完美比擬鋼琴,電子琴側重於娛樂如製作 而鋼琴則是演奏級別的,對演奏者的造詣要求很高....

鋼片琴和鐘琴有區別嗎,木琴和鐘琴有什麼區別?

鋼片琴和鐘琴都是屬於打擊樂器,再小一些範圍可以說是敲琴,我們給孩子上課用版的絕對辨音權器,就屬於鋼片琴,因為要準確調音,琴片大小不一樣,各個琴片的音高不一樣,但是在臺灣廠家就稱為鐘琴,在國外也同樣叫鐘琴。鋼片琴有大小聲鐘琴就沒有 木琴和鐘琴有什麼區別?木琴主要靠木質琴鍵與下方共鳴管的振動發生,而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