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心理學試題,怎樣理解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2021-03-04 04:02:13 字數 5614 閱讀 6903

1樓:京師博仁(北京)資訊科技****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七個層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愛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需要層次論的主要觀點如下:

(1)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勵人的行為的直接原因和動力;而某一時期內最重要的需要的強烈程度,取決於這種需要的需要層次序中的位置,以及低於這種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2)需要的激勵處於一種動態水平中,它依次逐漸發展變化。當前最迫切的需要決定著人的行為。

當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後,就上升到較高層次的需要。只有高階需要的滿足,才能產生令人滿意的主觀效果。

(3)需要的滿足次序是從低階到高階,如有顛倒或超越的情況,也是正常的。這是因為人的個體和教育在發揮作用。

(4)每個人都有具有七種需要,只不過在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強烈程度不同而已。

在需要層次論中,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低層次需要和高層次需要,低層次需要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高層次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階需要的實現與個人形成有關聯,這與傳統心理中人獸不分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是難能可貴的。

同時,馬斯洛把需要看成是一個多層次多水平的系統,而提出了逐步實現的觀點,這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但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僅僅指出了需要層次間的相互關係,而忽視了層次之間的鬥爭,沒有指出人的需要的實質和社會性;他的研究物件是經過選擇的特殊人物,這就使結論缺乏全面性和科學性;同時過分強調人的價值是先天潛能,對社會生活條件重視不夠。

馬斯洛認為高階需要只有在低階需要得到滿足後才能實現,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不能把這個層次理論看成是一個絕對的模式。

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管理學知識回答)

2樓:木頭一個真夠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包括五大類:

一、生理需要。它是指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不、住所等。例如,經常處於飢餓狀態的人,首先需要的是食物,為此,生活的目的被看成填飽肚子。

當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生理需要就不再是推動人們工作的最強烈的動力,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需要。

二、安全需要。安是指保護自己的免受身體和情感傷害的需要。這種安全需要體現在社會生活中是多方面的,如生命安全、勞動安全、良好的社會。

反映在工作環境中,員工希望能避免危險事故,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失業等。

三、社交需要。它是包括友誼、愛情、歸屬、信任與接納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人是一種社會動物,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獨立進行的,經常會與他人接觸,因此人們需要有社會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愛,在組織中能得到他人的接納與信任。

四、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別人尊重兩方面。自尊是指自己的自尊心,工作努力不甘落後,有充分的自信心,獲得成就後的自豪感。

受人尊重是指自己的工作成績、社會地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這一需要可概括為自尊心、自信心、威望、地位等方面的需要。

五、自我實現需要。它是指個人成長與發展,發揮自身潛能、實現理想的需要。

3樓:匿名使用者

馬斯洛是美國心理學家,其在202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中所提出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可以從低階到高階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這一理論現歸於行為科學理論的一種,對管理實踐有重要的啟示與借鑑意義:(1)需求的滿足是從低階到高階的;(2)當一個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時,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3)管理者應針對被管理者的當前需求加以激勵,才能取得理想的激勵效果。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4樓:新院第一高富帥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指: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一、生理需求

如果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

二、安全需求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慧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三、社交需求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四、尊重需求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五、自我實現的需求道德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擴充套件資料: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評價:

一、積極方面

1、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占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二、消極方面

1、需要層次理論存在著人本主義侷限性。

2、人的動機是行為的原因,而需要層次理論強調人的動機是由人的需求決定的

3、需求歸類有重疊傾向。

5樓:愛與誠

參***:

人的需求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一: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內容

生理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 、財產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職位保障、家庭安全;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慧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3.情感和歸屬的需要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

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幹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拓展資料:

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是管理學在中的一種理論,其認為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衝動,稱為低階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階需要。

2.馬斯洛個人簡介:

亞伯拉罕·馬斯洛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心理學第三勢力的領導人。

2023年入康乃爾大學,三年後轉至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心理學,在著名心理學家哈洛的指導下,2023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2023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桑代克學習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2023年任紐約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

2023年被聘為布蘭戴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2023年離任,成為加利福尼亞勞格林慈善**會第一任常駐評議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轉到布蘭戴斯大學任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開始對健康人格或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

曾任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主席和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7)

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衝動,稱為低階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階需要。

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

低層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以後,它的激勵作用就會降低,其優勢地位將不再保持下去,高層次的需要會取代它成為推動行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經滿足,便不能成為激發人們行為的起因,於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層次的需要比低層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價值。熱情是由高層次的需要激發。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實現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現他自己的潛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

人的五種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無意識的。對於個體來說,無意識的動機比有意識的動機更重要。對於有豐富經驗的人,通過適當的技巧,可以把無意識的需要轉變為有意識的需要。

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盪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試驗證明,當人呆在漂亮的房間裡面就顯得比在簡陋的房間裡更富有生氣、更活潑、更健康;一個善良、真誠、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到存在於外界中的真善美。

當人們在外界發現了最**值時,就可能同時在自己的內心中產生或加強這種價值。總之,較好的人和處於較好環境的人更容易產生高峰體驗。

馬斯洛在202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

(3)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3.西遊記與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

孫悟空在從石頭裡蹦出來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了件衣服,並去了一家麵館吃麵,這裡體現的就是最低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

之後他去山上拜師學藝,就是想讓自己有一身本領,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這裡體現的就是安全需要;再後來他來到花果山,成為美猴王,擁有一群猴子猴孫,這便是歸屬與愛的需要的體現;

之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而他大鬧天宮的原因正是因為玉帝給他安排了弼馬翁的工作,孫悟空本以為這是一份職位很高的工作,當他知道只是個養馬的,他感覺到自己沒有得到尊重,也就是尊重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就發生了後來的大鬧天宮;最後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便是對自我實現需要的追求。

人際關係心理學中親密關係受哪些因素影響

親密關係是否持久有個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 是從經濟的視角來看待親密關係。這種理論認為 人和人的交往是一種交換關係,我們都希望用最小的 付出 去獲得最大的 回報 只有當兩個人都能從一段關係當中,獲得足夠的 利潤 這樣的關係才能夠持續。新入住的書生主僕二人先後莫名暴斃。原來此女名叫聶小倩,是一位早夭的少女...

人際交往心理學,人際交往 心理學

交往是一門藝術,然而交往需要讀懂對方的心理,所謂知彼 知己,百戰不殆。心理學是以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為主要研究物件的科學。凡是人的精神現象,都可以歸之為心理現象或心理活動,簡稱心理。我國古代的人性學說 孟子性善論,荀子性惡論,告子性無善無惡論,世碩性有善有惡論。人際交往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我們生活...

人際交往心理學,什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

交往是一門藝術,然而交往需要讀懂對方的心理,所謂知彼 知己,百戰不殆。人際交往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我們生活的社會中,必須要掌握這種技能,這些技巧你必須懂 開玩笑只是一個人在言行舉止上其中之一的表現動作,如果要從人際關係心理學的角度看,應該從整體出發,不但觀其所有外相,還要注意其潛在的蛛絲馬跡反應,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