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夏末汀芷
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2023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成功發掘。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效能,改寫了世界**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套編鐘。
簡單說,曾侯乙編鐘是按十二平均律設計的,這是其最大特點。
2樓:掌俏合白亦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編鐘最獨特的地方是什麼?曾侯乙編鐘有什麼特點
3樓:山東省飛飛
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2023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成功發掘.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效能,改寫了世界**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套編鐘.
簡單說,曾侯乙編鐘是按十二平均律設計的,這是其最大特點.
4樓:手機使用者
是它音域範圍廣,僅次於鋼琴。同時還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編鐘,它十分有氣勢,音也特別的純
5樓:7之桃
編鐘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打擊樂器,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曾侯乙編鐘,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這套編鐘之大,足以佔滿一個現代**廳的整個舞臺。是我國現存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編鐘。
6樓:匿名使用者
編鐘最獨特的地方是既可以用於獨奏、合奏,也可以為唱歌和舞蹈伴奏。
曾侯乙編鐘的特點是我國目前出土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套編鐘。令全世界震驚!
我們老師今天講了,絕對是正確答案!絕對是對di~~~~希望樓主能採納,o(∩_∩)o~
7樓:手機使用者
曾侯乙編鐘有著造型設計精美,**效能良好的特點
8樓:匿名使用者
出土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雄偉。音色純正並富於變化,高音清脆、中銀洪亮,低音渾厚,不僅可以演奏動聽的古代樂曲,而且還能演奏中外現代**
9樓:匿名使用者
1.**性良好 2.氣勢恢巨集 3鑄造工藝精湛
編鐘的特點及用途,還有來歷
10樓:月似當時
編鐘的特點是形狀不盡相同,但鐘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用途是用來演奏。來歷是:
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
2023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鐘13枚,**家隨即用此演奏歌頌當代領袖的頌歌《東方紅》。
2023年,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戰國時代(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這套編鐘之大,足以佔滿一個現代**廳的整個舞臺。
曾侯乙墓編鐘由19個鈕鍾、45個甬鍾,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鎛鍾共65件組成。這些鍾分3層8組掛在鍾架上,直掛在上層的3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鍾。
其中最小的一個鈕鍾高20.4釐米、質量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一個低音甬鍾高達153.4釐米,全套編鐘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
擴充套件資料
葉家山墓地將編鐘歷史前推500年,改寫世界**史。
曾侯乙編鐘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而在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或將改變對鐘的起源的認識。
考古人員在編號墓墓壁二層臺發現了1個鎛鍾和4個編鐘,5件為1套。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認為,這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編鐘,此次發現的編鐘屬於西周早期,有5至6個編鐘,其數量和規模超過同時期已發現的編鐘。
湖北隨州再次發現編鐘,比曾侯乙編鐘早500年。
曾侯乙編鐘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在湖北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改變對鐘的起源的認識。
11樓:匿名使用者
編鐘是中國傳統的古老打擊樂器,多由青銅鑄成,它由不同的鐘依照大小排列,並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至秦漢,明清宮廷中仍有沿用。古代編鐘常用於宮廷雅樂,每逢征戰、宴會、祭祀,都要演奏編鐘。
編鐘也是古代統治者專用的樂器,反映名分,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中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
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2023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鐘13枚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響太空。
用途編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是鐘的一種。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編鐘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鐘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鐘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
由於年代不同,編鐘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鐘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出土情況
2023年在河南信陽地區發現了戰國楚墓中一套木質編鐘共13個。
在陝西長安縣客省莊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8一前23世紀)遺址中發現了矩形陶鍾,現(2023年)藏北京厲史博物館。
2023年湖北隨縣城郊的擂鼓墩出土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編鐘,共六十五枚,被稱為古代編鐘之王。每個鐘體上都刻有錯金篆體銘文,正面刻「曾候乙乍時」(曾候乙作)。
2023年8月25日西安楊家村出土了西周時期編鐘一架。這架大型編鐘,總重量為340公斤。它在西周考古發現中是不多見的稀世文物。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在殷代大型王室墓葬妣辛墓中,發現了有五枚一套的編鐘,可構成四聲音階序列。
2023年山東濟南章丘市洛莊西漢墓14號樂器坑出土了樂器149件,超過了曾侯乙墓。其中有編鐘19件、編磬107件,其他還有錞於、鉦、鈴、串鈴、瑟、建鼓、小扁鼓、懸鼓和笙(未確定)等十餘種。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2023年2月,湖北荊州戰國楚墓發掘出兩套大型編鐘,各由14件組成,青銅製造,高0.72米。
清代乾隆皇帝在2023年曾用**鑄成了一套大小相同、壁厚有別的編鐘,共有16枚,耗用**13647兩2錢,叫做「金鐘」。2023年它流入民間,後由陳亦侯、胡仲文收藏,現(2023年)陳列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館。
2023年2月,江蘇省宿遷市一施工工地的戰國古墓完成考古發掘,在其豐富的文物中,成套的9個青銅編鐘尤顯珍貴。9個乳釘紋青銅編鐘出土時從南到北按照大小依次排開,其高度從26釐米到15釐米不等,不僅完整成套,其鈕孔仍清晰可見。青銅編鐘的發現,不僅在宿遷屬首次,就是在整個江蘇都極為罕見。
2023年6月,湖北宜昌枝江市一工地發現11件編鐘。這些編鐘上有文字還有精美圖案。經過相關文物專家辨認,其中一個編鐘上的銘文是16個字:
「楚季寶鍾,氒(厥)獻。工公其邁(萬)年受氒(厥)福」。 8月16日,經北京大學、湖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位專家現場考察後論證,本次出土文物的時代應屬西周中晚期,青銅器上銘文的內容是研究早期楚國曆史的重要材料,填補了早期楚文化研究的空白。
此外,在中國西南地區,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曾多次出土了戰國至兩漢時期具有少數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的編鐘,例如:
雲南楚雄萬家壩古墓出士的戰國羊角鈕編鐘和廣西西林出土的漢代羊角鈕編鐘,外形似鈴,斷面呈核桃形,頂端作羊角狀。
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和牟定福土龍村出土的編鐘,上寬下窄,平口,鐘面鏤刻皤蛇紋飾。
四川涪陵小田溪巴人貴族墓出土的戰國編鐘,紋飾具有古代巴族文化特徵。
廣西貴縣羅泊灣一號漢墓出上有半環鈕的筒形鍾等。
編鐘 - 已知最早發明時間
葉家山墓地將編鐘歷史前推500年,改寫世界**史。
葉家山墓地 編鐘
曾侯乙編鐘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而在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或將改變對鐘的起源的認識。考古人員在編號墓墓壁二層臺發現了1個鎛鍾和4個編鐘,5件為1套。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認為,這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編鐘,此次發現的編鐘屬於西周早期,預計有5至6個編鐘,其數量和規模超過同時期已發現的編鐘,在當時屬於較高等級,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發現。
湖北隨州再次發現編鐘 比曾侯乙編鐘早500年
曾侯乙編鐘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在3日的湖北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或將改變對鐘的起源的認識。
形制特點
編鐘多用青銅鑄成,也有少量陶製或石制。它由大小不同的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編鐘鐘身呈橢圓形或圓形,很像兩個瓦片合在一起,上徑小,下徑大,縱徑小,橫徑大,鐘口邊緣不截齊,兩角向下延伸,成尖角形,頂端有柄的為甬鍾,帶鈕的為鈕鍾。鐘的上部稱鉦,下部叫鼓。鐘的鼓部鑄有精美的圖飾,鉦部的紋飾稱為鍾帶或篆間,每枚鐘的鉦部都鑄有36個突起的隆包,叫鍾乳或枚。
編鐘屬於變音打擊樂器族,發音類似鐘聲,清脆悅耳、延音持久 。具有東方色彩,適合於演奏東方五聲音階的**。
曾侯乙編鐘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曾侯乙墓的編鐘有什麼特點?
主要特點 設計結構精巧,效能良好,演奏效果獨特。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曾侯乙編鐘數量巨大,完整無缺。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上層3組19件為鈕鍾,形體較小,有方形鈕,有篆體銘文,但文呈圓柱形,枚...
什麼是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是什麼樣的?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目前出土數量最多 重量最重 音律最全 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套編鐘,堪稱 編鐘之王 曾侯乙編鐘包括鈕鍾19件,甬鍾45個,外加楚惠王贈送的一件撥鍾,共65件,總重量達2500多千克,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數量最多 儲存最好的一套編鐘,因下排甬鐘上銘刻 曾侯乙 得名。凡有機會耳聞目睹過的人,無不為...
曾侯乙編鐘是什麼樣的,曾侯乙編鐘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目前出土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套編鐘,堪稱 編鐘之王 曾侯乙編鐘包括鈕鍾19件,甬鍾45個,外加楚惠王贈送的一件撥鍾,共65件,總重量達2500多千克,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數量最多?儲存最好的一套編鐘,因下排甬鐘上銘刻 曾侯乙 得名?凡有機會耳聞目睹過的人,無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