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1巫
後現代主義是一場發生於歐美60年代,並於70與8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於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範內容.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並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
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現代主義是本世紀流行於歐美文壇的一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思潮,也是當代西方世界社會危機、精神危機和藝術危機在文藝領域的反映.它語源於法語moderne,具有最新的、現代的,先鋒的含義.
他們崇拜奧地利的病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主張描寫夢境和人的下意識領域,追求表現人們在一瞬間感受到的"神祕的抽象的王國".西方學者就把這種鼓吹反現實主義的,主張作家任意妄為和瘋狂自我表現的文藝思想,籠統地稱之為現代主義思潮.
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區別
2樓:暴走少女
一、概念不同
1、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reali**),一般認為現實主
義關心現實和實際。現實主義在博雅人文範疇中有很多意思,特別是在繪畫、文學和哲學中。它還可以用於國際關係。
在藝術上,現實主義指對自然或當代生活做出準確的描繪和體現。現實主義摒棄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張細密觀察事物的外表,據實摹寫,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許多藝術思潮。
2、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思潮本身具有很複雜的背景,嚴格地說,現代主義不是一個什麼流派。
十九世紀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震碎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現代工業和城市化的興起,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加疏遠冷漠,社會變成了人的一種異己力量,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
二十世紀初期的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使用藉助科技發明的**大規模**自己的同類,西方的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等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西方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現代主義應運而生。
3、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和感覺豐富性的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維方式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而上學的在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判與解構。
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國的理查德·羅蒂(1931-2007)、法國的雅克·德里達(1930--2004)和讓-弗郎索瓦·利奧塔(1924-1998)。
二、誕生背景不同
1、現實主義
作為文學的一個專門術語,現實主義最早出現在18世紀德國的劇作家席勒的理論著作中。但是,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文學流派和創作方法的名稱則首先出現於法國文壇。
法語中的reali**e一詞,**於拉丁文realistas(現實,實際)。現實主義名稱的出現和這種文藝思潮的存在根本就是兩回事。
2、現代主義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巨大創傷;伴隨工業化而來的快節奏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科技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他們嘗試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
他們開創的形形色色與傳統美術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統稱為現代主義美術。它的主要特徵是反傳統和反理性,重視藝術家內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流露出藝術家憤怒、消極、悲觀、失望等各式各樣的複雜心理。
3、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西方出現的具有反西方近現代體系哲學傾向的思潮。然而,在理論上具有反傳統傾向的哲學家在現代西方的各個哲學流派中都能找到。
當代美國活躍的後現代主義者之一格里芬就說:「如果說後現代主義這一詞彙在使用時可以從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處的話, 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種廣泛的情緒,而不是一種共同的教條———即一種認為人類可以而且必須超越現代的情緒。」
這樣一來,不同時期具有這種反傳統理論傾向的哲學理論流派都可歸於後現代主義,如後結構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等。
三、風格特點不同
1、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既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包含了各種現實主義者理論和觀點藉以產生髮展的一套假定的研究正規化。現實主義首先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哲學傳統和世界觀。現實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是建立在它對道德進步和人類能力的悲觀主義認識基礎上的。
2、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的審美意識有著複雜的傾向。許多作家對醜和惡採取憤怒的態度表現在作品裡。他們認為,個人無法改變世界,因此在作品裡表現出頹廢或玩世不恭的傾向。
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這些作家傾心表現荒謬、混亂、猥瑣、**、醜陋等意識,使作品中的場景總有夢魘的特徵。他們的理由是表現「誠實的意識」。表現「誠實的意識」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精神。
3、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作為現代主義內部的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的純理性及功能主義、尤其是國際風格的形式主義的反叛,後現代主義風格在設計中仍秉承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人在技術中的主導地位,突出人機工程在設計中的應用,注重設計的人性化、自由化。
3樓:匿名使用者
現實主義
就西歐說,現實主義是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也是西歐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以及確立政治統治時期出現的一種文學現象。
作為文學的一個專門術語,現實主義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德國的劇作家席勒的理論著作中。但是,"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文學流泥和創作方法的名稱廣則首先出現於法國文壇.法語中的reali**e一詞,**於拉丁文realistas(現實,實際)。現實主義名稱的出現和這種文藝思潮的存在完全是兩碼事。
在法國,現實主義之稱始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國**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現實主義當作表現藝術新樣式的名詞,他於2023年在《藝術中的現實主義》一文中,初次用這個術語作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藝術的標誌。其 後,法國畫家庫爾貝(1819--1877)在繪畫上提倡現實主義。
一八五五年,庫爾貝舉辦了一次個人畫展,引起一場大辯論,文藝史上稱為"現實主義大論戰"。就在這次淪戰中,庫爾貝創辦了一種定期性的刊物,命名為《現實主義》。一八五七年,庫爾貝的熱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為《現實主義者》,從此在歐洲文壇上正式樹立起一面現實主義的旗幟,這一術語也就在法國流行起來了。
眾所周知,巴爾扎克 (1799--1850)是現實主義這個名詞最深刻含義上的作家,他 的《人間喜劇》乃是深刻的規範化的現實主義文學。但是,巴爾扎克正如這一流派的夥伴們司湯達,狄更斯、薩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樣,都不曾用"現實主義"這一名詞來標明他們的新型的文學流派。在**,首先使用這個術語的是文藝理論家皮薩列夫(見他的(現實主義者》),不過,那已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說,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生活的典型特徵的,都叫做現實主義作品。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
……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韻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這同恩格斯所說的"除了細節上的真實之外,現實主義還要求如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義基本一致。如果我們不把現實主義簡單地理解為各種真正藝術所固有的現實性,而是理解為單獨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寫的原則和藝術方法的話,那末,在西歐來說,現實主義的形成,一般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從文藝復興的現實主義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批判現實主義,其中又有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
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以描寫人物生動的豐富的感情,慾望和感受而著稱它表現出人類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純潔,而且富有詩意。但在分析社會關係方面又不及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後者具有更多的社會性和分析性,強調創作要有明確的社會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思潮既是歷史的繼承,又是現實的創新。它總彙了十八世紀以前的文學經驗,補充了文藝復興時代現實主義歷史具體性之不足,擺脫了古典主義的理性原則,克服了啟蒙時代現實主義的說教成份和浪漫主義的主觀性。它又從文藝復興文學中接受了性格描繪的具體性從古典主義和啟蒙時代文學中接受了社會分析因素,從浪漫主義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漸喪失了前代文學中特有的樂觀主義,卻沾染了無法擺脫的悲觀主義。
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彷彿是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現實主義特點的有機結合;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它能從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中,從人與環境的多種關係中去描寫人,特別是它在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現社會生活的真實,直接分析社會的經濟關係,對現實作出尖銳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學史上,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成了歐洲資產階級文學藝術發展的最高峰。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這個術語常常被用來談論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文學藝術。它標明瞭一種不同於以往任何時期的文學精神氣質或「現代的感受性」,是象徵主義、未來主義、意象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等諸種流派的總稱。與許多文論術語的演變相似,最早的「現代主義」也是一個帶有批評和嘲諷意味的貶義詞。
根據卡林內斯庫的研究,2023年,塞繆爾·約翰遜把現代主義作為斯威夫特創造的新詞收入《英語語言詞典》裡。斯威夫特在致蒲柏的一封信中說:「蹩腳文人以拙劣的減省和古怪的現代主義,帶給我們這些用散文和詩寫成的垃圾。
」到19世紀末,這個詞的使用從貶義轉向中性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後被廣泛接受並獲得了合法性。魯文·達里奧是把「現代主義」作為褒義詞使用並用以指稱現代美學革命的第一人,早在2023年,他就用「表現手法徹底現代主義」來讚揚墨西哥作家卡里多·貢特雷拉斯。[1]在現代西方的文論與批評中,現代主義這個術語大致有五種用法:
①一種美學傾向;②一種創作精神;③一場文**動;④一個鬆散的流派的總稱;⑤一種創作原則或創作方法。這些用法有各自的偏重,但共同之處均把現代主義的含義界定為現實主義的反動。正如彼得·福克納所說:
「現代主義是藝術擺脫19世紀諸種假定的歷史程序的一部分,那些假定似乎隨著時光移易已經變為僵死的常規了。」
後現代主義
莫拉夫斯基(stefan morawski)指出了後現代主義的以下兩個基本特徵。
首先,毫無疑問的是反前衛。後現代主義對關於藝術地位的沉思極其漠視,即使說不是抱有敵意的話。在這一點上,說後現代主義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anti-rationali**)不會有誤,或者甚至是反智的。
後現代主義經常自噓最提倡寬容;但它絕不能容忍任何意識形態的貢獻或末世論(烏托邦或解放的藍圖)。它質疑不斷創新的追求,瓦解最好的藝術騎士乃媒介、表現手段與影象學等等的英雄的信念。相反,它同意藝術不是一種志業而是許多職業當中的一種。
其合法性位於生產賣得特別好的商品。它不會等待反叛或超越。它堅持與社會的平均成員的最近距離的接觸。
審美的維度必須得到重述,要麼以一種使人眼花繚亂的贗品的形式出現(令我們想到由市場提出要求的風格化了的設計藝術),要麼以一種藝術家的自發表現的形式出現(這些藝術家使用顏色、聲音、言詞,否認完美的可能性,只想提呈一種似曾相識的對現實的模仿)。在一個沒有中軸的世界上,在一個價值的真空中,根本的目標就是要為了快樂的原因而自由地「創造」。模仿畫與戲擬成了見證當下文化垃圾的最合適的手段。
而其來賓卡則是不知羞恥的折衷主義。
其次,後現代實踐是高階文化的墮落,但卻是一種有意的墮落,有意將自己下降到低階文化的水平。它想要找到一種回家的感覺,因為它使得它更具消費性,因此它利用敘事、熟悉符號與簡單形式的種種好處。它的主要形式是態度與價值的多元化,人們可以任意地加以選擇。
社會現實在各個層面上都被當作異質的、片斷的與偶然的東西加以肯定。後現代主義者堅持認為,今天已經沒有東西可以擁有法官的權力,因此藝術已經沒有任何使命,而只是某種消遣。前衛藝術的所有原則都遭到質疑。
繪畫只意味著指向某種轉瞬即逝的東西,而不作能否被記住的斷言。影象學通常是陳腐的東西或只與人類的施虐受虐狂者的噩夢相關,它沒有指稱框架,因此也無法記住任何東西。觀眾對圖畫的需求要麼以無視審美質量的匆促的爆發來適應,要麼以模仿古典前輩的大師手法來滿足。
直截了當的折衷主義導致了對藝術尊嚴感的不信任和這樣一種信念:一切都不過是商業化了的展出。r·朗哥(r.
longo)的影象經常借自雜誌、報紙與電影劇照。繪畫應該始終是一種使用適當手藝的操作,以便使畫家與對任何嚴肅思想漠不關心的幼稚的受眾聯合起來。它應該像一件禮品一樣好懂,並且應該,正如奧利瓦所說,歡呼「快樂的虛無主義」。
謝麗·萊文妮(sherrie levine)不斷自我重複的**複製,馬克·科斯塔比(mark kostabi)不斷重做萊熱(leger)的操作,孔斯對所有市場圖示的複製,王子(prince)的時髦的風格化了的影象,等等,都屬於這一類。並不是說這些藝術家之間沒有不同之處。但是,所有這些作品都是由亂轟轟的現成品寄生性地加以複製而成的。
後現代主義的特點,簡述後現代主義的特徵
後現代主義,現在已經是一個在設計界家喻戶曉的詞彙了,但是在40年前,這個詞彙卻引起過很多的爭辯,不過,從現在看來,後現代主義思潮對於設計的貢獻是巨集大的,結果是無比豐盛的,尤其對於工業設計,本文將從後現代主義思潮對工業設計產生的影響方面來簡略的剖析那場被載進史冊的思想運動,並對它的未來進行展看。後現...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區別
後現代主義史20世紀70年代後被神學家和社會學家開始經常使用的一個詞。起初實現於 二 三十年代,用於表達思想和行動需超越啟蒙時代的範疇。後來擴充套件到建築學 文學批評 心理分析學 法律學 教育學 社會學 政治學等諸多領域,並提出了自成體系的論述。後現代主義各自都反對以特定方式來繼承固有或者既定的概念...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區別
後現代主義不是西方當代藝術的現實,它只是 並且始終只是一種觀念形式,一個批評概念或美學概念。這一點特別值得一提。某些天真的後現代主義者相信,我們 已經進入 某個劃時代的時期,在這兒,一切皆 後現代 了。而在中國,由於一些更加天真的後現代主義學者的似是而非 似懂非懂的介紹,以及自始就亂轟轟的 後現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