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這荒唐的問題,首先,我們的中國實在太大了,上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和3個地區,如果單單說南方北方這樣是大概說不出來的。
就打個比方,廣東和廣西和香港澳門這三個地方習俗大致一樣,當北方的朋友來到廣東廣州做客,吃飯的時候北方朋友肯定很驚訝,為什麼你的菜全是肉?燒鴨 燒雞 燒豬 白切雞 肥扣肉 ....,發現全場18道菜只有一兩道是青菜。
再打個比方,廣東的朋友到成都去做客,發現全部菜都是辣的,最後什麼也沒吃就吃了幾碗白飯和一些沒這麼辣的菜,晚飯過後,開始封紅包了,那個廣東的親戚就是,給你1個利是...... 那個小孩拆開發現只有5塊錢的紅包....
說了這麼多純手打,可以到我的部落格,可以到——符靈壇 來看看相關的中華文化文章
南方的春節和北方的春節習俗有什麼不同
2樓:匿名使用者
飲食上,在新舊交替的時候,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煮熟後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
南方則多數做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俗話說"十里不同俗",因為氣候、飲食等方面的差異,南北方的新年習俗也會略有不同。據學者介紹,包括安徽蕪湖一代的大多數中國人,過年還是會吃米飯為主,另外南方戶外活動更多,北方則室內活動較多。
單就地區來講,春節慶祝活動差異不是特別大,但是各具特色,下面列舉一些有代表的省市地區:
北京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會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蓆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浙江省烏程縣元旦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寧波元旦祭祖後要吃豆粥,晚上要關門前,再點一次「關門炮」。
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山西省山西現在拜天祭祖的規矩不多見了,但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的規矩被保留了下來。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
為驅**、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意在有餘頭。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
福建省廈門人元旦出門前,都得當空拜禱玉皇大帝,稱為「祭神」。清晨祭神用鮮花素果,中午祭神則用牲醴,及一碗春飯。春飯就是在白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
閩音「春」與「剩」諧音,春飯是取其「年年有餘」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稱為「接尪」,除了進廟燒香外,還要預備一個糖果糕餅盒,叫做「薦盒」,供在廳上迎神下降。
遼寧省很多遼寧人在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紅燈籠,大年三十晚上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
嫁出去的閨女不可以在孃家過年的,否則這一年會對孃家兄弟不利。所謂年三十晚上「不許看孃家燈」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風俗目前已經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而慢慢被人遺忘了。
廣東省海豐一帶,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潮州春節節食有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初四夜裡,家家要點一盞燈,準備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東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頭,叫做「富貴有緣」。
江蘇省江寧縣元旦貴家於房門口貼畫雄雞。吳縣多於元旦至通元寺禮拜觀音大士。蘇州人元旦一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
清晨出門,要遵循黃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併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
黑龍江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現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龍江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四川省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麵以祈求閤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遊西郊的杜甫草堂。
長壽縣元旦於門外燃九支蠟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
陝西省富平縣各宗族皆為祖先畫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後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麵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
又以木炭懸於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綵懸於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後,拿到門扔掉。
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吉林省由於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後,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瞭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吉林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採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
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裡解凍,年夜飯後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山東省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麵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鞦韆,據說可以長得快。
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餘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
春節雖然是一個整體性習俗,但實際每天的慶祝內容並不同,也隨著時代的變化也會不斷演化。春節從初一到初七,分別是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第七天"人日"是人的生日。在農耕社會,春節實際始於臘月二十三祭灶,到元宵節告一段落。
在湘南從臘月二十四日晚送完灶王爺開始,過年的序幕就拉開了,直"二月二"請完女客,過年的喜氣才漸漸退去。
3樓:一尾魚的海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日,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南方: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拜年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北方:貼春聯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是有史為證的。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窗花與「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南北方建築的差別,南北方居民建築差異有哪些?
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溼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佈,因此為適應 水鄉 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幹旱 半乾旱氣候,草場廣佈,畜牧業發達,馬匹除了提供乳肉產品外,又以其耐力好 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代步工具,成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南米北面我...
南北方的女人有什麼不同,南北方女孩有什麼差異
南北方女人的特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的女子,生就的果敢幹煉 風風火火 聲音清脆 處事不驚!瞧瞧,北方女子這麼多的優點,也會讓南方女子也正羨慕不己呢!江南四季如春,環繞著南方的是飛花流動芊草綿長,是水鄉澤國的溫婉溼潤,是柔和安恬的寧靜之景,柔美的氣候滋潤得江南女子個個雪肌粉嫩,如同出水芙蓉 而北方...
北方人與南方人的區別,南方人和北方人有什麼區別?怎樣區別?
中國有56個民族,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人,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下面給大家講一下北方人與南方人的區別,瞭解後你會更容易和其他地方的人相處,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身高不同。北方人普遍偏高,男生女生都一樣,南方人相對矮小,與環境有關。語言不同。北方人說話接近普通話,發音還算標準,南方人講話口音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