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太監為什麼要說喳,為什麼古代的太監要說喳

2021-03-04 04:58:25 字數 4291 閱讀 9411

1樓:匿名使用者

喳」是過去的傳統寫法,是滿語je的譯音,答應「是」的意思,更早是從蒙古語來的。

因此古代的太監回答要說「喳」.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漢的時候是說 諾 這些只是當時的習慣性說法吧 意思都是 是

3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清朝的太監才說喳的,因為那是滿語

為什麼古代的太監要說「喳」

4樓:匿名使用者

此處的「喳」字,應當寫作「嗻」。這個嗻字,是滿語裡「是」的意思。而「喳」字,在滿語裡,不能理解為「是」,而是「下賤」的意思。

到後來,溥儀不再讓潤麒自稱「奴才」,而讓他自呼姓名,後來,溥儀嫌麻煩,連請安也省了,索性一揮手:「甭請安啦。」

再到後來,潤麒即使受到婉容賞賜,也沒什麼繁縟禮節,接過禮品道謝之後,就可以走。而對於宮裡的老規矩,可馬虎不得。

譬如,逢年過節進宮給皇上磕頭時,必須當眾遞上如意。那就是太監遞過來一柄玉如意,潤麒隨即跪下,雙手接過來,再捧起如意跪遞上去。

太監接手之後,他便按照宮規向溥儀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太監再將如意跪呈溥儀,這個簡單的禮儀才算結束。一般,玉如意都不是自己從家裡拿來,而是宮裡的太監事先備好的。

現在電視劇裡一到漢代就「諾來諾去」,因為古漢語中用於應答的詞主要有兩個:「唯」和「諾」,而兩者的區別在於「唯」急促,而「諾」舒緩,「緩應曰諾,疾應曰唯」。

下對上應當以急促的「唯」字迅速回答以示恭敬,而不能用從容的「諾」字,如果表示鄭重其事,也要用「謹諾」而不是「諾」來回答。《禮記·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

」《禮記正義》:(父命呼)「唯而不諾」者,應之以「唯」,而不稱「諾」,「唯」恭於「諾」也。

太監在乾清宮服飾皇帝,而乾清宮,是內廷最主要的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明清兩代幾次被焚燬而重建,如今的建築是清代嘉慶三年(2023年)所建。清代康熙皇帝以前,沿襲明代習慣皇帝都住在這裡,共9間暖閣,分上下兩層共計27張床。

5樓:匿名使用者

「喳」是過去的傳統寫法,是滿語je的譯音,答應「是」的意思,更早是從蒙古語來的。因此古代的太監回答要說「喳」.

6樓:以劍作犁

只有清代的滿族**說嗻,喳是清朝電視劇中臣工回答皇帝時的用語,表示意思是「是」。

但請注意,這是錯誤的。在歷史上應該回答的是「(嗻),讀音為zhe,喳是錯誤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喳 主要是清王朝太監迴應 是 的發音。

喳是滿語 的音譯。

明王朝之前可能不是,就是 迴應 是

8樓:

在清朝,面對皇帝指示是男性大臣就回答「喳」,相當於「是」 的意思,也就是漢朝時的「喏(諾)」;嬪妃一般回答「臣妾遵旨」,而宮女一般回答「奴婢遵旨」。

清代為什麼太監退下會說"喳"?

9樓:匿名使用者

學過歷史的應該知道清朝是滿洲女真人在遠東建立的國家,"喳"一詞應該是他們的語言

10樓:匿名使用者

舊時僕役對主人的應諾聲

古代的太監回答「是」為什麼要說「喳」?

11樓:戀莫_杽

「喳」是過去的傳統寫法,是滿語je的譯音,答應「是」的意思,更早是從蒙古語來的。因此古代的太監回答要說「喳」.採納哦

清朝皇宮裡太監和宮女說的「喳」,和現在漢語的「是」是同樣的意思嗎?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喳」,是「嗻」,讀音zhē 。

嗻(je),為清朝時在下位者對主上的應答聲。平輩之間可以用「是」「恩那」等。

喳(ja)的滿語意思是輕賤,便宜,簡單。

可能有些武將搞不清狀況,聲音比較大,後來有些作家或者導演被誤導了。

《清史稿》屬於正式的紀傳體,應該沒有這個內容。《溥儀回憶錄》和《溥傑回憶錄》裡面都有相關的敘述。

傳說中守廟門的鬼,西邊的稱「嗻」;東邊的稱唓。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清朝,面對皇帝指示是男性大臣就回答「喳」,相當於「是」 的意思,也就是漢朝時的「喏(諾)」;嬪妃一般回答「臣妾遵旨」,而宮女一般回答「奴婢遵旨」。

14樓:夢幻菲語

「喳」,與漢語的「是」是同樣的意思,表示遵守主子的意思,不違背命令的意思

15樓:戰地英雄小章

在清宮廷裡說「嗻」 不是「喳」 而且據說好像是一種表示明白的意思吧

16樓:老衲等師太

滿語詞彙,清代僕役對主人的應諾聲

17樓:囡囡笑吧

宮女是不說的,那個是太監說的,意思是「是」,但是又比是卑微,可以理解為遵命的意思

18樓:薰衣草de愛

是的,意思就是回答主子的話。。。

19樓:匿名使用者

小星子,嗻;大馬蜂,蟄。。。。

20樓:ilove音狂

是的,實際上都是對主子的應答聲

21樓:那是不是曖昧

類似於漢時期的「喏」,演變成現在湖南方言加了字首:「嗯喏」,表示確認、肯定。

22樓:馬蘭

就是好的,ok,對主子命令的迴應而已。

23樓:love優o粥

宮女不說喳吧。。。貌似就太監說。。。

24樓:恭親王

是的 。。。。。。。。。。。。。。。。。。。。。。。。。。。。

25樓:中國搜絲網

差不多吧,都是那個意思

26樓:桑沐萱

不是很一致。現代人說的「是」,有贊同,同意;聽從,服從。可以用在同等級人的對話時,也可用在底層服從高層命令時的詞。

而「喳」,完全是底層服從高層命令時的語言。「是」包括「喳」。「喳」屬於「是」。。。

反正我是這麼理解的

27樓:壞啦

不一樣吧,喳是滿州話。

28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不是 不是

古代的奴才什麼時代說:「嗻」 什麼時代說: 「 喳 」 ??

29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說法是嗻,喳是一種誤讀。

作為應答詞,應當讀作「嗻」。這個詞滿文轉寫為 je (j音 dʒ),由於j 音類似於英語中judge的j音,所以可能以前不懂滿語之人發不準這個音,從而誤以為其音是「喳」。

滿語中亦有發音為「喳」的詞,寫作ja,但意思是「便宜的、容易的」,跟嗻」完全不是一個意思,也絕不能用於應答。

je「嗻」這個詞專門是下級迴應上級的召喚或者命令的。清文鑑解釋:wesihun niyalma i hūlara de jabure mudan.——尊貴之人呼喚時的應答聲。

30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清朝時候的唄。漢朝啥的人家說「喏」。

31樓:匿名使用者

嗻舊時僕役對主人或賓客的應諾聲 喳 滿語詞彙,清代僕役對主人的應諾聲:~,太后有何吩咐。

32樓:匿名使用者

諾的意思有「遵命、得令、收到」同時部分也有今天的許諾承諾的意思。盛行於秦漢之際,多表示尊稱,如上級吩咐下級,主人吩咐僕從等;有句成語叫「一諾千金」講的就是楚漢相爭以及漢初時的季布,季布原是項羽手下大將,後為漢朝郎中令。為人極為豪俠,從不輕易答應別人,但是一旦答應,就一定會辦到。

所為「得千金,不如得季子一諾」意思就是能聽到季布對你拜託的事說「諾」(表示答應)就和得到了千金一樣。只是這句成語在今天的意思變了,形容諾言之重。至於喳,有好多種不同字型說法。

歷史上就出現過「著」「嗻」兩種字型。此字的意思和秦漢時期的諾意思一樣,都有「是、遵命、得令」的意思。這個字的傳入和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族的清朝關係很大。

「嗻」或「喳」(其實正確的應該是嗻),本來是明朝時期女真貴族(就是後來的滿人)家中的僕役對主子的應諾之語,可以視為滿族語中的一種口語,隨著清兵入關,滿人逐漸開始說漢語,但是一些日常用的語氣詞或口語仍然保持。比如父親叫阿瑪,隨從叫戈什哈,夥伴叫布庫等。嗻這個詞因為乾脆明瞭,民族特色濃厚,自然也就保留了下來。

33樓:修真射手

應該是 嗻 電視劇裡 有的說喳 有的說嗻

原以為是多音字呢

宮裡為什麼要有太監,我國古代為什麼會有太監?

回答人的補充 2009 08 10 14 33關於太監 古代的一些奴隸主和君王 貴族,為了使自己的妻妾們對他保持貞節,不准她們和一般男子接觸,但後宮又需要男子服役,所以就大量地使用閹人,即中國所稱的太監。英文中的 太監 一詞是由希臘語 守護床鋪的人 而來的,由此也可知太監的作用。關於太監起源的時代,...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宮,為什麼太監們搶著去伺候

古代女子一旦有幸選入後宮,並不意味著從此就可以過上尊貴優越的生活。這還得看有沒有機會見到皇上,這是第一步,然後才有被皇上寵幸的機會。雖說後宮離皇上近,但歷朝都有很多妃嬪終其一生都沒見到過皇上的。美其名曰是生活在富麗堂皇的後宮,實際上終其一生都是孤獨度日。還有的妃子得到過皇帝的寵幸,但因種種原因被冷落...

為什麼要說晚安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我的習慣是和別人說晚安後還會說一句,做個好夢 這算是一種習慣吧 但有時候晚安有不同的意義,如果是我喜歡的人對他說晚安,代表的是一種關心,如果是我既不喜歡,也不討厭的人,那是出於禮貌,如果是我討厭的人,和他說晚安,就是告訴他我要休息,算是下逐客令的另外一種方式吧 嘿嘿只是我個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