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和蒙古族是否婚姻,蒙古族和土家族是否生活在一起

2021-03-04 05:03:07 字數 5516 閱讀 4633

1樓:匿名使用者

通不通婚,不在於民族,除了極端信教必須入教不能再贍養父母的婚姻搞不好,其餘我見過好多

2樓:fiy丶飛

都能啊。沒學過法律知識啊。

3樓:磨牙

可以,土家族又不限制

4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能否婚配的意思唄

蒙古族和土家族是否生活在一起-

5樓:無語翹楚

不是的,方位抄不同。

漢族:襲廂房、四合院、窯洞、火炕等 蒙古族:穹廬居俗稱蒙古包 鄂倫春族:

撮羅子 鄂溫克族:斜仁柱,蒙古包 赫哲族:撮羅安口,溫吐庫 滿族:

院落,萬字炕 羌族:建在半山坡,呈碉樓狀,羌語稱:邛籠 僳僳族:

「千角落地房」以十根木樁為基柱,上面構造與傣族相似 傣族:幹欄式房子,以前竹樓住人,下方養牲口 基諾族:「長房」竹樓長形,8—10米寬,30—40米長 彝族:

「土掌房」以粘土築造的平頂房 藏族:帳篷,2—3層平頂房,下層關牲口,中間住人,上層多為經堂 納西族,白族:「三坊一照壁」式 土家族:

吊角樓 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烏孜別克,錫伯族,東鄉族,保安族等都是以土坯砌牆,木料搭頂,上覆泥土,稍有傾斜的平頂屋,裡面設定略有不同。

蒙古族的幾種婚姻形式

6樓:手機使用者

一、搶婚 (亦稱掠奪婚):這種婚制是奴隸制時期的產物。蒙古族自七世紀到十二世紀以來,開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

在婚姻形式上,聘婚已經盛行起來。《蒙古祕史》卷一之首就記載:都蛙鎖豁兒為弟聘婦,途中遇一群百姓,就「有一女子甚好,倘未嫁人,為吾弟朵奔篾兒幹聘之。

」《蒙古祕史》中關於聘婚、許婚有許多記載。元代前後,聘婚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實行的婚姻制度。但是,直到十三世紀,掠奪婚並不少見。

《祕史》中也速該把阿禿兒(成吉思汗之父)和訶額侖夫人的結合,就是正在打獵的也速該遇見另一部落的娶女歸來,見顏容無比,遂引其弟,助其搶來為妻。在戰爭中掠奪婚則更不勝數。一二○二年擊滅塔塔兒後,成吉思汗下令:

「為父祖報其仇,雪其恨,比轄而屠之,殺之,屠而絕盡之,奴其所餘者」。塔塔兒的成年女子多被掠來成婚。隨著歷史的發展,掠奪婚逐漸減少了,消失了,為聘婚所代替。

但人們仍不忘其舊,把象徵性的搶婚形式,作為一種結婚習俗接受過來。據說草地蒙古人,男女雙方相許後,男方故意將新娘搶走,然後送牛、馬作聘禮,再把新娘帶回婆家,懷孕後孃家才宣告許配成婚。結婚後,婦女也不許再嫁,「以為死人之妻難以共居」叫「鬼妻」(見《北史

土家族是否是少數民族?

7樓:匿名使用者

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

湖北省主要分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重慶市主要分佈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佈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8樓:七情保溫杯

土家族(土家語:bifzivkar)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

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

湖北省主要分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重慶市主要分佈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佈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2023年10月,國家民委通過民族識別,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根據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土家族人口數為8353912人 。

我國少數民族有:

壯族;回族;滿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瑤族

白族;朝鮮族;哈尼族;黎族;哈薩克族;傣族;畲族;傈僳族;東鄉族;仡佬族;拉祜族

佤族;水族;納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景頗族;達斡爾族;撒拉族

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溫克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保安族

俄羅斯族;裕固族;烏孜別克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塔塔爾族

擴充套件資料:

土家族的傳統習俗: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

正臘月間的年節(過趕年)、元宵節,二月社日、花朝節,三月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牛王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初六向王節,七月乞巧節、女兒會、月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等,都是較為重大的節日。

在眾多節日中,以「過趕年」最具特色,現只有部分地區保留這一習俗。過趕年,也稱過蓑衣年,即逢月大臘月二十九過年,月小臘月二十八過年,因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故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比較自由,男女雙方經過自由戀愛,徵得雙方父母同意,經土老師(巫師)作證,即可結為夫妻。

在恩施石窯、大山頂等地,有「女兒會」的習俗,即每年農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唱歌跳舞,彼此愛慕,結為終身伴侶。

改土歸流後,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土家族實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稱「還骨種」;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婦,稱為「坐床」。

但這些習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

解放以後,人民**頒佈了新的婚姻法,從此土家族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婚姻自主的幸福。

土家族的婚姻儀禮大致包括「打樣」、「求婚」、「討紅庚」、「定親」(俗稱「插茅香」)、「看期」、「親迎」等程式,與漢族古代「六禮」類似。較有特點的婚姻儀式是陪十姊妹、陪十兄弟與哭嫁。

結婚前一天,男女雙方舉行盛大的成年禮。清《長陽縣誌》卷三記載:「古冠婚為二事,長邑則合而為一。於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髮合笄,曰『上頭』。

設席醮女,請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親友合錢為金匾,鼓樂導送,登堂稱賀,曰『賀號』,不謂字也。是日設二(宴)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曰『坐十友』。」

「陪十姊妹」、「陪十兄弟」的活動,在整個土家族地區至今遺風猶存。土家新娘出嫁時興「哭嫁」,有的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開始哭,有的要哭一月有餘,至少

三、五日。

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土家族過去多行火葬。送葬時,請土老師唸經,道士開路。祭弔死者,由土老師椎牛祭神,牛頭歸土老師獨佔,貧苦者往往借牛為祭。

後來,因受漢族影響,均改為土葬,程式分為入殮、葬禮、送葬、安葬、葬後事等部分。

在清江流域以北的土家族地區,流傳著一種特有的古老葬俗歌舞「跳喪鼓」,又稱「跳撒爾嗬」。山寨裡,無論誰家老人去世,必請師傅到家裡來打喪鼓。當夜,嗩吶高奏,鑼鼓喧天,鞭炮不停。

喪鼓一響,相鄰村寨的人們齊來奔喪。

「跳喪鼓」是在靈柩前由擊鼓師傅擊鼓,歌師叫歌,跳者接歌而起的舞蹈。一般以兩人以上的雙數舞者在棺木前對舞,跳至高潮時少則可達百人,多則可達上千人前來或舞或觀。舞者交替上場直至天明。

「跳喪鼓」的形式分為「待屍」、「搖喪」、「哭喪」、「穿喪」、「踐喪」、「退喪」等若干段,基本動作有「虎抱頭」、「犀牛望月」、「鳳凰展翅」、「燕兒含泥」、「猛虎下山」等十幾個套路。「跳喪鼓」有文舞(文喪)和武舞(武喪)之分。

「文喪」中最具特點的是「哭喪」,「武喪」是和民間武術相結合的一種跳法。

「跳喪鼓」的歌詞內容十分豐富,有讚頌土家先民開拓疆土,回憶民族歷史的;有反映先民圖騰崇拜、漁獵活動、農事生產、愛情生活的;還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蹟的,等等。

土家族的禁忌事項很多,幾乎涵蓋了生產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農業耕作、歲時節日、婚喪嫁娶、生兒育女、飲食起居、祭祀行事等等。比如:

歲時農事方面,「正月忌頭,臘月忌尾」。除夕之日,婦女忌推磨舂碓,忌梳頭、洗衣,怕來年下雨洗刷掉地裡的泥土;臘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婦女忌動針線,以免犁田耙齒釘著牛腳和稻禾,苞谷長鑽心蟲;忌湯泡飯,防止天下雨沖毀莊稼。

立春之日,忌挑井水;立秋一日,忌摘蔬菜。春耕開始,須看日子,忌羊日下種,下種後至小暑節,逢龍日不動土;等等。

日常言行方面,姑娘及孕產婦不能坐在堂屋門檻上,成年男女忌坐一條板凳;不準用腳踏火坑和三角架,以免褻瀆神靈;不能以腳踩灶,在灶門口烘腳,認為是對灶神不敬;忌挑空桶、倒背揹簍和扛著鋤頭進屋;

不準將撮箕倒掛在堂屋裡。在節慶、喜事、出門辦事之時,禁說不祥之語,要多講吉利話。過年過節,忌貓進屋,俗稱「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穿孝服」;祭祀喪葬,亦忌聞貓聲,嚴禁貓靠近。

9樓:為誰為誰為

是少數民族。

土家族(土家語:bifzivkar)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

湖北省主要分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重慶市主要分佈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佈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10樓:浙江張小飛

土家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

1、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

2、湖北省主要分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

3、重慶市主要分佈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佈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擴充套件資料

獨特的民族節日:

1、向王節

向王節的主要祭祀活動是殺雞祭向王,也稱為血祭。《後漢書》記載:「廩君死,魂魄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

人們最早祭祀向王,是用人祭。隨著社會文明進步,改人祭為畜祭,後又改為用雞血祭祀。土家人六月六除到向王廟拜祭外,清江船工祭奠活動最為隆重。

2、花朝節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曆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十

二、二月十五花朝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3、三月寒食節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土家族蒙古族傣族客家彝族的地點如蒙古族在蒙古

漢族 廂房 四合院 窯洞 火炕等 蒙古族 穹廬居俗稱蒙古包 鄂倫春族 撮羅子 鄂溫克回族 斜仁答柱,蒙古包 赫哲族 撮羅安口,溫吐庫 滿族 院落,萬字炕 羌族 建在半山坡,呈碉樓狀,羌語稱 邛籠 僳僳族 千角落地房 以十根木樁為基柱,上面構造與傣族相似傣族 幹欄式房子,以前竹樓住人,下方養牲口基諾族...

蒙古族的服飾和舞蹈,藏族舞蹈和蒙古族舞蹈有什麼區別

蒙古族是一個能歌抄善舞的民bai族,有很多的舞du種,蒙古盅碗舞 也叫zhi筷子舞,是蒙古族打盅舞和頂碗舞dao的結合,傳說是古代打仗勝利人們的慶祝宴會。蒙古族的服飾稱為蒙古袍,包括長袍 腰帶 靴子 首飾等。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情,以袍服為主,便於騎馬!藏族舞蹈和蒙古族舞蹈有什麼區別?一 特點...

蒙古族的風俗,蒙古族習俗有哪些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mrlin8828 蒙古族風俗習慣1.多彩的服飾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飾似乎很簡單,無非就是一件袍子,一雙靴子而已。其實,蒙古族的服飾是非常複雜而豐富多彩的。不僅各地形制有別,而且有年齡 婚否及盛裝與常服之別。蒙古族服飾主要包括首飾 袍子 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