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異同和特點

2021-03-03 21:19:41 字數 4039 閱讀 4439

1樓:匿名使用者

底層相同(物理、資料鏈路、網路、傳輸層),高層不一樣(osi劃分得更加細,考慮的情況更加全面,tcp/ip僅用應用層全部概括了)... tcp/ip的歷史比osi久遠...tcp/ip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斷髮展變化然後定型的...

osi則是tcp/ip發展到一定時期,才有相關組織提出,但是tcp/ip已經形成了壟斷了,osi無力撼動...

2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兩個協議都分層;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層與tcp/ip網際網路層的功能幾乎相同;以傳輸層為界,其上層都依賴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與網路環境無關的傳輸服務。不同點:

tcp/ip沒有對網路介面層進行細分;osi先有分層模型,後有協議規範;osi對服務和協議做了明確的區別,而tcp/ip沒有充分明確區分服務和協議。

osi參考模型與tcp/ip體系結構有哪些異同點

3樓:幻翼高達

一、共同點

1、它們都是網路通訊模型。

2、它們都有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3、它們都有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裝置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二、不同點

1、網路模型層數不同

(1)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

(2)tcp/ip體系結構分為4層。

2、支援連線不同

(1)osi參考模型同時支援無連線和面向連線的通訊,但在傳輸層上只支援面向連線的通訊。

(2)tcp/ip體系結構的網路層只支援無連線的服務,但在傳輸層上同時支援無連線和面向連線的通訊。

3、應用規模不同

(1)osi參考模型是國際標準,但卻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應用。

(2)tcp/ip體系結構佔領了幾乎整個網路。

4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兩種體系結構:

1. 在分層上進行比較:osi分七層,而tcp/ip分四層,它們都有網路層(或稱網際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但其他的層並不相同

2.在通訊上進行比較:osi模型的網路層同時支援無連線和面向連線的通訊,但是傳輸層上只支援面向連線的通訊;tcp/ip模型的網路層只提供無連線的服務,但在傳輸層上同時支援兩種通訊模式。

3.osi/rm體系結構的網路功能在各層的分配差異大,鏈路層和網路層過於繁重,表示層和會話層又太輕,tcp/ip則相對比較簡單。

4.osi-rm有關協議和服務定義太複雜且冗餘,很難且沒有必要在一個網路中全部實現。如流量控制、差錯控制、定址在很多層重複。tcp/ip則沒什麼重複。

5.osi的七層協議結構既複雜又不實用,但其概念清楚,體系結構理論較完整。tcp/ip的協議現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原先並沒有一個明確的體系結構

通過對兩種體系結構的學習,osi/rm是先有協議才有網路體系結構來幫助人們理解的。我認為osi/rm體系是一種比較完善的體系結構,它分為七個層次,每個層次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但又過於密切,存在一些重複,我認為分層最重要的是不能有太多重複,否則就起不到分層的作用了。它是一種過於理想化的體系結構,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有比較大的難度。

但它卻很好的為我們擔供了一個體系分層的參考。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

tcp/ip體系結構分為四層,層次相對要簡單得多,因此在實際的使用中比osi/rm更具有實用性,所以它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現在的計算機網路大多是tcp/ip體系結構。但這並不表示它就是完整的結構體系。

它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也許隨著網路的發展,它發展得更加完美。

osi/rm是國際標準,但是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應用,而tcp/ip協議最終佔領了幾乎整個網路世界,這很形象的說明能夠佔領市場的才是最終的標準,這方面的例子在計算機領域太多了,如作業系統方面等。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那些關係著整個世界的標準,常常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如技術、利益等。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簡單,要易於實現,成本要低,要能夠佔領市場

試論述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異同和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osi參考模型定義了網路中裝置所遵守的層次結構分層結構的優點:

開放的標準化介面

多廠商相容性

易於理解、學習和更新協議標準

實現模組化工程,降低了開發實現的複雜度

便於故障排除

osi參考模型和tcp/ip的出現,為清晰地理解網際網路絡、開發網路產品和網路設計等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推動了計算機網路的飛速發展

osi參考模型分為七層結構,而tcp/ip模型分為四層結構

概述osi網路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異同點,並說明osi模型中各個層次的作用。(

6樓:匿名使用者

osi是一個開放性的通行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他是一個定義的非常好的協議規範。osi模型有7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有幾個子層。

osi的7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7 應用層 -嚮應用程式提供服務

6 表示層 -為異種機通訊提供一種公共語言

5 會話層 -建立和維持會話,並能使會話獲得同步

4 傳輸層 -源端到目的端對資料傳送進行控制

3 網路層 -建立網路連線和為上層提供服務

2 資料鏈路層 -為網路層提供資料傳送服務

1 物理層-傳輸透明bit流。

其中高層,既7、6、5、4層定義了應用程式的功能,下面3層,既3、2、1層主要面向通過網路的端到端的資料流。

而tcp/ip協議只有五層

應用層:應用程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tp)、檔案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端訪問協議(tel***)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資料傳送,應用程式之間的通訊服務,主要功能是資料格式化、資料確認和丟失重傳燈。如傳輸控制協議(tcp)、使用者資料包協議(udp)等,tcp和udp給資料包加入傳輸資料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資料,並且確定資料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資料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資料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主機-網路層):接收ip資料包並進行傳輸,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取ip資料包轉交給下一層,對實際的網路**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serial line等)來傳送資料。

物理層:以二進位制資料形式在物理**上傳輸資料

osi參考模型有7層,第一層物理層,第二層資料鏈路層,第三層網路層,第四層傳輸層,第五層會話層,第六層表示層,第七層應用層;tcp/ip參考模型有四層,第一層主機-網路層,它與osi的資料鏈路層和物理層相對應,第二層互連層,它與osi的網路層相對應,第三層傳輸層,它與osi的傳輸層相對應,第四層應用層,它與osi的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相對應.

這兩種模型的共同之處:是它們都採用了層次結構的概念,在傳輸層中定義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是:二者在層次劃分、使用的協議上是有很大區別的.

tcp/ip 與osi/rm模型的異同點,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點:

1.0 兩者都以協議棧的概念為基礎,並且協議中的協議彼此獨立.

2.0 兩個模型中的各個層的功能也大體相似.

3.0 兩個模型傳輸層之上的各層也都是傳輸服務的使用者,並且使用者是面向應用的使用者.

不同點:

1.0 對於osi/rm模型有三個明確的核心概念.(1)服務,(2)介面,(3)協議.而tcp/ip對此沒有明確的區分.

2.0 osi/rm模型是在協議發明之前設計的.而tcp/ip是在協議出現之後設計的.

3.0 一個更在的區別在於osi/rm模型有7層.而tcp/ip只有4層.

4.0 osi/rm的網路層同時支援無連線和面向連線的通訊,但是在傳輸層上只支援面向連線的通訊,

而tcp/ip模型的網路層上只有一種無連線通訊模式,但是在傳輸層上同時支援兩種通訊模式.

試論述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異同和特點

8樓:匿名使用者

一、osi模型osi是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它是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所制定。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一)物理層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為裝置之間的資料通訊提供傳輸**及互連裝置,為資料傳輸提供可靠的環

試論述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異同和特點

一 osi模型osi是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它是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所制定。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一 物理層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為裝置之間的資料通訊提供傳輸 及互連裝置,為資料傳輸提供可靠的環 iso osi參考模型與tcp ip模型的異同點 比較兩種體系結構 1 ...

分別用一句話描述osi參考模型七層中各層的功能

物理層 該層包bai括物理連網媒介du,如電zhi纜連線聯結器,物dao理層的協議產生並 內檢測電壓以便能夠發容送和接受攜帶資料的訊號 資料鏈路層 控制網路層和物理層之間的通訊,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資料的可靠傳遞 網路層 主要功能是將網路地址翻譯成對應的實體地址,並決定如何將資料從...

capm模型和apt模型的區別和聯絡

apt與capm是標準金融理論的兩大基本模型,它們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現總結如下 apt與capm的本質區別在於capm是一種均衡資產定價模型,而apt不是均衡定價模型。兩者雖然模型的線性形式相同,但建模思想不同,capm模型是建立在市場均衡的基礎上,以市場投資組合存在為前提。而apt模型是建立在無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