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山水詩的特點,柳宗元詩歌特點的全面高度概括複製,騙經驗者斬

2021-03-03 21:29:50 字數 6304 閱讀 1433

1樓:匿名使用者

柳宗元將壓抑憤懣的感情寄託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與景契合無間,風格則比較悽清幽冷,如《江雪》、《漁翁》等。

2樓:手機使用者

柳宗元山水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大多數的山水詩,在描寫山水景物之後,結尾抒發詩人感受。柳宗元山水詩的結尾流露出儒家思想。因而其山水詩大多呈現儒佛境界。

柳宗元的貶滴生活雖放情山水,醉心佛學,但用世之心在山水詩中卻時有流露。因為詩人「機心」未忘,並由此帶來憂傷與悲憤,這是柳詩中常見的意境。

柳宗元詩歌特點的全面高度概括(複製,騙經驗者斬)

3樓:何必更相逢

柳宗元性格激切、執著,面對沉重的人生憂患,很難解脫出來,詩作大都染上濃郁的幽清悲涼色彩。作品於淡泊中呈現出幽怨冷峭的風格;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詩,構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處處流露出孤寂悽婉的情緒,顯示出其清峻高潔的人格,蘇軾概括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

風格:沉重、內斂、骨峭、淡泊、簡古,空曠孤寂,冷峻清遠

4樓:※雨夜

柳宗元思維縝密,筆鋒銳利,行文周密,語言俊潔,風格雄深雅健,體現出與孤高脫俗的人格相統一的風格

5樓:畫一樣的人物

你那個液壓的我說錯了,我的意思是,我只知道中聯絡統的,不活如果沒區別應該一樣吧,層不管大小壓力都一樣,泵送壓力,不開單向閥(二次球閥)憋壓應該是28個半,開著憋壓32個。我們這隻做中聯絡統的。對不起,希望能幫到你

6樓:姬氏春秋

柳宗元沒太深究過這個人,不過學過的《始得西山宴遊記》,覺得文字裡的豪放與自得其樂中隱忍著不甘與失落。慢慢讀,會把美麗的畫面變得淒冷與孤獨。唉,生於斯時的人可憐啊···

柳宗元的著名山水詩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秋氣集南澗,獨遊亭午時。

迴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逝,懷人淚空垂。

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誰為後來者,當與此心期。

身在貶謫、去國懷鄉、英雄失路、孤苦寂寞等種種感情,一時間都被「秋氣」觸發。入目的景色因此染上了一層寒涼的色彩:迴風蕭瑟,林影參差,羈鳥悲鳴,寒藻獨舞。

在愁人眼中,入目入耳者皆愁:「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梅雨》)。

清人王堯衢評此詩說:「因雨生愁,聞夜猿而更苦;因雨驚夢,聽晨雞而忽醒,此時不勝悽怨矣」(《古唐詩合解》卷八);再如「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入黃溪聞猿》)。

明人唐汝詢評說:「猿聲雖哀而我無淚可滴,此於古詞中翻一新意,更悲」(《唐詩解》卷二十三)。「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秋曉行南谷經荒村》)、「壁空殘月曙,門掩候秋蟲」(《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秋月夜病中見寄》),雖未明言愁,但仍使人覺得愁情滿紙張、悲不自勝。

即使像《漁翁》、《江雪》這些勁健有力、格調高邁、表現詩人孤絕超曠的精神形象的詩篇,透過字表,我們仍能真切地感受到詩人心靈深處的無邊的孤獨寂寞。

元和十年(815)二月,柳宗元奉詔還京,同年三月復為柳州刺史。柳宗元本欲東山再起,實現巨集圖壯志,誰知旋即又踏上貶途:「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衡陽與劉夢得分路贈別》)、「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別舍弟宗一》)。宋人葛立方為柳宗元的如此遭遇感慨不已:「子厚可謂一世窮人矣」,「嗚呼,子厚之窮極矣」(《韻語陽秋》卷十一)。

8樓:春の曉

他被貶永州時寫的」永州八記」都是山水作品

但不是詩 是散文

《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文中所記之山、水、草、木、魚、石,無不精彩,無不引人入勝,無不浸透著作者的感情。如《小石潭記》中寫魚:

「潭中針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倏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文筆清新秀麗,描繪細緻逼真,充滿了詩情畫意,使人如臨其境,樂不自禁。從創作上來說,《永州八記》繼承了酈道元《水經注》的傳統而又有很大發展,是中國遊記文學的奠基作品,對後世散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試析柳宗元和劉禹錫山水詩風格的異同。

9樓:匿名使用者

劉禹錫的詩歌風格:冷峭簡淡,

柳宗元的詩歌風格:雄豪勁健

10樓:匿名使用者

劉禹錫;字溫語淡意境奇

柳宗元:字冷句冰風骨出

11樓:匿名使用者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於國於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於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鑑,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於諷喻詩的主張一致。

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動的進步傾向。

劉禹錫詩歌的這些特點,與崇尚風骨、講究**美的盛唐詩風比較接近。前人有從整體上指出這一點的,如宋代蔡□說:「劉夢得詩典則既高,滋味亦厚。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西清詩話》)明代胡應麟說:「夢得骨力豪勁。」(《詩藪·內編》)明代周履靖則直說劉詩「祖**,宗盛唐」(《騷壇祕語》)。

翁方綱是從七言絕句這一體上指出這一點的,他說:「中唐六七十年之間」,「堪與盛唐方駕者,獨劉夢得、李君虞兩家之七絕。」(《石洲詩話》)方東樹則舉出具體篇章,說劉禹錫《石頭城》詩「亦堪接武」盛唐(《昭昧詹言》)。

劉禹錫的詩歌在唐代流傳極廣。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京口(今江蘇鎮江)、襄陽、吳興一帶,民間傳唱不絕(《舊唐書·劉禹錫傳》、溫庭筠《祕書劉尚書輓歌詞》、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三)。後世文人從不同的方面向劉禹錫學習而各有所得。

他的《竹枝詞》後世繼作者頗多。蘇軾也寫過《竹枝詞》,但他主要學習劉詩的諷刺藝術,因此他的詩「多怨刺」(《後山詩話》)。蘇轍則喜歡劉禹錫詩的「用意深遠,有曲折處」(《宋詩話輯佚·童蒙詩訓》)。

王安石「七律似夢得」(《昭昧詹言》),徐渭、袁巨集道的七絕「無不以夢得為活譜」(《姜齋詩話》)。劉禹錫關於詩中用字須有來歷的主張,後來為江西詩派所利用。黃庭堅、陳師道標榜脫胎換骨,往往把劉禹錫的名作佳句「點化」為己詩(《詩人玉屑》和任淵《山谷詩集註》、《後山詩注》等)。

劉禹錫的一部分內容平常而技巧較高的酬答詩,也為江西詩派所取法。

1、 謝靈運的山水詩的特點和意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詩是謝靈運山水詩中的名篇,大約作於元嘉元年至三年之間。在宋景平元年謝靈運辭職回到故鄉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的莊園裡,他在此修建石壁精舍後,潛心讀書、誦經、禮佛。感慨甚多。

面對湖光山色,他智海翻騰,欣然命筆,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詩篇的末尾四句,寫出遊後所悟的玄理。詩人認為,一個人只要淡泊名利,便會置窮達榮辱於身外,不受其牽累,只要精神上恬靜和愜意,就會覺得心性與自然常道相通為一。

人生在世,要順情適性,隨遇而安,這就是人生的真諦。全詩融情、景、理為一體,寓情於景,景中含情,誠如王夫之所評:「謝詩……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古詩評選》)。

謝靈運作為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重要詩人,是中國山水詩的鼻祖。他坎坷的一生和佛教有著無法解開的緣份,他最為突出的山水詩成就也很大程度地緣於佛教思想的影響。上一首詩中就體現出很強的玄理(佛理)思想。

謝靈運(三八五至四三三),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會稽(今浙江紹興)。謝靈運這位淝水之戰前敵指揮之一謝玄的孫子,是東晉南北朝最重要的門閥士族謝家的子弟,從小受著特殊的厚待和眾人的矚目。因為謝家三代單傳,為了使謝靈運順利**,信奉道教的家庭就把他送到錢塘杜明師的道館中寄養。

於是,謝靈運就有了「客兒」 「阿客」的小名,後代人也習慣稱他為謝客。寄居錢塘時,篤志好學,博覽群書,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謝靈運十五歲時回到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十八歲就襲封康樂公,家世顯赫,加上自身才華出眾,更免不了如中國的傳統知識份子一樣擁有一番天大的政治抱負。但由於他在政治上所代表的王、謝等門閥世族,與當時執政的出身比較寒微的劉宋王族之間存在著矛盾,因此雖然自恃甚高,以為可以參與政要,但卻一直不被重用。

謝靈運在官場生涯中幾經挫折。到三十八歲時任永嘉太守時,他對政治已開始有所怨倦,寄情于山水,後來辭官回會稽,鑿山浚湖,探奇訪勝,排遣政治上的不滿情緒。 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云:

「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士鬱不用,須有所洩處,洩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政治上的不得志,使謝靈運轉而將精神寄託於自然山水,並在詩歌領域中成為一代巨匠。

晚年任臨川內史,在政治糾紛中因謀反被收。最後在廣州被殺。

謝靈運自幼好學,博覽群書,文字之美與顏延之並稱江左第一,名動京師。《南史·顏延之傳》中說,顏延之與謝靈運以辭采齊名,而快慢不同。宋文帝劉義隆有一次命題讓他倆作詩,顏很決就交了卷,而謝則好一會兒才完成。

顏延之曾問詩人鮑照:「我與靈運相比優劣如何?」鮑照回答說:

「靈運的五言詩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你的詩則若鋪錦列繡,也是雕繢滿眼。」南朝梁代的著名詩人兼詩評家鍾嶸在他所著的《詩品》中也引湯惠休的話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顏詩如錯彩鏤金。

」古人的所謂「芙蓉」,指的是荷花,亦稱蓮花,而不是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芙蓉花。自此,「出水芙蓉」、「芙蓉出水」或「初發芙蓉」、「芙蓉初發」便成為形容詩文詞句清新可愛、美妙自然的一句成語。正如我們眾所周知的,蓮花是佛教中的重要象徵物,鮑照的評價不經意地點中謝靈運一生與佛教擺不脫的緣份。

謝靈運自身向佛的心願可以從他申請參加高僧慧遠的僧社一事深刻反映。

僧社又叫法社、蓮社、淨社、香火社等,是崇奉佛教的官僚貴族和在家居士同僧人結成的信仰團體。最早的蓮社是由淨土宗的先驅者,東晉高僧慧遠創辦的。慧遠「博綜六經,尤善莊老,性度弘偉,風鑑朗拔」。

他對祖國文化的深厚修養,以及風度魅力,對士大夫很有吸引力,使得「宿儒英達,莫不服其遠致」。彭城劉遺民,豫章雷次宗、雁門周續之、新蔡畢穎之、南陽宗炳、張萊民、張季碩等一百二十三人,都「棄世遺榮,依(慧)遠遊止」。慧遠於是和他們集於廬山北面般若雲臺精舍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共期往生西方淨土。

這樣,中國的第一個蓮社便產生了。蓮社的創立開闢了僧俗交遊的新蹊徑。當時人選的條件比較苛刻,謝靈運一度被拒之門外。

他的十世孫、中唐詩僧皎然對他十分推崇,曾說「康樂公(謝靈運)早歲能文,性穎神澈,及通內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詩,發皆造極,得非空王之道助邪!」(《詩式》卷1)而唐末詩僧齊己卻否定「心地更精」的說法,認為「謝靈運欲入社,遠大師以其心亂,不納」,「謝公心亂入無方。」很可能由於頓悟說尚未被當時的佛教界普遍接受,謝靈運主張頓悟說,佛教界的正統派人物認為他「心亂」,為了加以壓制,以便不惹出麻煩,乾脆連佛教的外圍組織也不讓他加入。

但是正從另一方面說明了謝靈運的自身心願和他的佛學修養(已經有些讓當時的佛教高僧感到擔心)。

據樓宇烈先生的《為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一部簡要的原始資料——《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編後》指出:在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並不僅僅是出家僧人的信仰,而且有著極其廣泛的世俗信仰者做其基礎的。特別是其中有許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他們又不同於一般的信仰者,他們通過自己的文字著作或藝術作品,宣傳和發展佛教理論,其社會影響和歷史作用絕不下於那些出家高僧。

而正如我們上面已經提到的,謝靈運的佛學修養在短短的《辨宗論》中體現出來,他把儒佛在成聖問題上的異同和當時名僧道生的「頓悟」說揭示了出來,在中國佛教理論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謝靈運還把《大般涅盤經》整理成南本。

還有一點過去我所不熟知的,謝靈運在佛畫領域的成就。據相關文獻記載,由魏至唐五代因畫佛得名並在我國繪畫史上佔有顯赫地位的佛畫家在晉朝有張墨、衛協、謝靈運等人。

如果僅僅如以上所說,那麼謝靈運就僅僅是一個出色的佛畫家和佛學家(哲學家),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聲望和地位更**於他取佛教思想精神融個人感悟,在過去玄理詩和描寫山水的詩(非真正的山水詩)的基礎上,真正創立了中國的山水詩傳統。

中國文化中,受到佛教影響的詩有兩大類,有的明顯,有的隱晦;有的直接,有的間接。而這兩類詩,謝靈運都寫過,並且有比較出色的作品。

一類是明顯表現佛教教義的,可以稱為佛理詩(與玄言詩 稍有區別)。這類詩,雖然名曰佛理,但是出家人作,很多一般文人也作,例如:

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願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淨土一何妙,來者皆菁英。(謝靈運《淨土詠》)

另一類是山水隱逸詩。這類詩是六朝時期釋道思想融合文人雅士的生活的反映,所以雖然沒有明白宣揚佛教教義,卻也是佛教影響下的產物。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遊子憺忘歸。出穀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菱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淡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這正是謝靈運得以成為中國山水詩鼻祖的基礎。

柳宗元傳記散文的特點,柳宗元作品的評價

柳宗元的傳記散文的基本格局是史記 寓言 政論三位一體,尤其帶有明顯具有寓言色彩.靈活善變的表現手法,簡潔樸素的語言暗含多重資訊使其傳記散文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給人視覺上以飽滿的感受.柳宗元作品的評價 三 散文創作研究整體 柳宗元的詩歌禪境 詩境融合,理事描述精確,詩歌散文多深刻有濃厚的哲思,寫景逼...

柳宗元劉禹錫劉禹錫,柳宗元的詩歌有何相同與不同

一般說來,劉禹錫的詩詞都寫得比較明快,很少晦澀,無論是古詩,樂府近體,都有這個特點,特別是他被貶期間寫的民歌體詩,更是新鮮活潑,格調明快,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他的近體則寫得更含蓄精闢,風格剛健爽朗,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在藝術上也是獨闢蹊徑的,對唐詩的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柳宗元的詩歌大部分作於貶官永...

關於柳宗元的詩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雨後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唐 柳宗元 宿雲散洲渚,曉日明村塢。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唐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