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阿房宮賦的原文回答秦滅亡的原因

2021-03-03 21:34:09 字數 6785 閱讀 8860

1樓:柯玉

秦滅亡的原因:唔呼!滅六國者六國也

,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譯文: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族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

《阿房宮賦》[ē páng gōng fù]: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2樓:藏青唐古拉

唔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樓:匿名使用者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4樓:山東省飛飛

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不愛民。

原文中的句子: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5樓:盈子虛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最簡單的總結:不愛民

6樓:楊柳堆煙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也就是太過於奢侈,為了自身的 享樂,而置萬民於不顧,使百姓身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剛開始的 大段大段都在寫宮廷中的奢靡的,揮霍無度的建築,穿戴等等,最後激起民憤,滅亡是必然的。

7樓:我要吃雞

應以民為本,勿勞民傷財

8樓:匿名使用者

最簡單的總結:不愛民殘暴

杜牧的阿房宮賦指出,六國和秦統治者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9樓:

** 。杜牧的阿房宮賦指出,六國和秦統治者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鹽竟舷阜7977

阿房宮賦作者總結六國與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10樓:紅妝初晴

《阿房宮賦》最後一段闡明,"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六國和秦都是滅在自己身上,因為六國不愛護百姓,而秦統一後又不愛六國的百姓,統制殘酷,民生艱難,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是秦和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

11樓:馮靖雄

《阿房宮賦》最後一段闡明,六國和秦都是滅在自己身上,因為六國不愛護百姓,而秦統一後又不愛六國的百姓,統制殘酷,民生艱難,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是秦和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

阿房宮賦杜牧認為秦國滅亡應從自身找原因

12樓:永遠的周鋒

是應該從自身找原因,也就是哲學上說的內因

13樓:呼市仁濟醫院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秦亡和六國之亡的原因都在不愛惜人民

作者認為六國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4樓:天天小布丁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作者認為《阿房宮賦》中六國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5樓:天與地e窹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譯文: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唉!如果六國的國君能各自愛撫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了;(秦統一後)如果也能愛惜六國的百姓,那就可以傳位到三世以至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滅亡他呢?秦國的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後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後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讓更後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秦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一是沒有與時俱進,修改和完善法律.二是對六國貴族的打壓太軟.三是,殺扶蘇和蒙括.四是秦始死後,沒有更好地堅持秦法

阿房宮賦知識點總結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古今異義

1、鉤心鬥角

古:指宮

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緻;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

3、經營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活動)。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優秀人才。

5、可憐

古:可惜;今:憐憫,同情。

6、隔離

古義:遮斷,遮蔽 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

7、直走

古義:趨向 今義:行走

8、氣候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 今義:是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二、常見實詞歸類

1、一:①六王畢,四海一 (統一) ②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數詞)

③黃鶴一去不復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專一)

○5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一體)

2、愛: ①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喜愛) ②使秦復愛六國之人 (愛護)

③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奪取)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滅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師曰**雲者 (類)

5、縵廊腰縵回(名詞,無花紋的帛,這裡名詞作狀語)

縵立遠視(形容詞,通「曼」,久長)

6、盡一肌一容,盡態極妍(副詞,達到頂點)

奈何取之盡錙銖(動詞,取盡)

7、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連詞,假使)

8、為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動詞,成為)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動詞,做,當)

三、文言虛詞

1.焉(1) 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然」。 盤盤焉,囷囷焉

(2) 句末語氣詞。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2.而(1) 連詞,表承接。 驪山北構而西折/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2) 連詞,錶轉折。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3.其(1) 代詞。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宮車)/ 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代六國)/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代秦國)

(2) 代詞,自己的,作定語。 使六國各愛其人

4.於(1) 介詞,到。 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2) 介詞,表比較。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5.之(1) 動詞,往,去。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詞,的。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3) 代詞。 奈何取之盡錙銖(代財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代秦人)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用作動詞

1、輦來於秦 (乘坐輦車) 2、朝歌夜弦 (奏樂)

3、鼎鐺玉石 (把鼎當做;把玉當做) 4、金塊珠礫 (把金當做;把珠當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滅族,殺死一族的人)

(二)名詞用作狀語

1、驪山北構而西折 (向北;向西)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向北,向西)/ 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像綢帶一樣)/ 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像蜂房,像水渦)/ 辭樓下殿,輦來於秦(乘輦車)/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數詞用作動詞 : 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名詞作動詞。 複道行空,不霽何虹(出現虹)/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出現龍)/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唱歌,彈琴)/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化為焦土)/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當作鐺、石、塊、礫)

(4) 動詞作名詞。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指金玉珠寶之物)

(5) 動詞意動用法。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以……為鑑)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疑問句(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代詞「奈何」表疑問)

(3)誰得而族滅也(疑問代詞「誰」與「也」表疑問)

省略句(1)五步(有)一樓,十步(有)一閣(省謂語「有」)

(2)長橋臥(於)波,未云何龍(省介詞「於」)

(3)幾世幾年,摞掠(於)其人(省介詞「於」)

(4)誰得而族滅(秦國)也(省賓語「秦國」)

倒裝句(1)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於南畝之農夫多,介賓短語後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賓語前置)

被動句:

戍卒叫,函谷舉。

五.文言翻譯

1.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譯文: (阿房宮)從驪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

2.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譯文: 走廊曲折如寬頻回環,屋簷翹起似高鳥啄食;(這些樓閣)各隨地勢而建,座座通連、簷角交錯。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河虹?

譯文: 長橋橫臥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龍一般,可是,)沒有云彩,怎(會有)蚊龍(騰空)?複道橫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過天晴,怎(會有)虹霓(凌空)?

4.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譯文: 秦王朝的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哀嘆,而只有讓後代人去哀嘆它的滅亡;後代人哀嘆秦的滅亡卻不能引以為鑑,也會使他的後代人再哀嘆他(重蹈秦的覆轍)。

5.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依疊如山.

譯文:燕國趙國收藏的珠玉,韓國魏國聚斂的金銀,齊國楚國的瑰寶奇珍,多少代,多少年,從(本國)百姓那裡劫掠而來,堆積如山.

17樓:**族人

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聖、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複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三、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四、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五、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1.讀準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讀音(見課件)

2.找出課文中合成的雙音詞:

學者 句讀 百工 六藝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古之學者 古:求學的人今:有專門學問的人

句讀之不知 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出聲音小學而大遺 古:小的方面學習今:小學校

4.討論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26次,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詞,有三種情況

作「老師」講古之學者必有師

作「專門技藝人」講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作「姓」講孔子師郯子……師襄

②作動詞,有三種情況

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係)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係)

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兩種情況

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

連線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一關係,相當於「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②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 古之學者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表示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後,湊足音節,無意義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③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後置蚓無爪牙之利

作動詞,「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四種情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作兼語 餘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他們的)②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表猜測 聖人之所以為聖……其皆出於此乎(大概)表感嘆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麼)5.分段

寫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填表如下:

段意 一、總論從師的必要性和擇師的標準

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二、批判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不良社會風氣

阿房宮賦與秦的滅亡有什麼聯絡,阿房宮賦與秦的滅亡有什麼聯絡400字

阿房宮賦總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的句子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出自杜牧 阿房宮賦 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

杜牧《阿房宮賦》中借秦滅亡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是哪一句

滅六國者來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源秦也,非天下bai也。出自 阿房du 宮賦 最後一段zhi。大意是 滅亡六dao國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 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本句揭示出六國與秦朝的滅亡,是由於它們的統治者只知道享受,不知道珍惜國力 不在乎百姓死活造成的。從而暗諷唐敬宗廣建宮室,...

《阿房宮賦》中的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

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 畢,被動用法,被滅亡 一,數詞作動詞,統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 北 西,名詞作狀語,向北 向西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龍,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龍 4.複道行空,不霽何虹?虹,名詞作動詞,出現了彩虹 5.輦來於秦 輦,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6.朝歌夜弦 歌 弦,名詞作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