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符與艾草是什麼故事,桃符與艾草人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2021-03-03 21:39:55 字數 3496 閱讀 7743

1樓:易書科技

從前,每逢新春佳節到來,人們都要在自家的門兩旁貼上桃符,寫上一些吉祥喜慶的話,為的是祈禱新的一年人丁興旺,五穀豐登,做什麼事都有好兆頭。這些桃符一般都要貼到下一個新年才換掉。

到了端午節,各家各戶又用艾草紮成一個人的形狀掛在門框上方,利用艾草的氣味來驅除蚊蠅害蟲,消除毒氣瘴氣。

有一天,門邊的桃符一抬頭,看見門框上用艾草紮成的小人掛在那裡,便十分生氣,於是對艾草罵道:「你是什麼東西,竟敢佔居我的上位?」

艾草彎腰看了看已經破舊褪色的桃符,不服氣地說:「你都已經半截身子埋進土裡去了,還有什麼臉來跟我爭上位下位,你生來就只配在我的下面!」

桃符見小艾草人這麼傲慢,更生氣了,便又說:「我起碼是出自文人之手,和筆墨香味有聯絡,我的出身高雅。而你,來自田邊野地的一把蒿草,用幾截破繩一纏,配掛在我的上邊麼?

自己也不瞧瞧自己是副什麼模樣!」

艾草人一點兒也不示弱,冷笑著說:「管你高雅不高雅,瞧你風燭殘年,主人早將你忘了,眼下注重的卻是我……」

就這樣,桃符和艾草你一句我一句,彼此爭辯不休,他們吵鬧的聲音越來越大,以至於驚動了門神。門神出來勸解正在爭論的桃符和艾草人,他說:「兩位兄弟,我看還是不要再爭吵了吧。

我們這等人,本來就沒什麼大本事,現在只不過是依附在人家的門戶上才得以安身混日子,還怎麼好意思去爭什麼高低上下呢?」

一番話,說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那些本來就沒什麼大本事、也沒什麼才幹的人,往往看不見自己的短處,卻偏偏還要互相攀比爭待遇,實在是可笑得很。

桃符與艾草人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2樓:幽蘭見藍衫

人們掛艾草和貼桃符的用意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4樓:九霄天界

艾草是中草藥,有濃郁的特殊氣味,都是在端午節當天掛在門口或者窗戶上,認為可以避邪除穢,桃符是在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桃木片,桃木是神木,五木之精,可以鎮鬼,後來演化成了門神,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天也掛桃枝。

5樓:百度使用者

驅蚊蟲去百病 驅邪氣

桃符代表著什麼?春節的由來,除夕的由來,元旦的由來。 5

6樓:逗比逗無悔

1、桃符意在祈福滅禍。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這就是最早的桃符。

2、春節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

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

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

3、除夕,即歲除之夜,來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佈新、祭祀祖先習俗。

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除夕通常會被稱為大年三十,但是其實由於陰曆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臘月三十,也可能是臘月二十九,但不論如何,它都是陰曆年的末尾。

4、中國的元旦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部落聯盟」的首領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

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

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據說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來。

7樓:路上

傳說春聯是由「桃符」演變而來。桃符是古代畫門神的木板,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內容逐漸被兩句對偶的吉祥詩句所替代,因此出現了對聯的新形式,而後遂演變成春節貼春聯的習俗。

桃符的神話故事

相傳在東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樹,樹幹彎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東北方的鬼門,鬼門下山洞裡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門進出。樹下有兩位神將:神荼(讀作申舒)、鬱壘(讀作鬱律)把守。

這兩位神將只要發現害人的惡鬼,就捆住他們丟去餵老虎。周朝起,每逢年節,百姓就用兩塊長六寸、寬三寸的桃木板,畫上兩位神將的影象或題上他們的名字,懸掛在大門或臥房門的兩側,以鎮邪驅鬼、祈福納祥,這就是桃符。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2023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除夕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 等史籍。

元旦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 元旦

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

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8樓:九霄天界

桃符是春聯和門神的前身。

9樓:

古代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神荼、鬱壘二神的桃木板,即為桃符,後因為自宋代春聯開始出現經常將春聯貼於桃符上所以後世桃符亦指春聯。

艾草洗頭有什麼好處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艾草的莖 葉含有特殊的香味,可以驅蟲防蚊,淨化空氣。乾的艾草還可以熬水後用來泡腳或洗澡,可以幫助人們驅除寒冷。此外,艾草作為營養豐富的中藥材,還可以用把艾草做成美食,比如說艾葉茶 艾葉湯 艾葉粥等。艾草有抗菌 消炎 的功效,所以洗頭可以達到止癢去屑的效果,植物護髮也不傷髮質及頭皮,而且可以促進血液迴...

益母草與艾草的功效有什麼區別,益母草和艾草外表怎麼區分

益母草對女性月經有著非常重要的調理作用 艾草不僅針對女性 對任何人都是可以做艾灸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益母草為脣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益母草促進子宮收縮,孕婦禁服,甜艾安胎止血,活血。都是那個保護月經的那個月經不疼的。這兩種都是藥物,不能當保健品吃,如果覺得自己需要服用務必去...

艾草的功效,艾草的功效是什麼?

本草綱目 記載 艾以葉入藥,性溫 味苦 無毒 純陽之性 通十二經 具回陽 理氣血 逐溼寒 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 醫草 台灣正流行的 藥草浴 大多就是選用艾草。艾草的用途 1 艾草有調經止血 安胎止崩 散寒除溼之效。治月經不調 經痛腹痛 流產 子宮出血,風溼性關節炎 頭風 月內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