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培養社會主義法律的思維方式

2021-03-03 20:29:00 字數 5042 閱讀 7134

1樓:瘋瘋由

如何培養法律思維方式?

法制觀念是指人們對法制的看法和態度,其核心思想是對依法辦事的態度。當今社會,正確的法制觀念是大學生必備的法律素養,並已成為青年學生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要求。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呢?

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

一、學校方面:

(1) 開設法律有關課程,傳播法律知識,指導大學生法律觀念的形成。觀念不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的法制觀念需要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中逐漸形成,高校教育應當把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作為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的組成部分,重視不併積極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

(2) 強化案例教學,以分析案例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法制觀念。在課堂上引入一些時事案例,如:胡長清**案,遠華特大走私案等等。

(3) 豐富法制教育活動的形式。突破課堂,將法制法律滲透到大學生的校園活動中,如舉行法律知識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法律知識趣味問答,模擬法庭,組織學生**諸如《今日說法》這類的法制節目等等。

(4) 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前由於經歷過高考壓力,面臨著學習壓力、生活壓力、就業壓力,一般的大學生都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很多案例表明,大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往往與大學生不健康的心理有關,所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非常必要的。

(5) 以法制的觀念來管理學校,重製度,重程式,重平等,重自由。一個良好的制度氛圍對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概念是至關重要的。言傳不如身教。

高校以法律概念來管理學校,實行制度管理、依法治校,在提高大學生法律觀念的同時,也使得校園文化更為清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有利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自身方面:

(1)首先要學法、懂法、守法,這是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質。

(2)關注社會時事,關注新聞,**新聞背後的故事,多看看《今日說法》這類的法律節目和《中國法制》這些法律報刊,提高自身的法律瞭解度和敏銳度。

(3)要學會勇敢地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進一步說,維護社會正義。

(4)大學生要積極地參加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強化自己的法制觀念。

法律思維方式是法律職業者的特定從業思維方式,是法律人在決策過程中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或思維方式,是一種有價值取向的理性思維,價值取向和邏輯思維是其核心。

法律思維方式主要有下面幾個特徵:重視人權,有明確的價值取向,講證據,講程式,**理。

如何培養法律思維方式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 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這是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只有在瞭解法律條款熟悉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法律思考,形成法律思維方式。

二、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是法律思維的核心之一,清晰的頭腦、縝密的邏輯思維是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必須條件。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正義感。高校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應是一個高科技的高危險的犯罪分子。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樹立社會正義感,勇於捍衛社會正義,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

四、參加法律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出真知,紙上談兵終是空。只有在社會中,在不斷地實踐中,大學生才能培養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

培養法律思維方式作為提高個人素質的重要內容,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公民法律素養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素養如何,將直接影響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我們的法制建設,影響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

所謂法律素養,是指人們在經常修習和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知識的內化和融合,它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處事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具備一定的知識並不等於具有相應的素養。只有通過內化和融合,並真正對思想意識、思維方式、處事原則、行為習慣等產生影響,才能上升為某種素養。

重視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推進法制建設」。通過大學法律教育,使大學生擁有較高的法律素養和較強的法治文明意識,這對於提高全體國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對於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動我國法制程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必須看到法律教育內化為法律素養的諸多制約因素一是功利性極強的就業至上評價體系。高校擴招後,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一些高校為給非法律專業學生擠出更多時間應付各種有利於就業的資****,主動降低包括法律在內的其他軟素質課程的教學與考查標準,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法律素養的提高;對於法律專業學生的法律教育,由於將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條文的解讀和案例分析上,忽視對個人法律素養起綜合性、潛質性作用的哲學、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等課程和知識的學習,相當一部分法律專業的學生雖然十分熟悉各種法律條文和案例,但法律素養不高。二是泡沫化明顯的法律專業重複建設。

近年來,受高校擴招、合併和人才市場需求拉動等多方面影響,法學教育泡沫化傾向相當明顯,不少院校匆忙建立的法律系,師資力量薄弱。一些所謂的法學專家從未參加過法律實踐,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這些學校本來法學淵源不深,加上法學教師素質不全面,無法引導學生將所學法學知識內化為深厚的法學素養。

三是現實社會尚不健全的法制環境。由於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主法制建設尚待進一步健全,法律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嚴肅性較差,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和特權觀念還在一定程度和範圍記憶體在。大學生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型成熟期,對外界資訊吸收能力強、反應週期短,嚴肅性較差的現實社會法制環境對他們還相當薄弱的法律素養的消解作用也十分明顯。

基於此,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是: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係,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高校不可隨波逐流,應堅持獨立的學術精神和辦學理念,消除學術泡沫,始終將素質教育擺在首位,高度重視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在法律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更加註重與哲學、史學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學科知識的融合,更加註重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層面來解讀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將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則融化在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之中,內化為一種素養。

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因此,提高法律素養要重視法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注意借鑑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努力營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圍,促進法律知識與法治文明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包含法律素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

為此,一要努力優化法律環境,有法必依,切實維**律尊嚴;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執行,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屈服於特權,努力消除司法腐敗。以此,讓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許可權內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約束。

聯絡實際,談談大學生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10

2樓:南充求知

如何培養法律思維方式?

法制觀念是指人們對法

制的看法和態度,其核心思想是對依法辦事的態度。當今社會,正確的法制觀念是大學生必備的法律素養,並已成為青年學生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要求。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呢?

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

一、學校方面:

(1) 開設法律有關課程,傳播法律知識,指導大學生法律觀念的形成。觀念不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的法制觀念需要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中逐漸形成,高校教育應當把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作為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的組成部分,重視不併積極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

(2) 強化案例教學,以分析案例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法制觀念。在課堂上引入一些時事案例,如:胡長清**案,遠華特大走私案等等。

(3) 豐富法制教育活動的形式。突破課堂,將法制法律滲透到大學生的校園活動中,如舉行法律知識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法律知識趣味問答,模擬法庭,組織學生**諸如《今日說法》這類的法制節目等等。

(4) 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前由於經歷過高考壓力,面臨著學習壓力、生活壓力、就業壓力,一般的大學生都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很多案例表明,大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往往與大學生不健康的心理有關,所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非常必要的。

(5) 以法制的觀念來管理學校,重製度,重程式,重平等,重自由。一個良好的制度氛圍對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概念是至關重要的。言傳不如身教。

高校以法律概念來管理學校,實行制度管理、依法治校,在提高大學生法律觀念的同時,也使得校園文化更為清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有利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自身方面:

(1)首先要學法、懂法、守法,這是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質。

(2)關注社會時事,關注新聞,**新聞背後的故事,多看看《今日說法》這類的法律節目和《中國法制》這些法律報刊,提高自身的法律瞭解度和敏銳度。

(3)要學會勇敢地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進一步說,維護社會正義。

(4)大學生要積極地參加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強化自己的法制觀念。

法律思維方式是法律職業者的特定從業思維方式,是法律人在決策過程中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或思維方式,是一種有價值取向的理性思維,價值取向和邏輯思維是其核心。

法律思維方式主要有下面幾個特徵:重視人權,有明確的價值取向,講證據,講程式,**理。

如何培養法律思維方式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 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這是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只有在瞭解法律條款熟悉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法律思考,形成法律思維方式。

二、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是法律思維的核心之一,清晰的頭腦、縝密的邏輯思維是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必須條件。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正義感。高校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應是一個高科技的高危險的犯罪分子。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樹立社會正義感,勇於捍衛社會正義,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

四、參加法律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出真知,紙上談兵終是空。只有在社會中,在不斷地實踐中,大學生才能培養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

培養法律思維方式作為提高個人素質的重要內容,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結合實際,談談應該怎樣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 首先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及精神實質。古語云 論先後,知為先 沒有深入的學習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沒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做後盾,我們又怎麼能在實踐中切實踐行和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以,我們必須首先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幾...

結合實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哪些重大現實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來認識,鮮明指出 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我們要深刻理解這個論斷的內涵,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雖然 取得了科學發展的輝煌成就,但深...

談談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解,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你好,500字的小 就不幫你寫了,建議你從依法治國四大基本原則論述。這四大原則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是在特殊情況下 一些該槍斃的不槍斃 該判刑的不判刑 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統治者的優越性 法制相對於德治 人治而言。人治的話不像法制那樣不帶感情 不偏不倚。所以作為一種比內較先進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