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暮晴如墨
崑曲,又稱崑劇、崑腔、崑山腔,是
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崑曲糅合了唱唸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唸語音為「中州韻」。崑曲在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崑曲之入選「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於它是中國古典表演藝術的經典。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崑曲的輝煌與落敗都與其特性有關。崑曲的興盛與當時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藝術趣味是一脈相承的。
士大夫的文化修養,為崑曲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品位,他們的閒適生活和對空靈境界的追求,賦予了崑曲節奏舒緩、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內心深處含有對社會對人生的哀怨、悲涼的感受,使得崑曲在**、唱腔上每每顯示出惆悵、纏綿的情緒。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市民階層崛起,舒緩、惆悵的風格顯然與他們格格不入,即使士大夫們也開始務實起來,崑曲在不受市民青睞的同時,也失去了士大夫階層這一陣地。於是,崑曲便逐漸走向衰落。
到2023年新中國成立以前,全國範圍內已沒有一個職業崑劇團。20世紀50年代,一出《十五貫》救活一個劇種,全國隨之成立了6個崑曲院團。韓世昌、白雲生、顧傳、朱傳茗、周傳瑛、俞振飛、侯永奎、北昆著名笛王田瑞亭及其女北方崑曲著名坤伶田菊林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及解放後培養出的李淑君、蔡正仁、計鎮華、張繼青、洪雪飛、汪世瑜等一批優秀演員,整理、編演了《牡丹亭》、《西廂記》、《千里送京娘》、《單刀會》、《桃花扇》等大量優秀劇目。
但在今天,崑曲嚴格的程式化表演、緩慢的板腔體節奏、過於文雅的唱詞、陳舊的故事情節,喪失了時尚性和大部分娛樂功能,離當代人的審美需求相距甚遠,因而難以爭得觀眾,演出越來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場上難覓其蹤,形成了惡性迴圈。之前,全國大約有800人在從事崑曲工作,號稱「八百壯士」,如今只剩下600人了。全國6個崑曲劇院團創作、演出普遍陷入困境,演員培養及藝術創作均無力投入。
自田家被迫離開北昆後其獨有家傳祕本《雙佔魁》、全本《荷珠配》、《白娘子》,就此失傳,也是北方崑曲的一巨大損失。
有人主張,崑曲應作為博物館藝術,只求儲存,不用發展,此說遭到崑曲工作者和有識之士的反對,也有悖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初衷――保證這些傑出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們未來的發展。但是,崑曲確實面臨著困境:人才的流失,使得勝任崑曲創作的人員寥寥無幾;而要革新崑曲,又面臨兩難的境地――不對崑曲作較大的改變,就無法縮小崑曲與時代的距離;倘若作大的改變,崑曲就失去特性而不稱其為崑曲了。
專家認為,崑曲當務之急是搶救現有劇目和文獻資料,首先要對全國中老年藝術家的拿手劇目進行錄音錄影,對珍貴的崑曲文獻、演出指令碼、曲譜和**進行蒐集整理。崑曲演出可以從老戲中討生活,劇目應以繼承、整理為主,如上海崑劇團近兩年排演的《牡丹亭》,將湯顯祖原作刪減為上中下三本,配以現代化的舞臺處理,既保持原作特色,又符合當今審美,收到了很好的市場效果。
文化部計劃10年間在北京和上海建立兩個崑曲演員培訓中心,為全國崑劇院團輸送表演人才。崑曲劇院團長們則希望集中全國優秀師資,在中國戲曲學院等院舉辦崑曲演員、編劇、導演、作曲和管理人員研修班。
非遺文化
入選時間
2023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佈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下簡稱「代表作」)名單。[10]
入選原因
發源於江蘇太倉南碼頭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的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像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等等,都受到過崑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
1. 崑曲有極高的技巧
戲曲的表現手段為唱、念、做、打(舞)之綜合。這四個方面及其綜合在崑曲中要求最高。崑曲演員必須在這幾個方面兼備。
舞臺呈現亦最為完美與出色。其他劇種演員為提高技藝都要學崑曲。如京劇演員梅蘭芳即有深厚的崑曲功底並能演崑曲。
河北梆子演員裴豔玲之代表作《林沖夜奔》即以崑曲形式演出。
2. 崑曲是「活化石」
中國戲曲自形成以來一直在舞臺上流傳,隨著時代的變化,從劇本到聲腔、表演不斷變革,崑曲則變化較少,對戲曲傳統特點保留較多,劇目又極為豐富,被稱為「活化石」。
3. 崑曲屬「瀕危物種」
在18世紀的後期,地方戲興起,崑曲由於過於文雅和繁難,便呈衰落趨勢。2023年前,在全國範圍內除「國風新型蘇劇團」及「半付昆班」竭力延續崑曲藝術生命之外,已沒有一個職業性表演團體,老藝人有的回家務農,有的擺攤餬口。
崑曲藝術節
中國崑劇藝術節創辦於202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江蘇省人民**、蘇州市人民**主辦,文化部振興崑劇指導委員會、江蘇省文化廳、蘇州市文化局、崑山市人民**承辦,中國崑劇研究會以及有關資助單位協辦。中國崑劇藝術節以儲存和發展崑劇藝術,增進世界各國崑劇愛好者的溝通為宗旨。除對參賽的劇目進行評選外,還舉辦了各種展覽、祝賀演出、研討會、藝術家簽名售書及群眾聯誼等活動。
**還特別為藝術節印製了明信片、首日封等紀念品。首屆中國崑劇藝術節於2023年3月31日至4月6日在江蘇省崑山市和蘇州市舉辦。第二屆中國崑劇藝術節於2023年11月在蘇州市舉辦。
有利於崑曲的保護和傳承
被列為世界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3年通過的:崑曲;
2023年通過的:古琴藝術;
2023年通過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
2023年通過的: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
2023年通過的:京劇、中醫鍼灸。
2023年通過的:皮影戲。
亞太地區蘭瑙湖瑪冉瑙人的達冉根史詩唱述
德拉邁茨德拉邁茨的鼓樂面具舞
斯貝克託姆--高棉皮影戲木卡姆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銅鑼文化空間
印度尼西亞配劍拉姆里拉--《羅摩衍那》的傳統表演印度尼西亞配劍
蒙古族長調民歌
馬克-揚戲劇
歌舞伎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博遜地區的文化空間
崑曲伊夫高族群的哈德哈德聖歌
能樂鳩提耶耽梵劇
柬埔寨皇家舞劇
古琴藝術
板索裡史詩說唱
吠陀聖歌傳統皮影
哇揚皮影偶戲
淨琉璃文樂木偶戲
吉爾吉斯史詩彈唱阿肯藝術
馬頭琴傳統**
拉卡拉卡--湯加說唱舞蹈
邁達赫(公共場所說書人)藝術
萬那杜沙畫
雅樂--越南宮廷**
沙士木卡姆**
遊吟歌師歌曲
江陵端午祭
非洲奈及利亞的艾法預言體系
維布扎**舞蹈儀式
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瑪舞
邁基石化妝舞會
烏干達樹皮衣樹皮衣製作
朝比木琴**
亞饒-戴高文化空間
古勒-沃姆庫魯祭祀和舞蹈儀式
吉馬·埃爾弗納廣場的文化空間
熱萊德口頭遺產
塔格巴納的橫吹喇叭**及文化空間
曼尼裡的木雕
尼亞加索拉的索索·巴拉文化空間
中非阿卡俾格米人的口頭傳統
黑拉里亞史詩
扎菲曼尼裡的木雕工藝
坎科冉或曼丁**禮
阿拉伯地區巴勒斯坦希卡耶說書木賽姆牧民大會坦坦地區的木賽姆牧民大會
佩特拉和維地拉姆的貝都人文化空間
伊拉克木卡姆
薩那歌曲
阿爾及利亞古拉拉地區的阿赫裡比斯萃薩的巴比歐美比利時、法國的巨人和巨龍遊行
比斯萃薩的巴比——肖普魯克地區古老的復調**、舞蹈和儀式習俗斯洛伐克新兵舞
撒丁島牧歌文化--多聲部民歌神祕劇
埃爾切神祕劇
喬治亞復調演唱
塞梅斯基的文化空間與口頭文化托缽僧舞蹈儀式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徵
西西里木偶劇
亞塞拜然木卡姆
班什狂歡節
基努文化空間
托缽僧舞蹈儀式
波羅的海的歌舞慶典
帕特姆流行節日
伏佳拉——牧羊人長笛及其**伏佳拉——牧羊人長笛及其**阿爾巴尼亞民間低聲部復調**
歐隆克--雅庫特英雄敘事詩
卡魯斯儀式舞蹈
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
拉美塔奎勒島及其紡織工藝
巴亥瑞康卡烏的圓圈桑巴舞圓圈桑巴舞
帕蘭克-德-聖巴西里奧的文化空間
庫庫魯舞蹈戲劇
瑞賓瑙-艾基舞劇
艾爾-圭根斯諷刺劇
加利弗那語言、舞蹈和**
奧魯羅狂歡節
梅拉鎮孔果聖靈兄弟會文化空間
扎巴拉人的口頭遺產與文化活動安第斯卡拉瓦亞的宇宙信仰形式安第斯卡拉瓦亞的宇宙信仰形式
瓦雅皮人的口頭和圖畫表達形式
巴蘭基亞狂歡節
奧連特兄弟會的法國鼓樂
土著亡靈節
摩爾鎮的馬隆人傳統
我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世界文化遺產的數量能夠反映某地區、某國家的歷史文化的多樣性與深厚程度,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能被世界矚目,還能被更好地保護傳承。
截至2023年底,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含「急需保護名錄」)的專案已達39個,也是目前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3年通過的:崑曲;
2023年通過的:古琴藝術;
2023年通過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
2023年通過的: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
2023年通過的:京劇、中醫鍼灸。
2023年通過的:皮影戲。
2023年通過的:珠算。
2023年通過的:二十四節氣。
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3年列入的: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2023年列入的:新疆的麥西熱甫、福建的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以及中國活字印刷術;
2023年列入的:赫哲族伊瑪堪說唱。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
2023年列入的: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何不同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 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哪些 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的中國專案序號 遺產項名稱 批准時間 1 崑曲 2001年 5月 2 古琴藝術 2003年11月...
全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包括 皮影戲,剪紙,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節氣,鍼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中國48處世界世界遺產.至2014年6月,中國已有47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6月22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專案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57項 一 民間文學 共計2項 1董永傳說 金壇市2 白太官傳說 常州市二 傳統 民間 共計5項 3常州吟誦 常州市4 天寧寺梵唄唱誦 常州市5 乾元觀道教 金壇市6 泓口絲絃 溧陽市7 太平軍鑼鼓 溧陽市三 傳統舞蹈 民間舞蹈 共計10項 8跳幡神 溧陽市9 談莊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