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策》是現在儲存下
來的不多的記載戰國時代的歷史文獻之一。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是依次分國家編寫的。
比較客觀地記錄了當時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是戰國曆史的生動寫照。西漢末年劉向將其編訂為三十三篇,正式定名為《戰國策》。我近日閒來無事,便將其潛心「攻讀」了一番,覺得有所斬獲。
全書讀下來最大的感覺就是一個字「詭」,真的很「詭」。由於《戰國策》的基本內容是戰國時代各國謀臣和策士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辭令,故而儲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所謂縱橫家,也是戰國時代獨有的一派。
當時的政客分合縱與連橫。連橫及與秦交好,而合縱則是各國合力抗秦。於是乎,抱有不同政見而又渴望權力以一展巨集圖的策士們,比如蘇秦、張儀等等便開始了一番波瀾壯闊的對決。
舉個例子吧,《戰國策·秦策三·齊助楚攻秦》中,張儀就完美演繹了一個說客足以扭轉乾坤的能力。話說齊國援助楚國打秦國,佔領了曲沃。秦王想要討伐齊國,可是齊楚邦交友善,無從下手。
於是張儀自告奮勇前去楚國遊說。他對楚王說:我們秦王最敬愛的是您,我們的臣子都想做您的手下,我們最恨的的君王就是齊王,我們的臣子最不想侍奉的就是齊王。
可是您怎麼能和他這樣的人為伍呢?因為齊國太醜惡了,所以我們秦國想要討伐他,可是貴國卻和齊國相交甚歡。所以秦王無法好好聽從於您,我們也不能好好侍奉您。
如果您能和齊國斷交,我會懇請秦王把方圓六百里的土地獻給您。這樣您不但削弱了齊國,交好了秦國,還增強了自身實力,豈不是一舉三得?
張儀看似出了個高招,將楚王說得是心花怒放。可是當楚國與齊國絕交後,張儀卻「耍賴」再也沒有出現。楚國沒得到土地,齊楚兩國最終被秦國各各擊破了。
其實,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管中窺豹」一般地看出《戰國策》中的那些策士的說辭,大多都是引用生動的寓言故事,或者是暗喻、譬喻等等,他們大多步步為營,層層推進,通過一個又一個看似常理而又十分詭異的小觀點,讓你不斷對其進行認同,小觀點聚沙成塔,使得你最終不知不覺的對他的觀點表示贊成。
這就是我讀完全本書最大的感覺。「詭」!各色人士詭異的性格不說,最令人稱道的就是說客們的詭辯了。
一則又一則充滿邏輯思想而又爭鋒相對的說辭,一篇又一篇向君王們闡述自我見地的高談闊論,處處彰顯著策士們的睿智以及語勢磅礴。
不得不承認,古人的智慧完全不亞於現代人。他們的思想、智慧使我徹底折服,這是《戰國策》給我帶來的巨大震撼。
《公輸》讀後感400字
2樓: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
《公輸》是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為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表現出的艱苦實踐和頑強鬥爭的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和楚王的陰險狡詐,從而說明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
在這篇文章裡,墨子對戰爭的性質看得是比較清楚的.他能明確指出楚攻宋之不義,因而他不辭辛勞,長途跋涉趕到楚國都城,以實際行動去制止戰爭的發生.正因為墨子站在正義一邊,所以自始至終,都以主動進攻的姿態向公輸盤及其主子楚王進行了無可調和的鬥爭,而且理直氣壯,義正辭嚴.
當時楚大宋小,楚強宋弱,而且楚攻宋之心蓄謀已久,要想制止這場戰爭的發生,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然而墨子終於制止了這場戰爭.這固然同墨子的機智善辯頗有關係,但更重要的卻在於他能夠針對敵方的要害攻勢.
首先,他從道義上擊敗敵人.墨子至楚後,公輸盤問他為何而來,他說:「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先是使得公輸盤「不說(悅)」,繼而逼出「吾義固不殺人.」但公輸盤只知道殺一人謂之不義,卻不知興師攻宋殺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義.所以墨子接著指出: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把公輸盤說得啞口無言.在十分狼狽的情況下,公輸盤不得不把責任轉嫁到楚王身上.
墨子見楚王,同樣採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辦法,從道義上譴責楚攻宋之不義.他以富人盜竊窮人為喻,問楚王「此為何若人」?使楚王承認並說出此人「必為有竊疾矣」.
既然承認這種人「有竊疾」,那麼楚以富有之國而攻伐貧窮之宋,正「為與此同類」.在墨子強有力的論據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諾諾稱是.公輸盤的「義不殺少而殺眾」和楚王以富竊貧,在道義上都是站不住的,因而他們理屈詞窮,弄得尷尬不堪.
但是公輸盤和楚王決不因在道義上的失敗而放棄侵宋之心,公輸盤把責任推到楚王身上,楚王又把責任轉嫁到公輸盤身上的事實,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從而說明對於強大而又頑固之敵,只是在道義上攻破它還是遠遠不夠的,與此同時,還必須在實力上同敵人較量,並壓倒它,才有可能迫使侵略者放棄勃勃野心.墨子意識到了這一點.
因而他「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這雖然還只是停留於近乎紙上談兵,然而卻是一次戰術上的較量,在較量中大大滅了公輸盤仗恃雲梯之械攻宋的囂張氣焰.公輸盤雖被挫敗,但侵宋之心仍然不死.
直到墨子說出即使把「我」殺掉,「然臣之**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之時,在實力的對抗之下,才使公輸盤和楚王死了攻宋之心.
阻止這場戰爭的不是道義 而是墨子的智慧 在絕對失敗的情況下 楚王放棄了攻打
這場鬥爭表明,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要敢於鬥爭.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上威風掃地;另一方面,要從實力上作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鑑意義.
《戰國故事》讀後感,戰國故事讀後感400字
這個暑假,我讀了bai一本書du 戰國故事 zhi,書本里有許許多多的 dao故事,有幾個故事給我回 留下了非常深刻答的印象,如李廣射箭 臥薪嚐膽 狡兔三窟 毛遂自薦等 李廣射箭的故事講的是 有一次晚上,李廣看見山腳下有一隻老虎,於是拉弓怒射,李廣手下的人跑去一看,原來李廣射的是形狀很像一隻老虎的大...
呂氏春秋和戰國策那個成書早?呂氏春秋 戰國策 荀子 韓非子成書時間的順序是什麼啊?
呂氏春秋 是戰國末年 公元前221年前後 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 呂覽 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戰國策的作者直到現在也沒有確定,原有 國策 國事 短長 事語 長書 修書 等名稱。西漢末年,劉向校錄群書時在皇家藏書中發現了六種記錄縱橫家的寫本,但是內...
春秋戰國讀後感,春秋戰國讀後感,500字
外國人常說,沒去過長城與故宮,就等於沒來過中國 有中國人說,如果不瞭解春秋戰國歷史,就不算真正的炎黃子孫。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我們的中華文化成形於並且膨脹於歷時550年的春秋戰國。翻翻我們的書本,一鼓作氣 不自量力 老馬識途 假道伐虢 退避三舍 一鳴驚人 臥薪嚐膽 圍魏救趙 紙上談兵 負荊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