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德謨克利特**了物質結構的問題,提出了原子論的思想。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一種最後的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它的基本屬性是"充實性",每個原子都是毫無空隙的。
虛空的性質是空曠,原子得以在其間活動,它給原子提供了運動的條件。原子的數目是無窮的,它們之間沒有性質的區別,只有形狀、體積和序列的不同。運動是原子固有的屬性。
原子永遠運動於無限的虛空之中,它們互相結合起來,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複合物。原子分離,物體便歸於消滅。他甚至認為人的靈魂也是由原子構成的,但那是最精細的原子;當構成靈魂的原子分散時,生命滅亡了,靈魂也就消失了。
德謨克利特將他的認識論建立在這樣一個假定之上,即構成事物的原子群不斷地流射出事物的影像,這些影像作用於人的感官和心靈,便產生了人的感覺和思想。他肯定了人們的感覺和思想是客觀世界的反映,這是唯物論的反映論。但是,他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看成是兩種不同的影像作用於不同的認識器官的結果,因此認識似乎是一次完成的;這就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割裂開來,否定了前者到後者的飛躍。
近代原子論
西方文藝復興後,自然科學的研究日益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以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為標誌,自然科學進入了一個輝煌的發展時期。由於法國學者伽森第等人的努力,德謨克利特等人的原子論在17世紀得以復活。然而,此時原子論者感興趣的問題已經不是設想如何組成世界,而是如何在原子論的基礎上建立起物理學和化學的基本理論。
受到當時力學思維盛行的影響,笛卡爾否認原子的不可分割性,他認為最初的宇宙由大小相同的粒子組成,這些粒子沿封閉曲線形成旋渦,結果造成今天的宇宙基本上由三種不同的粒子組成,這些粒子的性質可由質量、速度和運動的量等進行定量的描述。博斯科維奇則試圖以沒有大小、只有力學作用的原子模型來說明所有已知的物理現象,這為後來的氣體分子運動論打下了基礎。
然而大多數科學家對原子論的主要興趣是在化學方面,他們認為原子本身不可發生改變,原子在被納入更大的單元時,只是採取簡單的並列方式。塞諾特已經清楚地區分了基本原子和經過組合而成的原子。玻意耳遵循同樣的思路,認識到組合而成的原子是以化學意義上的基本粒子的方式起作用。
他在2023年出版了化學史上非常著名的《懷疑派的化學家》一書,用氣體是像小彈簧似的粒子的聚集體的概念來解釋氣體的各種物理現象。
在近代原子論的建立中,英國偉大的科學家道耳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通常被看成是科學原子論之父。他把玻意耳、拉瓦錫的研究成果,即化學元素是那種用已知的化學方法不能進一步分析的物質,同原子論的觀點結合起來。他提出,有多少種不同的化學元素,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原子;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在質量、形態等方面完全相同。
他還強調查清原子的相對重量以及組成一個化合物「原子」的基本原子的數目極為重要。關於原子組成化合物的方式,道耳頓認為這是每個原子在牛頓萬有引力作用下簡單地並列在一起形成的。在化學反應後,原子仍保持自身不變。
儘管現代科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原子本身的物理不可分和萬有引力將原子連線在一起的觀點,但是道耳頓對原子的定義卻被廣泛地接受下來。
提出科學原子論的人是誰,是誰提出了原子論?
道爾頓原子理論是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在十九世紀初提出來的。道爾頓原子論認為,物質世界的最小單位是原子,原子是單一的,獨立的,不可被分割的,在化學變化中保持著穩定的狀態,同類原子的屬性也是一致的。道爾頓原子理論,是人類第一次依據科學實驗的證據,成系統的闡述了微觀物質世界,是人類對認識物質世界的一次深刻的,...
布朗運動如何為原子論提供證據
懸浮微粒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現象叫做布朗運動 這是1826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 1773 1858 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是發現的。後來把懸浮微粒的這種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只是花粉和小炭粒,對於液體中各種不同的懸浮微粒,都可以觀察到布朗運動。那麼,布朗運動是怎麼產生的呢?在顯微鏡下看起來連成一片...
誰創立了日心說,日心說是誰創立的?
現在,如果有人說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一定會被人笑話。可是,地心說 曾經被奉為真理達一千多年,是哥白尼 1473一1543年 的 日心說 第一次衝破了宗教神學的束縛,開啟了自然科學的大門,引起了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革命,使人們的世界觀發生重大變化。它標誌著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始。傑出的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