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韻學的學科地位,語音學音系學音位學音韻學,這幾個學科之間是什麼關係?

2021-03-03 22:09:03 字數 4038 閱讀 6396

1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音韻學是研究漢語語音系統的科學。它包括古音學、今音學、北音學、等韻學等學科。

音韻學和語音學不同:語音學是對語音的客觀描寫,有時還利用各種實驗方法,來徵明語音的生理現象和物理現象;音韻學則是把語音作為一個系統來觀察,它研究各種語音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語音學既然把語音當作生理現象或物理現象來研究,因此有所謂普通語音學,講述發音器官的作用、各種語音的構成,那是適用於全人類的,只是每一個民族的具體語言還有自己的一些語音特點罷了。

至於音韻學,則不可能有「普通音韻學」,因為音韻總是屬於一種具體語言的,它具有很顯著的民族特點,甲語言的語音系統決不可能跟乙語言的語音系統相同。

但是,音韻學又是跟語音學有密切關係的。不能想象,一個人不懂發音的道理而能把音韻學研究好。因此,我們又可以說,語音學是音韻學的基礎。

漢語音韻學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傳統,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術語。我們應該用現代的語音學的理論和術語去說明它。我們不能拋開古代的理論和術語不管,因為我們必須把音韻學這份文化遺產繼承下來。

【研究目的】

我們研究現代漢語音韻學,是為了瞭解現代漢語語音的嚴密的系統性,以便更好地掌握現代漢語的語音,有利於語言實踐。

我們研究古代漢語音韻學,因為它是與漢語史有密切關係的一個語言學部門。必須先深入研究了古代漢語音韻學,然後有可能研究漢語語音發展的歷史。

音韻學也跟文字學有密切關係。有狹義的文字學,有廣義的文字學。前者專門研究文字的形體;後者則研究字形、字音和字義。

從廣義看,音韻學又包括在文字學之中。文字學的舊名是「小學」,原來是一種識字的功課。古代的學者認為讀書必先識字,因為有些古書的時代距離現代很遠了,書中的文字,無論從字形方面看,從字音方面看,從字義方面看,都有許多是我們所不認識的了。

而且漢字的形、音、又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的,假如不懂古音,則古代的字形和字義也會不懂,或者是懂得不透徹。古人把文字(字形)、音韻(字音)、訓詁(字義)看成是繼承祖國文化遺產所必備的基礎知識,那是很有道理的。

中國傳統音韻學一向被認為是艱深的學問,甚至稱為是「絕學」。其實古代的一套音韻學理論和術語,如果拿現代語音學的理論和術語來對比,加以說明,也就變為比較易懂,甚至是很好懂的東西了。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在傳統音韻學中,也有一些含胡的、甚至是錯誤的理論,和一些玄虛的,缺乏科學根據的術語,我們在這一本小書中,或者是提出來批判,或者是索性略去不提。

我們力求把漢語音韻學講得淺顯一些,同時也不能因為要求淺顯而損害它的科學性。希望這一本小書能夠溝通古今,使讀者對漢語音韻學能夠得到比較個面的基礎知識。

【音韻學的功用】

漢語音韻學和漢語史、漢語方言學、訓詁學、考古學、校勘學、中國古典文學、古代歷史、古代文獻學以及古籍整理等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絡,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談談漢語音韻學的功用。

一、漢語音韻學是建立漢語史的前提

要研究漢語語音,指出漢語語音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指導漢語的學習和使用,以保證漢語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就不能不建立漢語語音史。要建立漢語語音史,首先必須研究出漢語各個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例如先秦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隋唐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元明清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等等。只有把這些不同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的面貌弄清楚,並探尋出其間的聯絡和發展規律,才談得上漢語語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漢語各個時期聲、韻、調的狀況,就得依靠音韻學的研究。

王力先生的《漢語語音史》就是在漢語音韻學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寫成的,其突出的特點是比較詳細地展示出了漢語各個歷史階段的聲、韻系統及擬音,指出了漢語語音發展的某些規律。

二、音韻學是進行方言研究的必備知識

漢語方言學是研究漢語各地方性口語的一門科學。要對方言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牽涉到方言的歷史,只有從歷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點的根據,才能弄清方音的來龍去脈,才能對方音的特點及其演變規律作出合乎科學的解釋;因此,要從事方音研究,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音韻知識。例如「幕」字,北京話讀作〔mu

語音學、音系學、音位學、音韻學,這幾個學科之間是什麼關係?

2樓:外院男生

語音學是最廣義的說法,就是研究語音的學科,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可以研究任何一種或幾種語言。

音位學是研究音位的學科,因為音位是按照辨義功能對音素的分類,所以音位學必須以某一語言或方言為研究物件,注重一種語言語音的社會屬性。

一種語言學的音位分佈呈現平行對稱的分佈,一般既有系統性,所以音位學也可以稱之為音系學

音韻學一般是研究注重研究平仄,韻律,節奏,輕重音等等。。尤其是研究古代漢語。

貌似是這樣吧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音韻學

3樓:匿名使用者

唉,主要還在於現在這會需要吧,還有音韻學那門學問可不好學,那必須得有十分深厚的文獻功底,還要懂語音學,文字學……我是學文字的,學了2學期的音韻學,自己平時也看了不少書,總覺著欠缺 什麼,也僅僅是皮毛而已,甚至不及皮毛呢!總得來說就是那種學科在當下的環境中不被重視,且學科本身頗有難度不是一般人能學好的!

學習音韻學的意義?

4樓:指尖水滴

我們研究現代漢語音韻學,是為了瞭解現代漢語語音的嚴密的系統性,以便更好地掌握現代漢語的語音,有利於語言實踐。我們研究古代漢語音韻學,因為它是與漢語史有密切關係的一個語言學部門。必須先深入研究了古代漢語音韻學,然後有可能研究漢語語音發展的歷史。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談談漢語音韻學的功用。

漢語音韻學是建立漢語史的前提

要研究漢語語音,指出漢語語音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指導漢語的學習和使用,以保證漢語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就不能不建立漢語語音史。要建立漢語語音史,首先必須研究出漢語各個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例如先秦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隋唐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元明清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等等。只有把這些不同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的面貌弄清楚,並探尋出其間的聯絡和發展規律,才談得上漢語語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漢語各個時期聲、韻、調的狀況,就得依靠音韻學的研究。

王力先生的《漢語語音史》就是在漢語音韻學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寫成的,其突出的特點是比較詳細地展示出了漢語各個歷史階段的聲、韻系統及擬音,指出了漢語語音發展的某些規律。

音韻學是進行方言研究的必備知識

漢語方言學是研究漢語各地方性口語的一門科學。要對方言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牽涉到方言的歷史,只有從歷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點的根據,才能弄清方音的來龍去脈,才能對方音的特點及其演變規律作出合乎科學的解釋;因此,要從事方音研究,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音韻知識。例如「幕」字,北京話讀作〔mu?

〕,而廣東梅縣話則讀作〔m?k?〕,北京人和梅縣人對「幕」字的讀音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差異?

只要有點音韻學知識就會知道,原來北京話和梅縣話都源自隋唐古音。在隋??k〕,擬音為〔mɑk〕。

北京人所以會把「幕」讀成〔mu?〕,這是因為到元代時大部分北方話的入聲韻尾發生了脫落,隨著韻尾的脫落,其韻腹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梅縣人所以會把「幕」讀成〔m?

k?〕,是因為入聲韻尾脫落的這一現象在梅縣話中至今也沒有發生,由於塞音韻尾的穩定作用,其韻腹的變化很小。要進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進行方言調查,搞方言調查,需要親自到方言區去口問、耳聽、手記,做靜態的分析描寫工作,這同樣需要具備音韻學知識。

凡是有關方言調查的書籍,都免不了要講述音韻學的基礎知識,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寫的《方言調查字表》,採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於古今對照,說明今音特點的歷史根據和演變規律。

音韻學是訓詁學的工具

訓詁學是研究我國古代語言文字意義的一門傳統學問。與訓詁學關係密切的學科有音韻學、文字學、詞彙 音韻學

學、語法學、文獻學等,其中音韻學與訓詁學的關係最為重要,是訓詁學的得力工具,因為訓釋詞義,往往需要通過語音說明問題。凡是有成就的訓詁名家,無一不精通音韻學知識或本身就是音韻學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孫、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楊樹達、楊伯峻、周祖謨等。

音韻學是學習和研究古代詩歌聲律的基礎

中國古代詩歌很講究節奏和押韻,富於**感。特別是唐代的格律詩,為了極盡詩句樂感的抑揚頓挫、曲 音韻學

折變化之妙,有意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平仄兩類,規定了嚴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沒有一定的音韻學修養,對古代詩歌就無法做到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欣賞,學習不好,更談不上研究。

5樓:匿名使用者

音韻學是學習中國語言學的基礎,你說有什麼意義?就跟你出生了要有爸爸一個道理

英語語言學中音位學,音系學,音韻學和語音學支間的區別

音位學主要研究一個語言中的音位歸納問題及其組合方式和變化 音系學是在音位學的基礎上通過區別特徵和空格理論,將一個語言中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規則排列出來,形成一個語音的系統,如同一張張 問的還很深奧,為啥不直接問老師呢?語音學 音系學 音位學 音韻學,這幾個學科之間是什麼關係?語音學是最廣義的說法,就是研...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音韻學

唉,主要還在於現在這會需要吧,還有音韻學那門學問可不好學,那必須得有十分深厚的文獻功底,還要懂語音學,文字學 我是學文字的,學了2學期的音韻學,自己平時也看了不少書,總覺著欠缺 什麼,也僅僅是皮毛而已,甚至不及皮毛呢!總得來說就是那種學科在當下的環境中不被重視,且學科本身頗有難度不是一般人能學好的!...

音韻學字考求上古聲母系統採用了什麼辦法

採用了。1.經傳異文。比如詩經等。詩經 邶風 穀風 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禮記 檀弓下 引作 扶服救之。匍,中古並母 扶,中古奉母。然而上古 匍 中古重唇 與 扶 中古輕唇 的讀音相同,說明古無輕唇音。2.重文。莊子 逍遙遊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釋文 崔 撰 音鳳,雲 鵬即古鳳字。鵬,中古並母 鳳,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