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哲學與人生之後的感想,學習哲學與人生後你對人生有什麼感悟

2021-03-03 22:10:30 字數 5351 閱讀 6036

1樓:屠夫呆

哲學與人生

《哲學與人生》讀後感

最近剛看完一本名為《哲學與人生》的書,這是一位臺灣作者寫的書,這本書被列為「高等學校哲學通識教學指導專家推薦用書」,這位教授在大學開設「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17以來座無虛席,本書集作者數十年授課之精華,開宗明義地講述了哲學的有關知識,通俗易懂,無半點枯燥乏味之感。有人或許會問,「學哲學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

」的確,學哲學是不能當飯吃,但學了後卻能知道「吃飯是為了什麼?」以下有一些句子和段落看了後頗有感觸,摘抄出來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找到共鳴。

「人的經驗有時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現內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視野》

這句話太精闢了!一個人假設碰到一種情況或一種經驗,但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不知道這種情況和經驗是什麼,也無法去處理,沒有體會也沒有心得,更沒有感知力,不久以後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為對照,幾十年的人生雖然經歷很多,但用言語表達出來卻很少,對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無視,彷彿一生都是很蒼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樂和痛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視野》

在解釋這句話之前,先講這句話「文化有三個層次:器物層次、制度層次、理念層次。」那麼這句話和上面這句話有什麼關係呢?

打個比方,現代人都講究快樂,做什麼事都是以是否快樂為前提。物質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裡,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

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慾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裡輪迴。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優,也不改其樂」也能更好地證明了即使在物質極為匱乏的社會裡,人也是可以快樂的。顯然,人是否快樂和物質沒有關係。

經濟和科學屬於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

「至於教育,我們知道關鍵在於內涵而不在於程度。」——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視野》

這句話使我聯想起前不久在電視上**的那位從事教育工作的碩士生硬闖紅燈,不聽勸阻並阻撓民-警執法,還故意推桑民-警,最終被治安拘留的事件。不管是初中文化、大學文化、碩士生、博士生,哪怕是小學文化甚至文盲,這隻能說明一個人的學歷或教育程度,不能說明這個人的人品是按照學歷排列的,博士生的學歷最高,所以一定是很有文化,人品一等。教育工作所承擔的是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古人說,君子要三省吾身,其一就是「傳不習乎?

」意思就是,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處了麼?顯然,那位碩士生肯定沒有學到實處,更不知道她是怎麼教育別人的,中國的教育如果都落在這等人身上,後果真的很可怕。

我從小是被我外婆帶大的,我外婆有七個兒女,只有我外公一人養活全家,可以說我媽從小都過著這種清貧的日子,再說我外婆也沒什麼文化,最多隻能看看報紙而已。但她經常和我說,人要窮得有志氣,不要隨便要人東西,說話吃飯都要講禮數,當時雖然小,不能全懂。要知道,一個大人的言行舉止對於一個人的童年時期具有深遠意義,甚至可以影響成年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時間的長短,而是活得有沒有意義。意義是指」理解的可能性「。」——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視野》

這句話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甚至有點老套,不過往往越是在老套裡越能發現精髓的東西。隨著基因科學的不斷髮展,人的壽命可以長得無法想象,活到一兩百歲算是年輕的。有一個問題卻不能忽視,這樣活著有沒有意義,如果僅是生命的延長,意義何在呢?

意義是什麼?生命又是什麼呢?(人生感悟 ****

****.**)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哇!

是不是頭有點暈了,不錯,不要說你暈了,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都被這些問題搞暈了,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但至少有一點可以達成共識,那就是,意義不在於意義本身,也就是意義的結果,而在於創造意義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意義就沒有意義。意義在於過程。

「很多人不快樂,就是因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然而,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一個人在念中學的時候,人生的意義是要考大學;念大學的時候,人生的意義則是要順利畢業或繼續深造。

這樣的意義一直往後推延,最後總是要碰到結束,而在這個關卡上,不能在以一個具體的東西作為意義了(如賺到多少錢、當到什麼官)。這個意義是一個人在生命過程中無法達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內向尋找,也就是一種對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達成一種最高的、圓滿的境界。」——摘自第十三章《教育與自我》

所謂「最好總是要碰到結束」那就是死亡吧。一個人一生中會完成一件件有意義的事,難道當他死了後,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沒意義了麼?生命究竟有沒有意義?

你既然問了,那就一定有意義。很少人能達到圓滿的境界,但生命的意義不就是在追求圓滿的過程中麼!只有人才會有這樣的提問,才會有這樣的終極思考,動物不會,這就是動物與人最根本的區別。

學習哲學與人生後 你對人生有什麼感悟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已經交了麼?我們週五就交了

補充:老師告訴隨便寫

學習「哲學與人生」後的心得體會。

3樓:tony羅騰

一提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這些年輕人不禁想起在校時枯燥的政治課:老師在前面高談闊論,我們就趴在桌子上睡覺,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數還高,數學題至少還有幾個「書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馬列主義no way,no one!

當然,在校園的中愜意、浪漫了幾年的我們,終究會走出象牙塔,跌進這個複雜、快節奏的社會,每天在這個充滿金錢、利益的「江湖」中面對各種矛盾、處理各種關係。工作、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疲於應付的大腦如果不能將它們完全搞定,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出現,於是,惡性迴圈產生了。此時,我們是多麼希望有一雙洞穿一切的慧眼呀!

透過虛假的外在現象直見本質,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劍,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其實,我們最最需要的那雙慧眼、那柄利劍就在我們身邊——那就是哲學——確切的說就是我們一直認為最沒實際應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下面我就將自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體會的幾個知識點在生活中的應用作以簡單論述: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

有人說哲學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的時候,告訴你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好處、左有左的壞處、右有右的壞處。是的,哲學並沒有為我們指明向哪個方向拐,卻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權衡得失,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在你選擇了任意一個方向後,如果特別順利,你就應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痺大意,要注意陽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窪窪;如果道路比較泥濘,就要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且自己得到的鍛鍊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邊的風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沒有哲學的全面分析,我們這些急功近利的年輕人很可能會在遇到挫折後就匆匆折回,如果順利也罷,如果前途還不明朗那?

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這些或多或少的反覆磨去了不少;而且,我們在選擇了一條路後,往往會懷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們繞過的坑窪、磚頭絆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響了我們前進的速度。

同樣一件事情,你可以從消極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從積極的方面去看,關鍵是怎樣調整心態:例如,我們這些年輕人剛參加工作,不管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會多做一些工作,許多人便只是被動的抱怨,消極怠工;而另一些人則把它看作是一些學習的機會,主動積極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對單位、同事瞭解的渠道,或是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試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機會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哪,你的才華和能力恰恰是在這些小事中體現出來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無處不在,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辨證法的分析物件、辯證思維方法應用物件。成語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個硬幣,暗指什麼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都是這個意思。

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辯證的去看,這個道理誰都能理解,關鍵是自己身在其中時要清醒:順境時要冷靜、別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積極的等待(也就是一邊充電一邊等待),而且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4樓:手遊app開發

當然,在校園的中愜意、浪漫了幾年的我們,終究會走出象牙塔,跌進這個複雜、快節奏的社會,每天在這個充滿金錢、利益的「江湖」中面對各種矛盾、處理各種關係。工作、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疲於應付的大腦如果不能將它們完全搞定,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出現,於是,惡性迴圈產生了。此時,我們是多麼希望有一雙洞穿一切的慧眼呀!

透過虛假的外在現象直見本質,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劍,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學了哲學與人生,談談你的人生感想

5樓:果果ai媽咪

對待人生一些根本問題的回答都是與世界觀、歷史觀相聯絡的。共產主義人生觀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關於人生意義、價值、目的的基本觀點,完全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依據的。

首先,人生觀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對人的本質、人與自然關係的正確理解。正是在這個基礎點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共產主義人生觀奠定牢固的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世界的本質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觀點,使得馬克思主義在思考人的生命的意義時突破了歷來著眼於人的生物性和人壽長短的侷限。

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同於其它動物與自然的關係。人在自然界中處於一種特殊地位,原因在於人是能進行自覺勞動的創造性動物。人的創造能力使得人超越其它動物之上。

世界上只有人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人化的世界,創造了自然界本來不存在的東西。

談談學了《哲學與人生》後的收穫?作文

6樓:匿名使用者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

有人說哲學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的時候,告訴你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好處、左有左的壞處、右有右的壞處。是的,哲學並沒有為我們指明向哪個方向拐,卻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權衡得失,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在你選擇了任意一個方向後,如果特別順利,你就應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痺大意,要注意陽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窪窪;如果道路比較泥濘,就要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且自己得到的鍛鍊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邊的風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沒有哲學的全面分析,我們這些急功近利的年輕人很可能會在遇到挫折後就匆匆折回,如果順利也罷,如果前途還不明朗那?

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這些或多或少的反覆磨去了不少;而且,我們在選擇了一條路後,往往會懷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們繞過的坑窪、磚頭絆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響了我們前進的速度。

同樣一件事情,你可以從消極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從積極的方面去看,關鍵是怎樣調整心態:例如,我們這些年輕人剛參加工作,不管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會多做一些工作,許多人便只是被動的抱怨,消極怠工;而另一些人則把它看作是一些學習的機會,主動積極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對單位、同事瞭解的渠道,或是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試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機會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哪,你的才華和能力恰恰是在這些小事中體現出來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無處不在,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辨證法的分析物件、辯證思維方法應用物件。成語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個硬幣,暗指什麼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都是這個意思。

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辯證的去看,這個道理誰都能理解,關鍵是自己身在其中時要清醒:順境時要冷靜、別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積極的等待(也就是一邊充電一邊等待),而且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快幫幫忙哲學與人生期末試題答案,哲學與人生試題,簡答題,求大神幫幫我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符合。這個題考查的是我黨的思想路線 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哲學與人生試題,簡答題,求大神幫幫我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

哲學與人生價值觀有何不同,哲學與人生有何緊密的聯絡?

哲學與人生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人所認為的不同是沒有看清哲學的規律,所導致價值觀出現的問題並歸咎於哲學。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人生價值觀只是哲學的一個具體體現,人教版把馬哲分為辯證和歷史唯物主義,而後者又分為歷史觀和人生價值觀,人生價值觀物件是人與社會關係,而哲學物件是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 ...

學習《哲學與人生》你認為這門課對你的人生有些什麼幫助和啟示

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與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與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我覺得對自己個人成長非常有幫助。雖然這門課沒學過,但從字面上覺得這是門關於自己人生成長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