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文化對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2021-03-03 22:11:58 字數 4591 閱讀 4330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市場競爭激烈,需要主題文化。中國的旅遊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旅遊市場發展走向高度細分化和需求個性化。商家要想從多變的市場中取勝,必須推出極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其中特色的主題文化是賦予旅遊產品永存生命力的殺手鐗,是商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保障。

(2)個性需求差異,呼喚主題文化。旅遊過程是一種審美愉悅和審美情趣變化的心理消費過程,也是一種滿足生理需求的活動,以及一定社會培育出來的旨在滿足某種特殊人群社會需要的活動。遊客在年齡、職業、民族、生活習慣、文化水平、興趣愛好、經濟收入等方面均存在著明顯差異,導致其心理及生理需求存在明顯不同,因此,對旅遊產品需求方面也存在異同。

呼喚相應的主題文化,以滿足遊客個性化的多元需求。

(3)旅遊發展趨勢,渴求主題文化。旅遊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要不斷提高旅遊地吸引力,而旅遊地吸引力的大小就在於「異化」、「強化」、「精神」的力度,而這種異化基因、強化基因和精神基因所產生的效應就是旅遊所特有的作用。而文化又是這三種基因的關鍵所在,將豐厚的旅遊文化資源凝練和昇華,形成主題文化是旅遊發展的大勢所趨。

因此,無論旅遊度假區的具體形式是以民族文化為主,還是以休閒度假或科普、療養為主,未來必須是朝著主題化方向發展。

發展民俗文化型農家生態旅遊有哪些意義?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村鎮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古蹟和民風民俗。無論是寺廟、祠堂、戲樓、牌坊,還是社戲、美食、集市、花會,鄉野間左鄰右舍見慣不驚的東西,卻往往是城裡人眼中的新奇貨。發展農家生態旅遊中的民俗文化型旅遊,不但能夠使城市居民獲得旅遊滿足,也能使當地群眾充分的瞭解到本地特色民居、節慶、文化習俗為他們帶來的利益。

這樣,農民們才會自覺自願的保護「原生態」的文化景觀,從而使其持續發展下去。

我國農家生態旅遊今後應重點發展哪些方面?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可以預見,我國農家生態旅遊要走的路還很長。在總結現階段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特點、問題與趨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發展我國的農家生態旅遊。

(1)在發展主流形態上,將以「民宿」為主體的鄉村休閒度假作為農家生態旅遊的重要替代形式。

休閒度假旅遊是建立在旅遊基礎上的行為情趣,遊客通過身體放鬆、競技活動、藝術欣賞、科學好奇心和接觸大自然等方式,獲得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和精神滿足,產生美好感,實現人們學習知識、增進友誼、促進溝通、保健娛樂、追求獵奇、豐富個性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時,休閒度假旅遊還強調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增強人們愛護、保護自然的意識。因此,休閒度假旅遊有著與傳統的觀光旅遊不同的意義。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旅遊形式仍處在以觀光為主,兼有其他旅遊形式的發展階段。隨著我國旅遊行業的不斷髮展和完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越來越多消費者旅遊經驗的不斷豐富,人們對旅遊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未來我國旅遊市場的競爭最終將是休閒度假旅遊產品的競爭。

(2)在產業組織上,整合農村分散自發的農家生態旅遊形式,重點以發展基地型和規模化的農家生態旅遊為發展典型。

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發展較早的成都和北京郊區,是走連橫合縱的發展道路。中國農家樂發源地成都,其龍泉驛區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打破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使鄉村果樹迅速大片成林,眾多的農家生態旅遊成為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協作的一個鬆散集合體。鑑於此,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通過一定的方式改變土地分散化和農戶個體經營模式,實現農家生態旅遊規模化和經營管理的統一化。

(3)在產品特色上,通過整合挖掘農村地方文化,結合現代經營理念,在保證鄉土文化本土化、真實性的基礎上,實現經營特色的突破。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是農村旅遊的核心文化資源,對旅遊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我國的農家生態旅遊不能只停留在觀賞、採摘的表象繁榮上,必須走與文化旅遊相結合的道路。

因此,農家生態旅遊開發應在深度挖掘民俗文化、農耕文化、民間技藝等反映農村本土文化上下工夫,這樣才能既滿足旅遊者對文化的需求,同時也提升農村旅遊產品的文化品位。

(4)在發展模式上,強調主題性的發展。文化差異是產生旅遊吸引力的源泉,是保持永久競爭力的關鍵。主題文化之所以成為旅遊發展的潮流,也就在於它的本質是特色文化。

文化的雅與俗、新與舊、中與西,與主題文化的吸引力和產品的**毫無關係,關鍵在於文化的獨特性、惟一性和對口性。

發展我國農家生態旅遊有什麼重大意義?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202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2023年預計農村人均純收入大約在4500元左右,到2023年人均純收入應該達到10000元左右,這是一個巨集偉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農村發展除了「加強農村制度建設」和「積極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外,「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成為主要途徑。「現代農業」不僅僅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更應該是農村生活方式和農業生產觀念的改變。農家生態旅遊恰恰是充分利用農村資源開展的旅遊活動,其依託的資源主要是廣大農村地帶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農業資源等,而這些資源的所有者和創造者都是農民。

農民可以將一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經營性資產,具有投資少、風險小、門檻低、經營靈活的特點。農民作為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三位一體,勞動力與土地、資本相結合,自主經營,創造財富,從農家生態旅遊發展中直接受益,避免了傳統旅遊開發中因土地和資源被佔用而返貧或受益不均的問題。比如雲南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本是一個非常貧困的邊遠山區鄉村,梅里雪山景區開發以後,吸引村民參與景區服務,僅通過馱馬運送遊客,每戶年均收入就達1.

5萬元,最高的超過4萬元,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初步走上致富的道路。成都近郊的紅砂村,農民辦起農家生態旅遊,人均收入達5040元。

(2)有利於解決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在2023年初的**農村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解決「三農問題」,一是要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二是要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三是要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

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問題,它不僅關係到農村經濟乃至整體巨集觀經濟的發展,也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目前我國雖已有1億多農村勞動力走出農業領域,但仍有2億左右的剩餘勞動力,而且每年還要新增600餘萬。這些剩餘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技能缺乏、就業競爭力不強。

過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制約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發展農家生態旅遊可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農村就業壓力。旅遊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較低,數量多,受經濟衰退影響小,產業帶動功能強。與旅遊業直接相關的行業有24個,間接相關的行業有124個,能吸收較多的勞動力就業。

世界旅遊組織認為,旅遊業每增加一個就業崗位,能為社會創造6~8個就業機會,乘數效應極大。農家生態旅遊涉及的吃、住、行、遊、購需要大批的相關從業人員,這就增加了農民的就業門路,使農業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相比城鎮化轉移,這種轉移還可以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農田荒廢、農業邊緣化等問題。

事實上,農家生態旅遊對農村社會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它直接的經濟效益。

(3)有利於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從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農家生態旅遊不僅對第三產業中的商業、飲食服務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帶動

一、二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當地社群的發展。

我國農村以種植業為主,第三產業比例小,農業經濟效益較低。農家生態旅遊市場的興起,為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架起了橋樑,帶動了種植、畜牧、水產、蔬菜、花卉業的發展,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了農業、養殖、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之間產業鏈的相互延伸。如昆明西山區團結鄉,利用距昆明市城區較近、生態環境較好的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農家生態旅遊。

不僅帶動了全鄉糧食、禽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的流通和銷售,而且培育了一批「綠色養殖業」專業戶,加大了油葵、玉米、水果、蔬菜等新品種和種植現代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促進了袋裝野菜系列旅遊商品的開發和加工,發展了多家醬菜、果品、肉食醃臘加工廠,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和深度開發和加工的方向調整和發展。

(4)有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程序。2023年將實現「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的目標。中國長期以來實行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城市和農村「分而治之」,重城市、輕農村,城鄉差別持續擴大,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

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有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程序,縮小城鄉差別。首先,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提高城鄉間的財富轉移速度。農家生態旅遊的旅遊者主要是城市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城市旅遊者每次的旅遊消費平均在766元左右,按一半費用計算,接待1000人次的旅遊者,就會帶來38萬元的收入,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城市財富向農村的轉移速度;其次,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進一步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主觀上會推動農村**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本身就為農家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而旅遊的可進入性特徵客觀上也要求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獲取的旅遊收入又會反過來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再次,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對接。二元的社會經濟結構必然會形成二元的城鄉文化結構。通過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會加快城鄉居民文化的協調統一,有利於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

(5)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觀上促進了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化了環境。另外,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傳統民俗文化的迴歸與傳承。

農村開發旅遊,加強了水土保持,環境治理,帶動了農副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保護、開發利用和傳承民族歷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方面發揮了十分獨特的作用。如湖南省長沙縣黃興鎮加大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打造20平方千米的黃興山水園林新型城鎮,切實有效地改變了農村面貌。

目前農家生態旅遊有哪些形式,農家生態旅遊有哪些形式

1 傳統觀 bai光型。主要以不為du都市人所熟悉的農zhi業生產過程為賣dao點,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內附近容開闢特色果園 菜園 茶園 花圃等,讓遊客入內摘果 拔菜 賞花 採茶,盡享田園樂趣。2 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為重要特徵,在城內小區和郊區建立小型的農 林 牧生產基地,既可以為城市提供部分時鮮農...

農家生態旅遊商品有哪些特點,農家生態旅遊商品有哪些型別

農家生態旅遊商品的主要特點有 1 地方性。地方性是體現其特色的關鍵,主要內表現在地方性容的原材料 地方性的設計 地方性的文化內涵 地方性的藝術風格及地方性的包裝。2 環保性。生態農業旅遊商品要求在保證特色的前提下,使之無汙染無公害,符合環保 衛生的標準,品質更加優良。3 實用性。生態農業旅遊商品要做...

農家生態旅遊有哪些劃分標準,農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概念體系如何劃分

農家生態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活動近年來發展迅速,並已成為當代生態學界 旅遊學界和廣大旅遊愛好者共同關注的話題。但是,由於農家生態旅遊在理論方面尚未形成比較系統完善的體系,在實踐方面還處於自發和粗放階段,其分類標準或依據不同,所以,農家生態旅遊的型別也不盡相同。大致有以下主要劃分標準 按農家生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