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環境
條件為病害的三要素。植物病害發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環境條件不僅本身可引起非傳染性病害,同時又是傳染性病害的重要誘因,非傳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進傳染性病害的發生。
二者相互促進,往往導致病害加重。
植物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包括哪些方面?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植物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包括自然條件和栽培條件兩個方面。自然環境條件主要有:①物理的因素,如溫度、溼度、輻射、土壤、光照等;②化學的因素,如水分、氧氣、二氧化碳、礦物質、有機物、酸鹼度等;③生物因素,如抗菌、互動保護、共生、捕食等。
栽培環境條件是由人們的耕作和栽培,以及其他有關甚至無關的各種行為而造成的,例如施肥、排灌水、中耕除草、修剪、噴灑農藥,工廠排出的廢氣、廢液等。
對於植物傳染病來說,植物體本身和病原物都是在環境中生長和繁殖的。因此,植物傳染病的發生發展也離不開環境條件。例如荔枝霜疫黴病,在高溼度條件下病害可能嚴重發生,而在溼度低時病害就少發生或不發生。
對於植物非傳染病來說,由於某些條件不適宜,超出植物的適應能力或者忍受能力,引起病理變化而成為一種病原,所以其發生並不是感病植物與病原孤立起作用,環境條件也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柑橘果實日灼病,是由於高溫烈日暴晒引起的,如果土壤乾旱,會加重其發生,反之則會減輕發生。
病原、感病植物和環境條件是植物病害發生髮展的三個基本因素,病原和感病植物之間相互鬥爭是在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的。這三個基本因素對於不同病害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主次關係可能是不同的。有些病害的發生,病原起決定性作用;有的病害的發生,感病植物或環境條件可能起著決定性作用。
認識植物病害發生的三個基本因素以及在病害發生過程中的主次關係,有助於制定防治策略。
現代植物病害發生的特點有哪些?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目前植物病害是植物生長最複雜多變而難以克服的影響因子,是一全球性的自然災害,其種類很多。最有名的是1845—2023年歐洲暴發的馬鈴薯晚疫病,其中愛爾蘭島受災尤重,馬鈴薯幾乎全部被毀,使以此為食的800多萬居民中,數十萬人處於飢餓和營養不良,100多萬人背井離鄉逃往美洲。2023年孟加拉由於水稻胡麻斑病而使稻穀歉收,發生嚴重的饑荒,死亡200多萬人。
植物病害還限制了某些作物的種植,如荷蘭榆病毀滅了美洲的榆樹,慄疫病使得美洲慄在北美消失,咖啡鏽病造成斯里蘭卡不能繼續生產咖啡,改種茶樹,從而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馳名中外的新疆哈密瓜受病毒侵染後,含糖量降低,品質變劣。人、畜食用了某些發病的植物後會中毒。
防治植物病害,會增加人力、藥械等方面的投入,這樣不僅提高了生產成本,還可能造成環境汙染。
以病毒病為例,植物病毒病素有植物癌症之稱,屬侵染性病害。迄今全世界已被確認的植物病毒就有990多種,與未知病毒相比,被人們描述的還只是個小數,如以每種植物平均被一種病毒感染(實際上許多植物往往可被多種病毒感染),那麼自然界中有多少種植物就可能備有多少種病毒。其中,大部分病毒的致病力都比較強,可想而知,國內外植物病害發生形勢是多麼嚴峻。
全球農作物遭受病、蟲、雜草為害的損失高達總產值的35%。以美國為例,每年農作物損失總額約佔總產值的37%,其中12%為病害所致。每年僅由於作物病害一項造成的損失就達91億美元。
2023年全世界僅禾穀類作物由於病害造成的損失高達238億t,約佔全年產量的14%。
近年來農業產業結構的深刻調整,給種植業帶來巨大的變化,加上耕作制度、氣候條件、水稻品種等的變化以及人為不合理或過分干預等影響,我國植物病害的發生頻率和為害程度上升,導致防治難度增加,一些病害已呈持續暴發、突發之勢,損失慘重,重者田塊絕收,成為阻礙農業生產發展的突出問題。如水稻條紋葉枯病在我國至今仍呈上升趨勢,2023年以來,該病在水稻區發生逐年加重,現成為影響水稻生產的最主要的病害。2023年該病在江蘇、河南等省市的一些地區大範圍暴發。
2023年又在江蘇大暴發,全省發病面積超過66.7萬hm2,佔水稻總面積的34.5%,給水稻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2023年該病在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雲南全面大流行,發病面積在333.33萬hm2以上,其中僅江蘇省發病面積即達157.13萬hm2,佔水稻總面積的79%。
有的地方對於病害的新變化,未能及時採用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技術,僅靠化學防治手段,引發一些負面結果,如致使病害出現抗藥性、生態環境遭到汙染等,導致病害為害持續加重。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頻率明顯上升,年均發生面積超過20世紀80年代約1/3,暴發的病蟲種類和次數增多,防治難度加大,損失加重。我國是農作物病蟲災害較猖獗的國家之一,有害生物常見種類有1600多種,常年致災種類幾十種。
據報道,我國僅農作物病害就有742種,這些病害與其他有害生物一起在20世紀80年代平均發生面積1.87億hm2(次),在不防治的條件下,平均每年造成糧食損失15%左右,棉花損失20%~25%。在20世紀90年代損失明顯加重,平均發生面積達2.
48億hm2(次),較20世紀80年代增加了33%,在積極防治的情況下,每年仍損失糧食150多億kg,棉花3億多kg。在此期間,小麥條鏽病、小麥赤黴病、小麥白粉病、稻瘟病、稻麥紋枯病、棉黃萎病、玉米病毒病等病害相繼暴發流行,導致農作物大面積減收、失收甚至絕收。
如何理解病害三因素的關係
4樓:依舊秋之美
病原、感病寄主和環境條件是植物病害發生髮展的3個基本要素,病原和感病寄主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在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的,這3個要素的關係被稱為植物病害的三角關係.
人類的生產和社會活動也對植物病害的發生有重要的影響
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經過自然選擇呈現一種平衡、共存的狀態,植物和病原物也是這樣。
不少病害發生是由於人類活動打破了這種自然生態平衡造成的,如耕作制度改變、作物品種的更換、栽培措施變化、沒有嚴格檢疫情況下境內外大量調種而造**為引進危險性病原物等等。在植物病害發生髮展過程中人的因素是重要的,因而有人提出植物病害的四角關係,即除病原、感病寄主和環境條件外,再增加人的因素。
實際上,在植物病害的發生發展中病原與植物是一對矛盾,其他因素都是影響矛盾的外界條件,人的因素只是外界環境條件中比較突出的因子而己。從這一觀點出發,植物病害發生的基本因素還是病原、感病寄主和環境條件。
防治植物病害必須重視環境條件的治理,使其有利於植物抗病性提高,而不利於病原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減輕或防止病害發生。
病害能夠發生的3個條件,也就是病害的三要素指的是
5樓:泰山有機
首先要有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其次需要適宜的溫度、溼度。
6樓:農民種地掙錢
發病原因、病理程式、危害性
在植物病害流行三要素中,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環境三者中,哪一要素作用大?為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環境,, 在適合病害發生髮展的環境條件下,在一個時期或一個地區內,病原物由氣流傳播,再侵染頻繁,而引起了病害的大量發生,不僅是發病率普遍,而且發病程度也嚴重,這種現象叫做病害的流行。而經常引起流行的病害,叫做流行性病害。
8樓:匿名使用者
環境,因為沒有環境的提供條件,病害就沒有流行的基礎
常見的植物病害症狀有哪些,植物病害病毒引起植物病害症狀有哪些
作物病害的常見病狀歸納起來有五大類,即變色 壞死 萎蔫 腐爛和畸形。1 變色作物患病後區域性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綠色。如葉綠素受抑制或破壞,出現褪綠和黃化 花青素形成過盛,葉片變紅或紫紅,呈現紅葉 有的葉片黃綠相間,呈現花葉等。2 壞死作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受到破壞而死亡。作物發病後最常見的壞死是病斑。病...
植物病害的發生必須具有哪些病變過程
植物病害的發生必須具有病理變化過程 簡稱病變 即植物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襲或不良環境的影響,往往是先引起生理機能的改變,如細胞死亡 組織壞死和形態改變等,最後在外部出現不正常狀態,如斑點 腐爛 萎蔫等。植物病害的重要特點是植物與病原相互作用的持續性,即有一個病變的過程,如風 雹 昆蟲等機械損傷造成的傷...
植物細菌病害有哪些,植物病害的種類有哪些
根據病原生物型別可分為 真菌病害 細菌病害 病毒病害 線蟲病害以及寄生植物病害等。根據病原傳播方式可分為 種傳病害 氣傳病害 土傳病害和介體傳播病害等。作物病害的常見病狀歸納起來有五大類,即變色 壞死 萎蔫 腐爛和畸形。1 變色作物患病後區域性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綠色。如葉綠素受抑制或破壞,出現褪綠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