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西風在中國文學和西方文學中各指什麼

2021-03-03 23:06:45 字數 5626 閱讀 2000

1樓:子牛甫

朱自清散文《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可見東風為春風。東風還有比喻革命的、進步的推動力量或氣勢,**《滿江紅》」喜東風浩蕩海天寬,西風落。」西風在此被喻為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李白《長幹行》「八月西鳳起,想君發揚子。」八月算是秋天了,故西風為秋風。文革時期西風用來比喻主義國家敵對勢力,賀敬之《偉大的祖國》「:

「看牛鬼蛇神,正節節潰敗,東風浩蕩西風衰。」在雪萊筆下西風,原本象徵當時的革命像西風一樣戰勝一切。今多象徵一種無處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種打破舊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風精神。

2樓:匿名使用者

東風是一種保守,西方是一種開放。

風,一種嚮往的代名詞。

中國詩歌中的「西風」和外國詩歌中的象徵意義有事麼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o(∩_∩)o...你看紅樓真是仔細啊。

如果只是指這裡的西風的話:寒風吹盡復春來,而我的愛人,明年的春日,我兩邊可再見。

用西風來比喻,漫長的冬日,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痛苦。

如果要說中國詩歌中,「風」「西風」的象徵的話,就要具體分析了。

1:「吹面不寒楊柳風」象徵:和諧、自然、美麗2: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象徵:生機,活力3:「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象徵:

豪邁、慷慨4:「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象徵:欣喜得意在《西風頌》裡邊得「西風」象徵意義是:

革命!先來看看寫作背景吧:2023年歐洲各國的工人運動和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其中,義大利和希臘,民族解放運動方興未艾,歐洲,山雨欲來風滿樓。

其實,還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o(∩_∩)o...

4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因素不同,東方秋冬刮西風,西方春夏刮西風

所以一個象徵悽苦,一個象徵希望

5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具體分析的很好,但是總體來說,中國詩歌中西風總是較為憂傷悲涼,而西方由於是西風帶來降水並且代表春天,總是有美好向上的含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 的西風 是來自內陸的 帶來雪 帶來冷風 等不需要的壞東西

西方 的西風 是來自海洋的 帶來暖風 帶來降水 等很需要的好東西

中國文學和西方文學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學和西方文學相比,大體上說,西方文學顯得直截了當、率性任真,中國文學則委婉曲折、含蓄深沉;西方文學傾向於鋒芒畢露深刻廣大,中國文學則傾向於綿裡藏針機智微妙;西方文學尚一瀉千里的鋪張,中國文學則尚尺幅萬里的濃縮。這種審美觀在總傾向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有人根據藝術對世界的審美關係的不同,將藝術分為表現的和再現的兩種型別。

再現的藝術力求按照感知和認知的方式客觀地、準確地反映現實世界,使現實世界的表象與藝術的意象達到一致和重合;而表現的藝術則是以心靈外射的方式,根據主觀的意願拆碎現實表象的固有的常態的組合並重新加以組合。

8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如果你需要的是膚淺明瞭的回答,則是一個是中國的一個是西方的。如果深沉透徹的,你還是找一個留過學的來給你講比較有發言權。

西方文學和中國文學有哪些區別?

9樓:悅昶博榮

在研究中、西文化差異的選題上,不少學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乃至畢生的精力去進行深入而細緻的研究。向西方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西方,為全球一體化的思維格局作出了不朽貢獻。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從不同角度向我們介紹了西方文化特徵和藝術思想的構成。

對我們瞭解外埠世界,瞭解西方文化的審美理念,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鑑的理論依據,為我們研究自己民族的審美理念和融入西方審美思想對我們的賞石活動具有十分積極地意義。

這是一個大題目,它涉及到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世界各個民族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生活習慣,物質條件,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光照時間等眾多因素,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和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本文旨在就審美意識方面作點闡述,願它能對我們的賞石活動有點積極意義。

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區域,確有潛意識領域的存在。這種奇特的潛意識功能的發現,不僅校正了以往無法解釋的神話觀念,而且更科學的解釋了人腦進化的客觀規律。

人腦的這種潛意識領域,可分為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沉積,理論上把它區分為種族潛意識和個體潛意識兩大類。據w.薄萊爾的實驗報告表明:

人的感覺能力有一種連續性。新生兒在出生之前大腦中就寫上了複雜難讀,甚至不可辨認的特殊記號。這種記號是來至遠代祖先的許多感覺刻痕,有人便稱其為種族潛意識或曰遺傳基因。

個體潛意識則是人的後天所有經驗和理性意識在大腦層皮留下的記憶痕跡,是現實生活中對人影響最深刻,觸動最大的歷史事件存留的痕跡。這些庫存在大腦層皮中的所有記憶,會在潛意識中留下一觸即發和條件反射的不同反應,並主導著人的所有行為意識。

中國的奇石鑑賞家和藝術家,應該是對事物感受能力比較敏感並具有超前審美意識的一類。當他們在現實世界裡看到某種事物最初的原貌時,會因此發生很強烈的情感活動。雖然還無法從科學的理論上解釋對某一事物的思考能力,但我們完全可以肯定的說:

他們對事物的感知能力與一般人是有所不同的。當他們發現有一種特別而又值得注意的物質現象時,便熱心而好奇的攝取到自己的心靈中來。從最初感覺的那種獨立形象,經過潛意識的孕育培養,再與其它事物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創造出思維典型。

這種典型思維的意義是鑑賞家以前觀察到事物現象的再現。

一種物質現象,如果它可以形成並表現時代的審美動機,他們便能擺脫個體狹窄的認識圈子,對整個物質現象投射以格外的審美注意力。能夠強化自身的活動意向,並去認真觀察、體驗、捕作和揭示自己時代的審美特徵,將這些現象納入自己的視野,從而構成整個審美創造活動中穩定而完整的實際內容。同時,在審美個性的整體結構中,比較穩定而又差異較大的則是鑑賞家對觀察,感知、分析、想象的不同層面而有所不同。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壤裡,不可能開放出古希臘時期那種表現人體健美,體格強悍,袒露胸腹的藝術之花。也不可能有象維納斯那樣裸露肌膚的女性形象和像大衛那種全裸的男子雕像。西方的藝術創造是一種入木三分的細膩肌肉塊狀和骨骼關節靈活的直觀再現。

東方藝術則是充分利用外在條件的包裹意象影射著人體內在的那種氣質和想象。中國的人物畫和雕塑從一開始就沒有一個標準的比例,歷史上沒有一件作品可稱為正比和採用**分割的科學方法進行藝術構思。直到近代,西安兵馬俑的出現才讓我們見到了二千多年前人物比例的正確性。

但依然是重甲包裹,服履靴形。即使這種比較科學的人物比例,也沒有被後來的藝術家採納。在中國封建社會裡,藝術家不可能親見直觀的人體,更不允許宣洩***術的原形。

說到底,是對人體美的藝術形象不懂和禁忌。在中國禮教中,女不露皮,男不露臍的教化,成為一種約束人的意思行為,禁忌自我瞭解的桎梏。在中國歷史上認為大逆不道的事,在西方,從他們的祖先開始就已經習以為常了。

只是到了近代,中國美術界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精華,似乎重新認識到了人體是世間最美的一部分?

自從藝術人體在我國小範圍開始運用,始終步履艱難,障礙重重,更是直接怒斥為色情和黃色的渲染。這種對人體自身神祕化的教化結果,導致民族的另類更希望解開這個謎團的主動進攻。人們越是見不到真的人體,越是表現出對未知領域的渴望,尤其是最隱蔽的***官,便成為中國另類最強烈的報復物件。

所以,中國人罵人最惡毒最醜陋的語言,莫過於對男人女人的***攻擊。我們所知道外族惡毒語言的攻擊只是強調人格智慧的低下和愚昧,他們即使罵人也似乎不像國人如此醜陋和腥嗅。

近二十年來,中國境內***術和那些被稱為**的東西多了起來,人們也似乎習以為常了。從最初讓男人們的圓目咋舌,女人們的羞巾捂面發展到現在,似乎也對人體這一最美部分的理論開始有某種程度的認可。

西方繪畫是在畫布上用顏料反覆塗模出光影和透視效果。中國繪畫則是在一張白紙上充分利用虛幻而簡略的手法概括具象和景深。中國的文字是一字一意的肯定人類活動印跡,並作為一門獨立的書法藝術進行欣賞,直至解讀遠古的原始文字。

西方則是用二十幾個字母反覆拼湊來反映人類的社會活動。這些拼音出來的東西,有些用語的意思,時過境遷,後來者就不解其原始的含意了,這一點在不少文章中都得到證實。中國的語言習慣多采用隱喻,含蓄,委婉,曲折的方式表達重要意思。

西方則是直接,生硬,高亢,直白的強調重要內容。中國人一個眼神,一句用語的輕、重、緩、急都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西方人則全然不解其意。這當然與生活習慣,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

從這些差別中我們可以想象:東、西方的原始初民們,主動和被動的感覺物件,是帶有某些真實和想象去認識更加符合原生形態的表現。物的美醜是依據它與人的關係來決定的。

人們會透過這種感覺自然形式所表現的意志,情感和願望,不斷尋找那些與自身相關的審美感覺。這種精神需求的強烈願望,誘發了當代中國社會的書法熱,詩詞熱,收藏熱等曾經失落的文化現象。

東、西審美意識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文化藝術和意識形態。文學、詩歌、戲劇、電影、舞蹈、繪畫、雕塑、建築,美育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都有太多的不同。一部偉大的文藝作品,並不因為個人的禍福而顯示,只有當它能為整個人類服務時才顯得偉大。

一種文化現象的發生和發展,是人類長期審美實踐的產物。人的審美知覺在漫長的審美實踐中逐步形成和提高,並通過種族的遺傳而獲得。人腦的很多資訊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是自己種族的經驗經過無數次反覆存留下來的生理痕跡,它組成各種無意識的原型,併成為人人生而有之的天性本能。

審美物件一旦將人腦中那些潛藏的原型喚醒,就可以憑藉經驗,聯想,本能地獲得這種原型的審美感受。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經驗型的民族,我們的思維也同樣是一個經驗型思維。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孕育出來的意識形態,都會有意無意的排斥和拒絕外來文化的侵擾是不足奇怪的。

中國的盆景藝術和賞石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獨樹一幟的背後,矗立著強大的民族背景。她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因素。是民族心理制約以及獨特的民族文化土壤所培育的。

中國的哲學思想,是以中庸謙和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兩忘推為至高。西方人的基本態度卻是物我對立。在對立思想的支配下,西方人很重視對事物的客觀認識,用概念化推理演繹出把握物件的思維發展到用實驗剖析事物本身,重視對物體本身的實體效果,從而揭示事物規律的理性認識。

在審美思想中更強調人為因素和量化微觀。

我們通過以上分析,不能武斷和片面的說孰優孰劣,東、西兩大不同型別的文化系統經過猛烈的撞擊之後,初步形成一種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趨勢。中國先進的知識份子,在近代的一百多年裡,引進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並用以指導中國的社會實踐,已經被實踐證明了很多正確性。西方的審美觀念也給中國的藝術創作帶來了勃勃生機,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進步。

中國的審美觀念也逐步被西方人接受和喜歡。喜歡漢學和漢字文化的外國人到中國留學的人也逐步多了起來。近代時興的盆景藝術和賞石文化也通過不同渠道打動著西方人緊閉的心扉。

竟管他們賞玩的風格跟中國不一樣,但他們卻從中國人那裡學到了與自然和諧的良好習性。

人類為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境界和自由無羈的生活方式曾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每個人的審美心理結構中,無不融入太多的悲劇意識。這種意識的根源是人類歷史上很多美好的東西曾遭到人為的壓抑和摧殘。

世世代代的理想之夢被嚴酷的現實擊碎之後,那種油然而生的悽迷美,能引起整個人類社會的共鳴,這種審美理念讓我們得到了某種心理上的補償和平衡。

人的認知思維具有同化、順應兩個對立而又統一的矛盾。同化是把客體納入到主體中去融合。順應是主體對客體的主動,揉合原有審美物件的功能當然易於為物件所同化。

這種同化和順應的最終結果,只能是在量上豐富了原有物件的審美水平。文學家,藝術家和與之相關的鑑賞家應該擔負起提高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的使命。歷史上任何一部青春永駐的不朽之作,總是不斷滿足那個時代的審美需求,從而超越了歷史的侷限,永不過時的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中國文學包括什麼,什麼是中國文學?中國文學包含哪些???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 中國當代文學 以上是時間分類吧 文學包括 散文 詩歌 戲劇 這好像是類別的分類文學包括浪漫主義文學 現實主義文學 這是啥分類 忘了 我想這些應該最能夠表達了 編輯本段 世界名著選錄 中國 000.聖經 指的是正統 儒家十三經 即 周易 詩經 尚書 周禮 儀禮 禮記 左傳 ...

請問中國文學原型有哪些,與西方文學原型有何差異

從古代的文言文到現代文中,大多都是在告訴一個讓人有懷疑性的文筆,但是有 內時的議 的容批判較多,例如魯迅先生的,他就是利用文章來批判當時的社會,在西方文學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激勵人的一些文章,例如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就是中西的文化特點!中國的現代文學我從一個偏僻的角度來說吧,在像 論語 道德經 ...

中國文學發展的幾個階段及特點,中國文學自古至今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建議你去閱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在網上搜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太麻煩了,你問的問題的答案可以編成一本書。囿於水平有限,對此我無能為力,希望有高明之士能幫你。5分太少了 這是一部文學史 如果不復制,叫我怎麼回答你 寫 看魯迅全集裡面有 中國文學自古至今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代文學 先秦至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