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dnkjt精通
中華文化的立場是什麼呢?我覺得中華文化在地球上是有最悠久的歷史的。四大文明古國中。
只有中國優秀的保持了下來。現在的中國一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優秀的。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守什麼立場
2樓:匿名使用者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中國文化是什麼?
3樓:樑志愷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澱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區分的,中國古代文化主要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對文化時代的劃分。
而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侷限於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係問題。
擴充套件資料:
中華文化的五個特點
一、漢字文化
第一個是漢字的閱讀、書寫和通過漢字思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除了極少數,像中國雲南納西族的東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漢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著直接的聯絡。
漢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這個在古代中國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說法,這就是最基本的漢字單位「初文」。這是古人通過影象,直接描繪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這些字不夠,就加上會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標誌意義的符號。
比如說刀口上加上一點,就是「刃」;爪放在樹上,就是「採」;牛被關在圈裡面,就是「牢」。會意還是不夠用,就加上聲音,成為形聲字,比如說江河松柏等等。基礎的漢字主要是這三類,當然六書有六種,但主要的是這三類。
大家可以看到這三類,基礎都是形。
因此,用漢字來說話、思考、閱讀、書寫,就會帶來很多特徵,可能會有一些重感覺重聯想、但語法相對簡單的特點。
二、家國的社會結構
第二個特點,是「家、家族、家國以及在這一社會結構中產生的儒家學說」,這是非常有影響的。簡單地說,這裡其實就是兩個原則,一個是「內外有別」,父母夫妻之間,分內和外,也就是說,女性的親族和男性的親族,等級遠近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黨,同姓。
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黨,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爺爺奶奶是內,在古代中國,是分得很清楚的。
三、「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漢族中國文化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樂皇帝、雍正皇帝不約而同講過幾乎相同的話,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說,儒家管社會治理,佛教管精神修養,道教管身體修煉,三教看起來蠻融洽的。
其實從歷史上看,這個道理很簡單,在中國,佛教道教沒有絕對性和神聖性,所以很難看到宗教之間的辯論,也不大會有宗教之間的戰爭。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四、陰陽五行的樸素世界觀
第四個是中國最有趣的陰陽五行。五行有兩大原則。一個是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是相生的輪迴;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是相剋的輪轉。
第二個原則是,五行可以串聯萬事萬物,比方說,五行可以配五方,東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黃;可以配五聲,宮商角徵羽;還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鹹等等。
把萬事萬物連成一個大網路,這是我們先人對宇宙萬事萬物認識的知識基礎,大家現在學了科學,對這個有懷疑,但是在古代,這就是我們理解世界最關鍵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產生了一整套知識和技術。
五、中國的天下觀念
第五個是中國天下觀念,中國古代的世界觀跟其他國家和民族很不一樣。古代中國人的宇宙想象叫做「天圓地方」,就是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圓的,像斗笠一樣,地像圍棋棋盤一樣。
古人想象天的中心在北極。古人夜觀天象,視覺裡天在轉,地不轉,因此「天道左旋」,當面朝北的時候,天是朝左轉的,會感覺有一個地方始終不動,這就是北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極點。
4樓:n尼古拉斯_過兒
中國文化是華夏文明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中國文化的核心是道;中國文化本質是具有民族特點。
其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
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是人類無比
的瑰寶。
中華文化這個題目太大。簡單地說,就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儒、道、佛」三家社會教育理論。他們不是宗教,而是社會教育,是「道」。
其理論著作分別彙集在《十三經》、《道藏》和《大藏經》裡。宗教這個詞是100多年前才從西方國家傳入中國的。
傳統文化的根本點是教育人要「孝」,從「孝」發展成「五倫十義」、「五常八德」,從而成為儒家所說的「君子、賢人、聖人」,再進一步成為道家的「仙人」,再進一步成為佛家所說的「羅漢、菩薩、佛」。
「所謂文化,簡單地說,就是文治教化。文化表現於事理方面,則為倫理、道德、法律、宗教、科學、哲學、文藝、史學、風俗、習慣、教育,乃至政治、經濟等等,可以說人類一切生活活動範圍的綜合體就叫做文化。什麼是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的特質為倫理、民主、科學。文化既然是人類整個生活的綜合體,為什麼……只提出這三者為中華文化的特質?因為除這三者之外,其餘的好像沙與一塊塊的石子,而我們中華文化,卻像水泥一樣,能夠將沙和石塊凝結成一個整體。
東方與西方文化特質所不同之處,以近代來說,近世紀可以代表西方文化的是科學技能,中世紀代表西方文化的是宗教。科學技能發展到今天,人類物質生活的享受,可說已很滿足了。不過人是有情的動物,且為萬物之靈,除了物質的享受以外,更需要精神生活。
西方人的精神生活是宗教,教徒們崇拜神聖,然各宗教之神,事權亦有差別,譬如猶太教的上帝的是主持正義,同時以懲罰惡人為事。伊斯蘭教的上帝,除了懲罰惡人之外,還要賞賜善人;同時一切教徒在回教上帝之下是平等的。耶穌教的上帝和前教稍有不同,他是仁慈的、博愛的,主張寬恕他人,而自己所表現的卻是非常謙卑。
所以西方人的精神生活可以說是以宗教為中心。我們中華文化自古以來,所表現的都是外儒內佛,這是中華文化與西方不同之所在。所謂外儒,就是說中國社會向來是以倫常為中心,也就是我們社會能夠存在而不被時代所淘汰,就是因其本身就有團結的力量。
五倫從最小的範圍說是夫婦,再擴大就是家庭,家庭裡面有父子、兄弟;家庭以外是社會,社會則有君臣、朋友。五倫是我們中華民族團結的根本,而以五常仁、義、禮、智、信為道德的基礎;也就是說,倫常是中國人的人格;具備了這五種常道,就是取得了人的資格;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因為人具備了倫常大道。這是表現於外者。
而國人內在趨向則多為佛,佛教傳到中國大概有一千
七、八百年的歷史,到現在可以說已經純粹變為中國的佛教,而和印度佛教不同;也就是說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已和中華文化融合為一體。佛教的內容不是崇拜神,也不是崇拜上帝;佛教承認宇宙之間有神,也承認有上帝,上帝與我們的關係,在佛法上講是平等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好像中國國民見到外國元首,他雖管不著我們,然必待之以禮。我們對鬼神的態度亦復如是。
對於上帝應當恭敬,人與人之間要有禮貌,人與神之間也應有禮貌。人對於上帝當然也應該有禮貌,也就是對於一切鬼神都要尊重,因為他也有佛性。佛教所謂佛性,就是每一個人本身所具有的智慧德能。
這種智慧德能是平等的,不但眾生平等,眾生與佛也是平等的;現在所講聰明才智的差別,不是智慧德能有差別,而是對於宇宙人生的迷惑有深淺不同;迷惑深的就較愚,迷惑淺的就較聰明。所謂『佛』,就是他將迷惑斷盡了,而本有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復;反之,迷而不覺,就稱為眾生,也可以說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迷惑顛倒的佛。所以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很受國人歡迎,就是佛教教義在於啟發我們自己本有的心智。
剛才講文化像一般散沙一樣,必須有一種東西把它凝結起來,這種東西就是倫理—『五倫定分』,『八德交感』。人在社會上首先要決定名分;名分決定以後,就有應享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所謂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任何一個人都具有這些名分;在家庭是怎麼樣的身分?
在社會上是怎麼樣的身分?在某一個所在身分變更,義務也隨之不相同了;因此,五倫具有十義:夫義婦聽、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長惠幼順,此謂之十義。
這就是說,做丈夫的必須守道義,做妻子的一定要順從;做父母的一定要慈愛,做兒子的必須要孝順;所謂君臣,並不一定是臣子對君王,而是領導階層與被領導階層;譬如經商開店,老闆就是君,夥計就是臣;領導人一定要仁惠,被領導的人必須盡忠。所以五倫有十義,各有各的義務,各人有各人的本分上應該做的事情。譬如忠孝仁愛都是屬於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基礎。
倫理的重心就是孝,中國自古即系以孝治天下;在家庭孝順父母,離家庭以外,化孝為忠,就是孝於國家,孝於民族。孝之為道,其大無外
6樓:霽雨若初
1、傳統節日:
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大年三
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元日)為代表等。
2、中國戲劇:
崑曲、豫劇、湘劇、京劇、皮影戲、越劇、川劇、黃梅戲、京戲臉譜、地方戲等。
3、中國建築:
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臺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故宮(紫禁城)、頤和園、布達拉宮、平遙古城、喬家大院、蘇州園林、杭州園林、十里長亭、長城、天壇、鳥巢、水立方等。
4、漢字漢語:
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5、傳統中醫:
中醫、中藥、《黃帝內經》、《鍼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等。
6、宗教哲學:
佛家、道家、儒家、陰陽家、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燒香、拜佛、蠟燭等。
中國文化的三大精神是什麼a,中華文化一般是怎麼考?考些什麼
d試題分析 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密不可分,但是二者是有區別的,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熔鑄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所以正確答案選d。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財富。這體現的哲理是 a 整體和 a試題分析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
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閱讀答案,中華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費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處之道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關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正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期待。節選自 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有刪改 1.關於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 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後,通過借鑑比較,更能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優越性。b 強勢文...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應為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中華民族精神蘊涵於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c.民族精神 中華文化自然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了,它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精髓應該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為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必須從它的民族精神開始發源和擴散的,才能不斷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