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冰山雪蓮
故宮[2]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佈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
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
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
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
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北京故宮建築分佈示意圖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巨集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
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佈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巨集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伕役百萬。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巨集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同時,為了修建故宮,北京故宮鳥瞰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嶺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區。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
十、幾百噸,如現在保和殿後簷的臺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 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標誌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站在高山上看故宮,根本看不到一個窗戶,是為了防止刺客找路。大門前有兩個鐵缸,是防火的,裡面盛滿了水。冬季為防止缸內的水結冰,還在四周墊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燒烤。
以《故宮》為代表說說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
2樓:匿名使用者
在世界建築體系中,中國古代建築是源遠流長的獨立發展的體系。該體系至遲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風格優雅,結構靈巧。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7個時期。
直至20世紀,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結構和佈局原則,而且傳播、影響到其他國家。
特點 從構造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歸納為7項:①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形式,以此為骨架,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築風格。②保持構架制原則。
以立柱和縱橫樑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樑架,使建築物上部荷載經由樑架、立柱傳遞至基礎。牆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載。③創造斗栱結構形式。
用縱橫相疊的短木和鬥形方木相疊而成的向外挑懸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橫樑間的過渡構件,還逐漸發展成為上下層柱網之間或柱網與屋頂樑架之間的整體構造層,這是中國古代木結構構造的巧妙形式。④實行單體建築標準化。中國古代的宮殿、寺廟、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單體建築結合配置成組群。
無論單體建築規模大小,其外觀輪廓均由階基、屋身、屋頂3部分組成:下面是由磚石砌築的階基,承託著整座房屋;立在階基上的是屋身,由木製柱額作骨架,其間安裝門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結構屋架造成的屋頂,屋面做成柔和雅緻的曲線,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蓋著青灰瓦或琉璃瓦。單體建築的平面通常都是長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況下,也採取方形、八角形、圓形等;而園林中觀賞用的建築,則可以採取扇形、字形、套環形等平面。
屋頂有廡殿頂、歇山頂、捲棚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形式,每種形式又有單簷、重簷之分,進而又可組合成更多的形式。⑤重視建築組群平面佈局。其原則是內向含蓄,多層次,力求均衡對稱。
除特定的建築物如城樓、鐘鼓樓等外,單體建築很少露出全部輪廓。每一個建築組群少則有一個庭院,多則有幾個或幾十個庭院,組合多樣,層次豐富,彌補了單體建築定型化的不足。平面佈局取左右對稱的原則,房屋在四周,中心為庭院。
組合形式均根據中軸線發展。唯有園林的平面佈局,採用自由變化的原則。⑥靈活安排空間佈局。
室內間隔採用槅扇、門、罩、屏等便於安裝、拆卸的活動構築物,能任意劃分,隨時改變。庭院是與室內空間相互為用的統一體,又為建築創造小自然環境準備條件,可栽培樹木花卉,可疊山闢池,可搭涼棚花架,有的還建有走廊,作為室內和室外空間過渡,以增添生活情趣。⑦運用色彩裝飾手段。
木結構建築的樑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發展成中國特有的建築油飾、彩畫。常用青、綠、朱等礦物顏料繪成色彩絢麗的圖案,增加建築物的美感。以木材構成的裝修構件,加上著色的浮雕裝飾的平棊貼花和用木條拼鑲成各種菱花格子,是實用兼裝飾的傑作。
北魏以後出現的五彩繽紛的琉璃屋頂、牌坊、照壁等,使建築燦爛多彩、晶瑩輝煌。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概括為5個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築學理論。建築學作為一個學科出現是近代的事情。
指導建築發展的是抽象的哲學理論、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和具體的政治制度。②儒家傳統的禮制思想是指導建築創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學、風水堪輿之說作為補充。③充滿了中國人現實主義的處世態度。
具體表現為不求建築物長久存在,而以滿足現實的功能需求為出發點。建築形式的標準化通用化,使用一種結構型別的建築物可以適應多種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標準化的建築個體要通過建築空間的組合來表達個性,建築群體的佈置是傳統建築藝術的精髓,處處反映著時間和空間結合的理性思維方式和人與自然的親和關係。
⑤以象徵主義手法表現特定的主題。在園林中表現意境,在宗教建築中表現世界觀,在宮殿建築中表現政治制度。一些裝飾構件與小品,甚至單體建築,都成為一種包含了固定意義的象徵符號。
型別 中國古代建築按功能分為以下7個大類:①居住建築。是人類最早創造的建築,主要有穴居和幹欄兩種形式。
距今7400~2023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如甘肅秦安縣大地灣中的建築均為半地穴式,即從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豎穴,平面作圓形、橢圓形或方形,面積很小。距今4900~2023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來,原始社會的穴居,正逐步朝著宮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宮室式住宅的代表型別是合院。
陝西岐山縣鳳雛村早周建築遺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區中軸線東西兩側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這裡。幹欄式建築的最早遺蹟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距今約7000~2023年前。
樓面離地約和人等高,其下圈養牲畜,樓面上週圍有欄杆,圍著平臺和房屋。現存幹欄建築比古代大為減小,集中分佈在雲南、海南的少數民族地區。②城市公共建築。
主要包括城牆、城樓與城門,還有鐘樓和鼓樓。城牆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材料以夯土為主。三國至南北朝出現在夯土城外包砌磚壁的作法。
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磚石包砌。城門是重點防禦部位。門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達80米。
唐代邊城中出現甕城,明代在甕城上建立箭樓,北京內城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城東南角樓是明代優秀作品。鍾、鼓樓是古代城市中專司報時的公共建築。宋代有專建高樓安置鍾、鼓的記載。
明代在北京城中軸線北端建鼓樓和鐘樓,其下部是磚砌的墩臺,上為木構或磚石的層樓。③宮殿建築。宮殿專指帝王舉行儀式、辦理政務與居住之所。
宮殿建築集中當時國內的財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宮殿遺址,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村,它建於公元前2023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宮是中國宮殿建築最後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
城平面為矩形,東西寬753米,南北深961米,牆開四門,建門樓,四隅建角樓。它將各種建築藝術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調動一切建築語言來表達主題思想,取得了難以超越的成就。④禮制與祠祀建築。
人們舉行祭祀、紀念活動的建築,凡是由「禮制」要求產生、並被納入官方祀典的,稱為禮制建築;凡是民間的、主要以人為祭祀物件的,稱為祠祀建築。禮制和祠祀建築大略分為4類: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壇、廟;從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廟、祠;舉辦行禮樂、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儀式的明堂、辟雍;為統治階級所推崇、為人民所紀念的名人專廟、專祠。
北京天壇是古代壇廟建築中最重要的遺存 ,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⑤陵墓建築。是專供安葬並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築。
由地下和地上兩大部分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遺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專供生人舉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
大致說,漢代以後,帝王墓葬稱陵,臣庶稱墓。陝西臨潼縣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個規劃完整、氣魄巨集大的陵墓群。
⑥佛教建築。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進行佛事佛學活動並居住的處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型別。中國民間建佛寺,始自東漢末。
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佈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並建。佛塔按結構材料可分為石塔、磚塔、木塔、鐵塔、陶塔等,按結構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簷塔、單層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開鑿的佛寺,淵源於印度,約在公元3世紀左右傳佈到中國,其形制大致有塔廟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類。
中國石窟的重要遺存,有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等。⑦園林和園林建築。中國傳統園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遊、可居功能的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形體環境,其構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築。
它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反映著傳統哲學、美學、文學、繪畫、建築、園藝等多門類科學藝術和工程技術的成就。按隸屬關係,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和風景名勝四大類。其中現存最著代表性的園林有蘇州網師園、拙政園、留園,揚州個園,無錫寄暢園,北京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
中國傳統建築的功能型別,除上述7類外,還有軍事建築、商業建築,以及橋樑等公共交通設施,坊表等建築小品。其中長城經歷了2000餘年歷史 ,延袤萬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河北趙縣安濟橋(趙州橋)建於7世紀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單拱石橋,比西方出現同類結構要早700年左右。
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卓越成就。
中國古代糧倉建築有什麼特點古代糧倉建築是什麼樣
糧食用的。閻敬銘為陝西大荔縣朝邑鄉南寨村人,道光二十五年中進士,選庶士土散館改戶部主事,光緒九年升任軍機大臣。義 於南寨村塬上,是組大型四合院,四壁外牆是用磚砌成的城牆,東西總長約130米,南北寬約80米,高約8米。南面城牆上有垛口,共計62個。南城牆中心兩側設東 西券門兩個,北面城牆中部建有望樓,...
為什么說中國古代沒有建築師,只有工匠。主要講一下原因
中國春秋時期就有類似西方文化復興時期的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建築師當數墨子自成一家。漢董仲舒獨尊儒術。而後成了儒家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文取士,下看三教九流,再高明的建築師也只是個匠人,不會象文人雅士那樣流傳下來,這是和西方不同處,故無古中國建築師一說。因為中國的建築大多都一樣,沒有什麼具有...
故宮的建築設計體現了中國古代什麼政治制度
右對稱是因為故宮建築群三大殿 後三宮 御花園都位南北向中軸線上,向兩旁的南北取直,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 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設計建找,體現出 集權制度的權威。提現了中國的前朝後庭的制度,前面辦公,後面住家。故宮的建築設計體現了中國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