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題,3從這首小詩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急需

2021-03-04 00:06:13 字數 4772 閱讀 5166

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小鳥的喜愛,害怕傷害到小鳥。

讀了滿江紅這首詩詞,我們能感受到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般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岳飛的詞作。此詞上片抒寫作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局勢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了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下片抒寫作者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一的殷切願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

作品原文

滿江紅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白話譯文

我怒髮衝冠登高倚欄杆,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抬頭放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勳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雲明月。

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著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

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擴充套件資料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髮上衝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

——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淨,光景自佳,翻助鬱悶之懷,於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雲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雲月共賞。

(此功名即勳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後,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

功名已委於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並非誇大其辭。「飢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

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

「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幹,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

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於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髮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藝術課也。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

4樓:百度使用者

堵車了作者對北宋侵略者的憎恨

5樓:匿名使用者

精忠報國 志比天高 捨身為國

6樓:一個富有好熱

其實很簡單隻要他們怎麼啦?

月夜憶舍弟這首詩能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7樓:村長也來說兩句

鑑賞:【賞析一】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淒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

「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

「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

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麼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

「子美善於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

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

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麼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鍊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悽楚哀感,沉鬱頓挫。 (張明非)

【賞析二】

杜甫共有四個弟弟。公元759年他西來秦州時只有最小的杜佔同行,另外三個弟弟杜穎、杜觀、杜豐分別在河南山東客居。這首詩就是抒發對不在身邊的三個弟弟的思念。

全詩可分兩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內容緊扣「月夜」,表面上寫景,實際上字裡行間流露出「憶舍弟」的感情。「戍鼓斷人行」, 真實描繪了面臨戰爭威脅的邊城景象,這一句所烘托出的戰爭氣氛,也是詩人當時為什麼那樣深切懷念諸弟的原因之一。

在章法上,這一句與後面的「有弟皆分散」、「況乃未休兵」相互照應,也使全詩脈絡連貫,條理清楚。

「邊秋一雁聲」從前句的地上寫到天空。邊地、秋日、雁聲都是引起人「倍思親」的原因。「一雁聲」三個字,還讓人想到古人稱兄弟為「雁行」的典故。

這兩句從聽覺方面來寫,後兩句從視覺方面來寫,可謂有聲有色。「露從今夜白」,意思是露從今晚上開始才分外慘白。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詩人眼中,本來夜夜一樣潔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顯得格外蒼白,本來到處一樣的月亮,也只有故鄉的月亮最明亮。

這兩句詩以「移情」的修辭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了濃厚的主觀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隨情變,是詩人深切思念家鄉和親人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最後四句為第二段,直接抒寫對舍弟們的懷念。 「有弟皆分散」,以致老家無人,又因為「無家」,所以想寫封信打聽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們的「死生」,也是沒有辦法的。「寄書長不達」正承「無家問死生」, 「況乃未休兵」又進一步申說:

平時尚且如此,何況又值戰亂不已的時候呢!這四句層層緊逼,一環扣一環,真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賞析三】

這首詩的第一句「戍鼓斷人行」,在一開始就點出了「深夜」和「戰時」那種戒備森嚴、冷清的樣子。第二句的「邊秋」和「雁聲」則更加說明了他在懷念他的手足時候的季節和地點。當時的季節正好是秋天,花草樹木都開始凋謝,而自己又是身處在邊境,再加上孤雁悽慘的哀叫聲,就更令人覺得空虛寂寞了。

「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則是寫出了當時的節氣,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應,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最後四句,杜甫則是在描寫他思念兄弟的情懷。因為戰爭的關係,他和自己的弟弟們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無家」則讓人更覺得悲哀,因為他不僅和親人分離,連老家也都因為戰爭的關係而破壞了。

最後兩句,他則描寫出因為戰爭的關係,又收不到家書,因此對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憂心的心情;特別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個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應,整首詩在情感的表達上非常的完整。

第三題答案,第三題的答案是什麼?

第一個 波瀾壯闊 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第二個 美輪美奐 解釋是原本多形容建築物雄偉壯觀 富麗堂皇。現在也用來形容雕刻或建築藝術的精美效果。出自 禮記 檀弓下 第三個 天馬行空 基本解釋為天馬奔騰神速,像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書法等氣勢豪放,不拘一格,流暢自然,也指思維的...

第三題怎麼寫,第三題怎麼做

蒙古族的那達慕 傈僳族的刀杆節 彝族的火把節 白族的三月街 哈尼族的扎勒特 藏族的酥油花燈節 景頗族的目腦縱歌 拉祜族的月亮節 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火把節是彝族 白族 納西族 基諾族 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 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

第三題我不會,C 第三題不懂 求指教

兩次。第一次,留下兩瓶,天平左右各三瓶。如果天平沒有傾斜,則糖水在剩下兩瓶中,再稱一次即可。如果傾斜了,把重的三瓶隨機留下一瓶,另外兩瓶稱。如果沒傾斜,則留下的那瓶為糖水。如果傾斜了,重的即為糖水。在天平兩側各放一瓶水,八瓶水共放四次 8 2 4 至少 也就是 最多 首先你用的是天平,那麼天平的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