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這個概念在中國社會主義改造時期見的比較多,主要在農業合作化中。
農業合作社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有詳細的論述,在後面。
通過後面的論述,會發現如果按照生產要素分配,實際上更為顯著的是按照初始資本大小分配,即按股份分配,這仍然擺脫不了有些人因為初始資本比較多,可以」無償「佔有他人的勞動成果。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消滅剝削階級,是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時期,那麼必然會有」按生產要素「中的按資分配的成分,然而這些成分肯定是越來越少的。
互助組,這個合作化的最簡單的形式很好地闡述了這一點。沒有足夠的耕畜、馬車、冀罐、犁具和牲口拉的播種機,貧窮的農戶,幾戶才擁有牛的一條腿,有犁卻沒車,有車卻沒犁,在這樣的村莊,互助是很有優越性的,至少開始時是這樣,並且相對容易組織。互助的基本原則是「互助自願」,相等勞力或相等價值彼此交換,應實行民主管理。
另外,為了容易貫徹這個原則,互助組不宜過大。這些原則雖易制定、易理解,卻難以切實貫徹,特別是時間長了以後。各家各戶一但開始在一起勞動,在決定上就發生困難。
譬如說,下雨了,土地疏鬆易鋤,我們該先鋤誰家的地呢?莊稼乾旱,又該先澆誰家的地呢?你的騾子拉了我的車,我們該用什麼比率來交換?
為了扯平我欠你一些糧食,但我的糧食有點發黴,我又該打多少折扣呢?要決定這些事就需要開許多次會,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時間,我們可以通過解散互助組來避免這些問題,或通過合併土地、耕畜和大農具,合作起來種地,分享收成來繞開這些問題。如果決定合併土地,我們就解決了以上許多問題,但一連串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一般地講,雖然我們都是些相對貧窮的勞動農民。但我們所擁有的土地、耕畜和農具的量卻各不相同。如果我擁有的多,合併的多,我就應該得到的多,等到分紅時我就要求為我入社的財產分配一部分,而不只是按勞分配。
如果社員們能在按勞和按財產的分配比例上取得一致的意見,(這個比例常常是一半對一半),那麼以上的問題就好解決了,但時間一長,小組裡的生產關係(誰投入了多少)就一定會變化。如果集體領導得好,大家都辛勤耕作,毛收入就會增加,剩餘額自然也以積累資金的形式相應增加,這樣就可以進行新的投資。這個積累和投資主要地應歸功於組裡那些強壯的、正在成長的青年社員的勞動。
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就會對那麼多的糧食和錢分給那些靠財產分紅、不勞而獲的人感到不滿。為了公平合理,小組就必須降低靠財產分紅的人的分配百分比,增加勞動工資的百分兒。到後來,由活勞動所創造的新的財富越來越多,社員們就會要求全部廢除財產投入的分配比例,這樣,就在較低階合作社的基礎上建立了較高階的合作社。
這並非任何人的武斷決定,而是現實形勢的必然結果,是村裡勞動與資本之間比例產生變化的結果。當勞動創造的新財富超過了合作開始時所依賴的舊財富時,如果還根據舊的資本與勞動之間的分配比例,就會把財富從那些靠辛勤勞動過活的人身上轉移到那些擁有財產的人(甚至這些人已經不再勞動了),這樣,就成了剝削。
反對新剝削的社員們會站在耕畜集體化一邊。在互助組階段,農民們開始合併土地和財產時,對耕畜的集體化起了重要的作用。這並不是某些領導幹部的要求,而是在實際經驗中,生產過程中牲畜私有這個關鍵性的環節所引起的社會矛盾的反映。
土改以後,互助組中的一員借給另一個農民一頭好的耕畜,它一天的勞動可以換來一個人力5天的勞動。在張莊,李胖子有一頭驢、一頭騾子,農忙季節把它們借出去,就可換取大量人的勞動力,數量之大,以致他根本不必為別人幹活,甚至很少給自家幹活,而向他借耕畜的人則要加倍幹活。這樣,顯然違反了「按勞分配」的原則,而更像是按擁有的財產分配,是一種更隱蔽的剝削。
最後,村委會按公道的市場**為所有的牲口估了價,因此,牲口的主人不得不把它們賣給了新成立的合作社。耕畜成了集體的財產,由集體餵養和管理。
毛的集體化「階梯」描述了從小到中到人的核算單位,最後又與國家的最低一級的單位聯合起來的不斷的進步,給了農民們一個像國家工廠的工人們一樣的後盾和安全。這不是一個傳統的、容易被意外的天災蟲災打碎的泥碗,而是一個由整個國民經濟保障的鐵飯碗。80年代的改革開始時,集體所有制還沒能達到以大隊為核算單位,當然更沒能達到建立公社核算(登上集體化「階梯」重要的一步,但離全民所有制還相距甚遠),改革摧毀了農業合作化運動。
實際上,既使是大寨這個社會主義的典範村也只能達到大隊核算。這是因為大寨是一個很小的村莊,總共90戶,只有大多數地區一個小隊的規模。別的地方更糟的經歷說明,在小隊變成大隊或村級核算之前,他們必須是同等富裕起來,它們的勞動日的現金標準不得相差太大,否則,硬把他們扯在一起核算就是平調(一平二調)——一個集體將另一集體的財產進行非補償性調撥,這種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成了眾所周知的「共產風」;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它通過命令讓人們平等,而不是幫助村裡的所有小隊克服生產上的問題,達到生產隊之間收入上的真正的平等,以便為公社作為核算單位創造條件。
然而,如果合作化運動繼續搞下去的話,隨著生產的發展,合作的問題就會像合作社的興起、土地合併、取消土地股份和合並牲畜一樣很自然地被列入議事日程。***相信,一旦當地公社各大隊的勞動**酬都達到了1.5元(為了不與他們相差太遠,大寨當時執行的就是這個標準),他們就可過渡到公社核算。
陳說:「一旦實行了公社核算,我們就可以重新安排生產計劃。我們可以在應該植樹的地方植樹,在收成最好的地上種莊稼。
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大塊地上,充分利用農業機械。這樣,一切事情就就緒了。光靠我們大隊管理不了我們能造出的新的土地,我們得和別的大隊攜手,過渡到公社所有,一起來管好所有的事情。
如果有人說這樣錯了,應該重新分開,那就讓他解釋一下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怕合併財產,我們有很多財富,應該共同享受,這和平分窮困不一樣。」***所描述的是一種真正的經濟發展,一種成功的土地建設,它在朝著***為社會主義道路所描繪的所有制階梯上更上了一層,爬上這個階梯不是烏托邦,不是唯意志論,不是教條主義,這是一個為中國農民描繪的,只要中國農民不放棄社會主義道路就可以實現的未來。
那麼,在為支撐更大的組織而逐步擴大集體化規模的同時,農民們究竟可以得到些什麼呢?規模經營、生產力發展、投資積累、機械化、多種經營、專業化、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特別是社會福利方面、婦幼保健、醫療服務、照顧老弱病人,對各個年齡層次的所有人的各種水平的教育。從長遠來看,這就意味著最終消滅三大差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從短期來講,將意味著動員全部的人力物力為當地的發展而奮鬥。
為什麼要實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我國現階段實行 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因。1 我國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回有制經濟答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在分配關係中必然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在公有制經濟中實行按勞分配,在其他經濟形式中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2 我國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
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是什麼
分配形式要隨所有制形式的變化而變化,在沒有私有制的情況下,只有按勞分配就夠了.但是既然承認了私有制,光按勞分配就不行了,得把生產資料的佔有考慮進去.於是就出來了按生產要素分配.如果這兩種分配形式擺不好,勞資矛盾一旦加劇,演變成階級鬥爭,將是很危險的事,所以要堅持二者的統一,以緩和矛盾,使勞資雙方在和...
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核
以人為本,是以廣大的人民群眾為本,這裡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個人 某些人。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這裡講的人和人民,是同一個意思。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就是把人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本原 本體,把人的發展視為發展的本質 目的 動力和標誌的經濟社會一體化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