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的內容簡介,麗江茶馬古道的來歷,故事

2021-03-04 00:13:59 字數 5795 閱讀 6123

1樓:手機使用者

茶馬古道,是文化傳播的古道,是轉經朝聖的道路,是民族文化大走廊,是綿延盤旋在橫斷山脈的險山惡水之間,在滇、藏、川「三大角」地帶的原野叢林中的一條神祕古道。

本書以15萬餘字,千餘幅**的篇幅,為讀者全面展現茶古馬道這一極具文化內涵和旅遊線路沿途的風貌,提供關於茶馬古道最權威的上路指引。

麗江茶馬古道的來歷,故事

2樓:小灰灰de雙子座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

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故事:公元前138 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大月氏,在大夏見到了筇竹及木棉布,經詢問得知,西亞有一條商路經身毒(印度)通往雲南和四川。張騫被囚十年之後,回到漢朝,向漢武帝稟報了西域諸國的各種情況,並告訴他,漢域版圖中的雲南及四川同印度、波斯有著商貿往來。

張騫推測的這條蜀身毒道(雲南、四川通往印度的古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一些學者稱作「南方絲綢之路」。但木霽弘和徐湧濤認為,絲綢並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大西南同外界商品交易的主體。然而,在西南地區,什麼才是這條古道主要的**商品呢?

木霽弘在採訪當地的一個叫鬆秀清的老人時瞭解到,中甸還流傳著茶會的古老習俗。茶會就是一個以茶為媒,男女青年一塊唱歌跳舞的聚會。「既然當時是拉茶趕馬的,我們能不能叫茶馬之道?

」木霽弘後來回憶說。

2023年7月,木霽弘、陳保亞、徐湧濤、王曉鬆、李林、李旭六個年輕人,拿著從中甸縣誌辦申請來的6000元經費,帶著一隊馬幫,牽著獵狗,從雲南中甸北上到**昌都,再向東橫穿橫斷山到四川康定,最後回到中甸。他們要印證茶馬之道的真實存在,並在沿途進行一些學術考察。

他們這次行程經受了各種意想不到的考驗,隨時都要面對死亡的危險,深山的洞穴中,陡峭的岩石下,一堆堆白骨,提醒著他們行走此路的艱難。最後,他們用三個多月的時間,步行兩千多公里,翻越幾十座4700米以上的大雪山,跨越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等數十條激流險灘,對滇、藏、川大三角地帶的語言文化作了系統的考察,收集記錄了近百萬字的資料,拍下了三千多張紀實**,錄下上百盤民間故事和**磁帶,採集了上千個實物標本。

考察結束後,他們把亞洲大陸上這條龐大的、以茶葉為紐帶的古道網路命名為茶馬古道,而他們則被人稱作「茶馬古道六君子

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有什麼關係

3樓:一舊雲

南方的這兩條「絲綢之路」雖然很活躍歷史很悠久,但之前沒有多少文字記載,後來又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茶馬古道」。

第一個原因是絲綢在人類穿衣史上的作用的逐漸降低。中國古代大概在隋唐及以前,衣服的原料主要是絲綢和麻,宋元以後開始改為以棉花為主。絲綢需求量的減少,也讓它生產量減少,因此,以絲綢為主要貨物的**也變得越來越少。

第二個原因,應該是遼宋夏金時期南北對抗的劇烈。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南北對抗得最厲害的一段時期。對抗的結果是,宋朝北方的**之路幾乎斷絕,只剩下海上**和西南**。

而西南**,又由絲綢**轉變為茶馬互市為主的**。

除了前面說過的絲綢供需的減少外,還有就是宋朝對馬匹需求量的增多。本來中國北方才是主要養馬地,但南北阻隔,宋朝得不到北方的馬匹,只能到盛產馬匹的南方滇緬一帶買馬。同時,宋朝大量的優質茶葉要賣出去,除了海上之路外,也主要是利用滇緬道。

這樣一來,南方「絲綢之路」,就變成了南方「茶馬古道」了。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古道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祕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此為滇越茶馬古道),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茶馬古道是一條政治、經濟紐帶。促進了**與祖國的統一和藏漢人民脣齒相依、不可分離的親密關係。

通過這條古道,不僅使藏區人民獲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內地出產的物品,彌補了藏區所缺,滿足了藏區人民所需。而且讓長期處於比較封閉環境的藏區開啟了門戶,將藏區的各種土特產介紹給內地,形成了一種持久地互補互利經濟關係。

這種互補關係使藏漢民族形成了在經濟上相依相成,互相離不開的格局。由此而進一步推動了藏區與祖國的統一,藏、漢民族的團結。

在歷史上,宋朝、明朝儘管未在藏區駐紮一兵一卒,但卻始終與藏區保持不可分割的關係,令藏區各部歸服,心向統一。

4樓:匿名使用者

茶馬古道則較南絲路晚了近千年,主要源起於文成公主進藏後,由於藏族的全民恃茶性和中原統治者「以茶治邊」的政治需要而形成。

走向是由川、滇兩省分別自東向西穿過橫斷山脈入藏到拉薩,最後再抵達印度。此道明顯較南方絲綢之路海拔更高,路途更艱險,路網更龐雜。解放後由於進藏公路的修建,此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92年此路經學者正式取名「茶馬古道」後,在旅遊界更是聲名鵲起,目前已有代替南方絲綢之路提法的趨勢。儘管現在國內國際關於茶馬古道的記錄片拍了不少(以日韓合拍版較好),據說川滇兩省聯合申遺的活動也在進行中。但我們首要的事是要正本清源,理清這些古道的前世今生,才好讓這些古文明之路重放光彩!

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這兩條流淌著濃重道路文明的古道在保山境內的昌寧、隆陽以及滇西的大理、怒江、香格里拉有很多路段交叉和重合,只不過從成都平原來的商隊馱的是絲綢、蜀布、邛竹杖,從版納、普洱、臨滄來的商隊馱的是沱茶、磚茶、餅茶;南絲路上的商隊目的地是南亞、東南亞,最遠到達伊朗高原、地中海流域,茶馬古道上的商隊目的地是**、尼泊爾、不丹、印度,也有延伸進入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到明清時期,雲南有三大馬幫在這兩條路上行成了一呼百應的影響力,即鶴慶幫、大理幫和騰衝幫。鶴慶幫、大理幫主要以沱茶換馬,順便也帶一些雲龍方向的鍋鹽,騰衝幫主要運送絲綢、玉石和百貨。綿長的馬幫隊伍,數百年來奔襲在滇藏和滇緬的高山深谷間,創造了中國道路史上無與倫比的絲路文明和商業文明,給我們留下了永遠可以懷想和景仰的地理遺蹟及人文風景。

5樓:艾小呆的我

南方絲綢之路包括茶馬古道。

南方絲綢之路,泛指歷史上不同時期四川、雲南、**等中國南方地區對外連線的通道,包括歷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等。南方絲綢之路的早期通道如何開啟目前難以考證。

據英國人哈維的《緬甸史》、霍爾的《東南亞史》等著作記載,公元前2世紀以來,中國的絲綢從緬甸經印度到達阿富汗,遠及歐洲。

南方絲綢之路總長約2000公里,是中國最古老的國際通道之一。它以成都為起點,經雅安、蘆山、西昌、攀枝花到雲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騰衝,從德巨集出境進入緬甸、泰國,最後到達印度和中東。

6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絲綢之路的活躍程度和發展規模絕不亞於北方。這主要是因為四川盆地養蠶繅絲的歷史,和織綿的工藝技術都非常了不起。尤其是隨著金沙遺址和三星堆文明的發掘,以及對古蜀國蠶叢文化的研究,發現四川的絲綢文化之前顯然被極大地忽視了。

歷史學家任乃強甚至認為,就絲綢之路文化這一塊,巴蜀文明是要優於中原文明的。

如果說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在長安、洛陽的話,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則是在成都,終點在身毒,這條道也就被稱為「蜀身毒道」。中間的通道有兩條:一條是沿雲南過緬甸的滇緬線,一條是翻越青藏高原。

尤其是翻越青藏高原這一條道,大家不是很熟悉。當時青藏高原還不是被後來的吐蕃控制,而是被一個面積更大的叫做象雄的國家統治者,這個國家和巴蜀的**十分活躍,直到後來松贊干布建立強大的吐蕃,取代象雄。

中國大陸通向西域的古道主要有三條:北方絲綢之路、唐蕃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和其他三條古道相比,茶馬古道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徵,北方絲綢之路以運絲綢為主。

唐蕃古道雖然也運茶,但運茶量較低,主要商品仍然是絲綢。

茶馬古道上的馬幫把漢地的茶和土蕃的馬、騾、羊毛、羊牛皮、麝香、藥材等互換,運輸方式是人趕著馬在高山峽谷中跋涉,這就形成了茶馬古道的重要特徵。

7樓:拼命三郎大俠

(一)茶馬古道簡介

古代交通路線.茶馬**,是以中原地區的「茶」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馬」為載體所開展的**活動.作為內地漢族地區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往來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溝通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絡方面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國家旅遊局魏小安司長曾就「茶馬古道」的旅遊開發作過專題論述,指出:「茶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東南歷史上茶馬互市所形成的一條驛道,在這條古道上,集中了中國最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經過適度開發,完全可以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絕品.茶馬古道旅遊開發也作為區域聯動開發戰略的內容之一寫入了全國「十五」旅遊發展規劃中.

從遙遠的、開放的唐代,直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著一條鮮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國大西南橫斷山脈東側的雲南和四川的茶葉產地出發,以人背馬馱這種最原始的運載方式,穿越橫斷山脈以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網般覆蓋了中國最大的兩個高原,最後通向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南亞次大陸.隨著茶文化和藏傳佛教的興起和傳播,隨著茶馬互市的開展,這條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實的茶馬古道.

1000多年來,茶馬古道將雲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藏區,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運到內地,抗日戰爭期間它更成為中國惟一的對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間運輸的同時,這條遙遠而無比艱險的道路更成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它不僅是連線漢藏等多民族的經濟文化紐帶,也成了人類為生存所激發的非凡勇氣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徵.

(二)茶馬古道的社會經濟價值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最特殊的地域名稱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的陸上交通大動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對外開放的金鑰匙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大開發的重要基石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經濟大繁榮的命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旅遊發展的著力點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線.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崑崙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大,公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併),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遊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裡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2023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

古絲綢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正是這條古道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線起來,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這條東起中國古都長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東岸的古絲道有一半是在新疆境內,因此新疆是東西文化的薈萃交融之地,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在新疆綿延的絲綢之路上,遺留著許多舉世聞名的關隘、城堡、石窟寺、墓葬及烽火臺等.

現儲存最好的遺址,要數吐魯番盆地的高昌和交河古城.另外,新疆境內多佛窟,較大的有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千佛洞、克孜爾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5個.古絲道上,最令人神往的莫過於樓蘭古城.

它處於羅布泊西北角,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曾經有過商旅往來盛極一時的歷史,如今只剩下被流沙淹沒的古城遺址.

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有什麼關係

現在有必要列舉兩條聞名中外的陸路古道 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一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起源於漢代,是一條連線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 政治 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西漢漢武帝時期由張騫首次開拓,東漢時班超再次打通並延伸了絲綢之路。該路線從西安咸陽向西經河西走廊,一支從青海抵新疆烏魯木齊一直向西北,過阿拉山口 巴爾喀...

4月份想去麗江感受一下茶馬古道文化,誰有好的行程一下

四月份的麗江很不錯,拉市海茶馬古道文化感受,早上9點半麗江古城出發,乘車40分鐘左右至拉市鄉拉市海國際溼地公園 木家寨馬場 選好馬匹後,在納西馬鍋頭的帶領下,騎乘雲南馬 滇馬 開始茶馬古道文化體驗,進過納西田園 走進原始森林 古樹林,到達望海觀景臺,秋天可以到果園去摘國宴貢品 拉市雪桃 賣桃錢自理哦...

絲綢之路與查馬古道的歷史意義

做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同黃河 長江一樣自源頭滾滾流來。今天,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入現代。驀然回首,中華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個炎黃子孫倍感驕傲。美好的堯舜讓賢,神奇的大禹治水,迎來了華夏文明的曙光。夏 商 周朝的昌盛,秦 漢 唐時期的輝煌,給祖國曆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