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楊星興
絕句 志南
本詩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在蒼天古樹的濃蔭下,繫了小船,拄著藜杖,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絕句》南宋志南和尚描繪春風細雨,春意醉人的詩句是什麼?
2樓:life無明小魚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陰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我在參天古樹的濃蔭下,繫了帶篷的小船,拄著藜做的柺杖,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彷彿是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詩前兩句敘事。寫年老的詩人,駕著一葉小舟,停泊到古木陰下,他上了岸,拄著柺杖,走過了一座小橋,去欣賞眼前無邊的春色。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遊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
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 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次兩句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重點放在「欲溼」、「不寒」二詞上。
「欲溼」,表現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雲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不寒」二字,點出季節,說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表現出春的宜人。
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
志南這首詩,語語清淳,從容不迫,在寫景時充分注意了春天帶給人的勃勃生機,富有情趣,所以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讚賞。
3樓:百折不撓
這個詩句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簡析:這個詩句作者是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
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重點放在「欲溼」、「不寒」二詞上。「欲溼」,表現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雲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不寒」二字,點出季節,說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表現出春的宜人。
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
絕句本詩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這首bai詩描寫了春天美好動人的景色。du第一,二句大處著眼zhi,視野開闊,dao描寫了自 版然界的大環境。詩的開權頭突出 遲日 統領全篇。正因為春天來到,才會出現 花草香 泥融 沙暖 等現象。後兩句生動地描寫了兩種可愛的動物,寫燕子的動態,顯出春意繁鬧 鴛鴦的靜態顯得悠閒自在。動靜搭配,相映成趣...
這首詩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情景,《池上》這首詩描繪的是怎樣的情景?
山雨 翁卷 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雲氣亦無雷.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前兩句寫雨前景象,星月皆出,沒有狂風發作和雷聲.為後文做鋪墊.後兩句寫雨後,溪深流急和作者的感受.作者用雨前 雨後的感受側面寫出昨夜他山下了一場陣雨。池上 這首詩描繪的是怎樣的情景?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採了白蓮回來。他不...
村晚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村晚一詩描繪了一副什麼樣的圖景?
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 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村晚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充滿農村生活情趣的牧童晚歸圖。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裡的水呢,幾乎溢位了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