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打旺對生態環境有什麼要求,紫花苜蓿對生態環境有什麼要求?

2021-03-04 00:27:57 字數 5298 閱讀 1912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栽培沙打旺從暖溫帶的黃河故道地區,引種到野生直立黃芪的自然分佈區種植,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很強的抗逆性。(1)抗風沙性:沙打旺性喜沙質壤土,在苗期根系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根頸粗而多芽,分枝能力強,當幼苗被沙埋,土層被風蝕,根冠裸露時,發達的根系能保證幼苗和根頸有維持生命和生長的水分,抗風沙性很強。

據試驗,在幼苗期人工埋沙6cm厚,埋沙的較不埋沙的植株增高16.6%。萌發的幼苗被風沙埋沒2~3cm,風停後莖葉仍能正常生長(蘇盛發等,1986)。

當沙打旺幼苗遇十級大風,苗被覆蓋3~5cm,土層被風蝕,根冠裸露,風停後枝葉生長正常。

(2)抗旱性:沙打旺對水分的反應屬於中旱生—草原植物。在苗期根系比莖和枝條生長快,入土層很深;葉和枝條被毛,具旱生結構,可減少水分蒸騰,抗旱性強。

能在年降水量300~400mm的半旱地區種植。在同一生長期內,地下部分幹物質含量沙打旺比紫苜蓿高10倍。抗旱能力比紫苜蓿和草木樨強。

與抗旱能力極強的油蒿和籽蒿接近。沙打旺不耐澇,在沙壤土上如積水3d,幼苗還不致死亡;如在黏土及鹽鹼土上,幼苗大量死亡;在低窪溼地也易爛根死亡。

(3)抗寒性:在黑龍江北部、內蒙古東北部、青海等冬季嚴寒地區,抗寒性較強的紫苜蓿、白花草木樨等常發生嚴重凍害,而沙打旺在這些地區不加任何保護措施都能安全越冬。據試驗觀察,沙打旺在河北省張北縣-37℃時,成株能安全越冬(趙佩錚,1980)。

越冬芽至少可以忍受-30℃的地表低溫。當春季連續7d日均溫達到4.9℃時,越冬芽即行萌動。

莖葉可抵抗-6.1~-10.6℃的低溫;在-6.

0℃以上,半成熟的果實可繼續發育至完熟。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耐熱性,在江蘇盱眙縣,7月平均氣溫達28℃,沙打旺越夏良好,生長茂盛。

(4)耐鹽鹼和耐瘠薄:沙打旺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沙質壤土,為鈣土指示植物。最適宜富含鈣質、中性至微鹼性(ph=6~8)、滲透性良好的壤質或沙壤質土壤生長。

據調查,在土壤ph值9.5~10.0,全鹽量0.

3%~0.4%的鹽鹼土上,沙打旺可以正常生長。當0~5cm、5~15cm土層全鹽量分別達到0.

68%和0.55%時,沙打旺的出苗率可達85%,當兩個土層全鹽量上升到1.18%和0.

7%時,死苗率僅為10%。沙打旺耐土壤瘠薄的能力較強。在土層很薄和肥力很低的沙丘和灘地,紫苜蓿和草木樨往往生長不良,產量很低,而種植沙打旺卻能獲得成功。

紫花苜蓿對生態環境有什麼要求?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對溫度的反應:苜蓿在低溫脅迫下的抗寒性主要表現為抗凍性,即零下低溫使組織結冰,造成細胞脫水和受損傷而引起的凍害。苜蓿為溫帶植物,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是,其抗寒性遠不及黃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也不及苜蓿與黃花苜蓿雜交而形成的雜花苜蓿(m.varia)。苜蓿不同品種及生態型,同一品種的不同生育階段,抗寒性也有差異。

苗期抗寒性最差,只能耐-6~-7℃的低溫;成株後抗寒性強。同一植株通常根頸抗寒性最強,根部中等,葉最差。在一年中冬、春零下低溫是決定植株存活的關鍵時期,抗寒性表現為越冬性(植株越冬的存活率)。

據各地區苜蓿田間試驗表明:冬季最低溫度在-10~-15℃時,大多數品種都能安全越冬;在-20℃時,越冬植株存活率不穩定;到-30℃時,多數品種不能越冬,若有積雪和覆蓋物保護,也能安全越冬,如草原1號和草原2號在-32~-43℃的錫林浩特地區越冬率能達到90%以上。但是,在田間沒有保護條件的越冬率並不能反應苜蓿本身的抗寒能力。

劉庚長(1983)研究指出,牧草的抗寒力應劃分為田間抗寒力和自身抗寒力。田間抗寒力都高於自身抗寒力。如公農1號苜蓿能耐-30℃的低溫,而通過冰凍處理試驗表明,只能耐-25~-26℃的低溫。

苜蓿的抗寒性除了決定本身生理生化和遺傳特性外,在田間還受冬、春溫度下降和上升速度、土壤含水量、光周期等環境因素的影響。

苜蓿在高溫脅迫下又使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失去平衡,特別是夜間高溫使呼吸作用超過光合作物,致使苜蓿植株長期飢餓而死亡。對忍受高溫的耐熱性主要表現為越夏的植株存活率。溫度越高,持續的時間越長,植株存活越困難,越夏率越低。

據孟昭儀對北京地區55份苜蓿材料越夏率調查,不同年份高溫及持續時間不同,越夏率也不一樣。2023年夏季最高氣溫為35.2℃,其中高於30℃的持續時間43d,在55個材料中有92.

2%的材料越夏率在80%以上。2023年夏季最高溫度35℃,但高於30℃的持續時間達59d,只有12.7%的材料的越夏率達到80%。

同時,高溫也使蒸騰作用加強,破壞植株水分平衡,致使植株萎蔫乾枯而死。

(2)對水分的反應:在飼用作物中,苜蓿是一種生產能力很高的中生植物,蒸騰作用強,耗水量大,要求充足的水分條件。但是,苜蓿也有較強的抗旱性,這主要與苜蓿具有適應水分虧缺的形態解剖特徵有關。

苜蓿具有發達的根系和入土很深的主根。據觀察在半乾旱地區,播種第三年的主根長達3m,第五年主根可深入土層達7m,而且側根粗壯而稠密。在乾旱脅迫下,苜蓿根系可從土層中,特別是深層土壤中吸收水分保證和維持其生長髮育,植株不致萎蔫和死亡,獲得較高的產草量。

形態特徵和生理生化特性的不同,使不同的苜蓿種之間,其抗旱性有差異。苜蓿的抗旱性和抗寒性都不及黃花苜蓿,其抗旱與抗寒的機理有相同之處。苜蓿的不同品種或生態型別,其抗旱性也表現一定的差異。

據趙來喜(1986)對苜蓿在乾旱脅迫下,植株相對生長率測定,從苗期到花蕾期,潤布勒苜蓿的生長率為33.00%,肇東苜蓿為32.33%,沙灣苜蓿為31.

47%,蔚縣苜蓿為29.45%。相對生長率越高抗旱性越強。

據周瑞蓮等(1991)報道,在水分脅迫下,定西苜蓿葉片組織含水量為79.08%,慶陽苜蓿為75.54%,天水苜蓿為60.

89%。相對含水量越高,植株存活的時間越長,抗旱性也越強。苜蓿的幼苗期對乾旱脅迫最敏感,在反覆乾旱和覆水條件下,測定幼苗萎蔫程度和存活率也是評價抗旱性的指標之一。

除此之外葉片面積小、氣孔下陷、細胞小的苜蓿,一般保水能力強,更能抗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對苜蓿生理生化特性與抗旱的機理和關係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也取得很大進展。雲嵐等(2004)報道,6個苜蓿品種幼苗在水分脅迫下,以幼苗地上部相對損傷率,細胞膜相對透性,遊離膊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等為指標,綜合評價表明,苜蓿品種間抗旱性存在一定差異。

苜蓿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在水分過量的脅迫下,土壤中缺氧,根系呼吸減弱,浸泡時間過長也會使根系窒息而腐爛,以至死亡,導致澇害,使生產能力下降。據洪紱曾(1986)報道,苜蓿不同品種,耐澇性也有一定差異。

在浸泡1個月後植株存活率測定表明,耐澇性強弱的順序為公農1號苜蓿》公農2號苜蓿》蔚縣苜蓿》武功苜蓿》新疆大葉苜蓿。安淵等(2004)報道,對28個半秋眠和非秋眠苜蓿品種在水淹條件下的測定表明,品種耐澇性存在顯著差異。

(3)對土壤條件的反應:苜蓿對土壤條件的選擇不十分嚴格,適應性較強,除重黏土和極瘠薄的沙土,以及強酸和強鹼的土壤外,都能正常生長。在對土壤酸鹼度的反應上,苜蓿耐鹼而不耐酸,在ph值7~9的鹼性土壤生長良好,而在ph值6.

5以下的酸性土壤生長受到影響,根瘤難以形成。當ph值在5.0以下時,就必須施石灰,才能正常生長。

其最適宜在ph值7~7.5的中生或微鹼性土壤上生長。在對土壤鹽分的反應上,苜蓿屬於中等耐鹽牧草,具有較強的耐鹽性。

與其他豆科牧草相比較,苜蓿的耐鹽性低於草木樨,但高於沙打旺、紫雲英、三葉草等。苜蓿一般在鹽分含量0.1%~0.

3%的輕度鹽漬化土壤生長良好,當在0.3%以上的中度鹽漬化土壤上,生長受到抑制,表現出生育遲緩,產草量下降。在生長髮育過程中,不同生育階段其耐鹽性也不一樣,隨株齡增長,耐鹽性由弱變強。

據河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測定,苜蓿幼苗期的耐鹽度(全鹽量)為0.3%,到成株後的耐鹽度可達0.4%~0.

5%,生長髮育正常。苜蓿在幼苗期對鹽分反應最敏感。苜蓿的不同品種或生態型別對鹽分的反應也不一致。

據耿華珠(1990)報道,苜蓿22個品種的種子,在0.3%~1.0%的不同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中,種子發芽率都受到影響和抑制。

總的趨勢是,隨鹽分升高發芽率而緩慢下降。在1.0%的濃度中,發芽率大幅度下降,品種間出現明顯差異。

據李潮流等(2004)報道,氯化鈉溶液脅迫下,多葉型苜蓿種子萌發的耐受臨界水平為51~86mmol/l;硫酸鈉溶液脅迫下,種子萌發的耐受臨界水平為70~113mmol/l。超過上述濃度種子萌發受到顯著抑制作用。品種間耐鹽性也有差異。

在對幼苗階段的耐鹽性試驗表明,苜蓿26個品種在含0.3%鹽分土壤中,有16個品種的存活率達100%,9個品種為96.7%,僅1個品種為90.

0%,這說明苜蓿幼苗期的耐鹽力低於0.3%,品種之間的存活力差異不明顯。在含0.

4%鹽分土壤中,幼苗存活率下降,最高為96.7%,最低60.0%,品種之間存活率表現出一定的差異(耽華珠,1990)。

同時,苜蓿本身也有降低土壤鹽分和促進土壤脫鹽的作用。

苜蓿在幼苗階段不耐陰,低光照不利於幼苗葉綠素形成,影響光合作用,使幼苗生長細弱;高光照有利於莖的生長。苜蓿為長日照植物,在生殖階段對光照強度和日照時數反應敏感,光照強度低影響種子產量,日照短使苜蓿不能結籽。

沙打旺因什麼而得名?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沙打旺別名:直立黃芪、斜莖黃芪、薄地強、麻豆秧等;沙打旺是原產於我國黃河下游故道地區的飼用及綠肥作物,在我國栽培最早,已有數百年栽培歷史。由於抗風沙效能特別強,風沙越打生長越旺,因此而得名。

在不良生態環境脅迫下,其具有很強的忍受和抵抗能力,適應性廣,抗寒、抗旱、抗鹽鹼和耐土壤瘠薄;飼草生產能力和飼用價值也高。在草地畜牧業、草地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建設中,具有生產飼草、改良土壤、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功能,是一種優良牧草和綠肥等作物。

沙打旺屬於豆科黃芪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分類和種名上曾有不同意見,有的學者認為沙打旺就是直立黃芪,現今栽培的沙打旺是由直立黃芪馴化而來;有的學者認為沙打旺不是直立黃芪,至少不是直立黃芪的原種,並先後作為新種和新變種處理(富象乾、劉玉紅,1982)。多數學者認為栽培的沙打旺是由野生的直立黃芪經過長期引種馴化和栽培而成的。

直立黃芪廣泛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諸省、自治區。從黃河中上游地區向東順黃河,由河水攜帶自然傳播到黃河下游地區。栽培的沙打旺就是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北部、黃河故道一帶,從當地的野生直立黃芪經引種馴化和長期栽培而形成的。

儘管在栽培後的形態數量性狀、農藝性狀及染色體與野生種有差異,但形態特徵並無實質性差異。按照《國際植物命名法規》(1984)第28條「由野生引入栽培的植物,仍保留它們在野生狀態時同一分類單位所使用過的名稱」的規定,沙打旺的種名仍應採用p.s.

帕拉斯在2023年命名和發表的pall.。在《中國植物誌》第四十二卷第一分冊中,傅坤俊等(1993)在編寫的黃芪屬中認為一個種的細胞型上的不同,一般不宜作為種處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從黃河故道地區將栽培沙打旺引種回到直立黃芪原自然分佈地區種植,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更高的飼草生產能力。

並已培育出一批優良栽培品種,在《中國多年生牧草區劃》中,已成為東北、內蒙古高原、黃淮海、黃土高原及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栽培區的當家草種,種植面積已達113.3萬平方hm,在我國飼草和綠肥生產中,其種植面積僅次於苜蓿,屬全國第二位。

沙打旺種植什麼時間種,沙打旺對生態環境有什麼要求

沙打旺,也叫 沙大王。主要用於改良荒山和固沙的牧草。一般沒有固定的播種期,從早春到初專秋屬均可,主要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和利用的方式來決定,但不能遲於初秋,否則難以越冬。沙打旺,一般抗旱能力極強,有耐寒 耐瘠 耐鹽 抗風沙的特性。種子在4 C左右即可萌發 10 12 C時,8 10天出苗 15 20 ...

調查幾種當地常見的動物,它們對生態環境有什麼作用

你的 當地 是指 啊?老師留的作業吧。你是那裡人啊,不一個地方動物不一樣的,不如平原就沒有眼鏡蛇一樣。1.調查幾種當地常見的動物,分析它們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有什麼作用 大象 熊貓 老虎 豹子 獅子 金絲猴 狒狒 野驢 野馬等觀賞動物 作用 1.讓人們觀賞 2.幫動物園賺錢 3.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 4....

生態環境問題的實質是什麼

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利益關係.自然以它的過程 力量影響社會,直接 間接地由它自身或在人的參與下對社會發生作用.人的生存資料不是從自然界現成得到的,而是通過改造自然物件的活動來獲得.人由於受自身的認識能力和社會條件的限制,造 與自然之間的衝突,人類應該調節自身行為,積極尋找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和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