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水的來歷是什麼,酸湯水的來歷簡介

2021-03-04 00:31:04 字數 4747 閱讀 3914

1樓:路路通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苗嶺山上居住著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僅長得貌美,能歌善舞,且能釀製美酒,該酒有幽蘭之香,清如山泉。

方圓幾百裡小夥子們都來求愛,凡來求愛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己釀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這碗酒,只覺其味甚酸,心裡透涼,但又不願離去,當夜幕臨近,蘆笙悠悠,山歌陣陣,小夥子們房前屋後用山歌呼喚著姑娘來相會,姑娘就只好隔籬唱著:「酸溜溜的湯喲,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喲聽妹來溫暖;三月檳榔不結果,九月蘭草無芳香,有情山泉變美酒,無情美酒變酸湯……」這個傳說說明酸湯的食用歷史悠久,最初的酸湯是用釀酒後的尾酒調製的,後改用熱米湯經自然發酵及其他許多做法,省外有些小餐館也有用貴州的糟辣椒結合番茄、白醋、檸檬酸等做「酸湯」。

黔東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躥(音lào cuān,方言,意為走路不穩,東偏西倒)"。酸湯類菜餚,在黔東南自治州各縣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凱裡市區最為典型,故外界統稱為凱里酸湯魚。其實,做酸湯火鍋的酸湯,分苗族白酸湯和侗族紅酸湯兩類。

現已發展成為酸湯系列飲食(如酸湯雞、酸湯鴨、酸湯狗肉、酸湯羊肉、酸湯牛雜、酸湯大魚頭、酸湯豬腳、酸湯大腸、酸湯排骨、酸湯螺螄等)。

苗族白酸湯一般是用米湯或淘米水加無葉蔬菜存於水桶、竹筒、瓷缸或壇內放置在火塘邊,每天煮飯時把米湯或淘米水放入其中,以後便自然發酵而成。

苗族傳統制作酸湯魚的方法是先舀適量的酸湯放入鍋內煮開,將放有花椒的清水缸中的鯉魚(因有花椒味能使魚儘快把肚腹髒物吐盡),用大拇指卡住魚腮處,持刀往魚右腮與魚身連線處橫割一刀(約斷半邊),然後兩手一掰,將食指伸進魚腹中取出苦膽、腸雜等,即放入滾開的酸湯中。

魚入鍋時蹦跳幾下,張嘴將酸湯吸入腹部,輸至全身各部位。待魚煮熟時,放入適量的油鹽、辣椒、生薑、木姜花或木姜籽、蔥蒜、魚香菜等佐料再煮片刻即可上桌食用,其湯鮮肉嫩,非常可口,若將酸湯魚蘸著特製的辣椒水食用,食味更佳。

酸湯水的來歷簡介

2樓:心奇舞

酸湯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候,苗嶺山上居住著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僅長得貌美,能歌善舞,且會釀製美酒,

她釀的酒有幽蘭之香,清如山泉。方圓幾百裡的小夥子都來求愛,凡來求愛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釀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這碗酒,只覺其味甚酸,心裡透涼,但又不願離去,當夜幕臨近,蘆笙悠悠,山歌陣陣,小夥子們房前屋後用山歌呼喚著姑娘來相會,姑娘就只好隔籬唱著:「酸溜溜的湯喲,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喲聽阿妹來唱,三月檳榔不結果,九月蘭草無芳香,有情山泉變美酒,無情美酒變酸湯……」這個傳說說明酸湯的食用歷史悠久,最初的酸湯是用釀酒後的尾酒制的,後改用熱米湯經自然發酵及其他許多做法制成。

酸湯的成份

貴州酸湯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石酸、蘋果酸、乳酸、乙酸、檸檬酸和少量的丁二酸。礦物質主要是鈣、磷、鐵、鋅等。其中鈣和磷的含量較高,而且在以下要介紹的幾種酸湯中的含特色酸湯雜圖(19張)量相對穩定。

人體內礦物質主要存在於骨骼中,它起著維持骨骼剛性的作用。因此,苗族酸湯豐富的鈣、磷、鐵等對保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以及維持肌體的酸鹼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難怪貴州當地的人講「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並非所有具有酸味的食品都是酸性食品,苗族酸湯菜就是酸性和鹼性相對平衡的食品。首先,苗族酸湯中的乳酸是自發酵產生的,而乳酸在體內燃燒後變成水和二氧化碳,依據此,可以認為苗族酸湯是中性食品。第二,酸湯中含有豐富的鈣、鐵等鹼性成分,而在酸湯魚中含有豐富的酸性成分(如磷和蛋白質等),它們在體內形成酸性物質,可降低血液的ph值。

第三,苗族酸湯食品中的蔬菜,由於含有鈣、鎂等元素,在體內代謝後則生產鹼性物質,能阻止血液等向酸性變化。因此,貴州酸湯屬中性食品。

常見酸湯的分類

酸湯主要分為白酸和紅酸,其中白酸又分為米制白酸和麵制白酸;紅酸主要分為毛其他酸湯**(17張)辣角酸、紅油酸、辣醬酸、蝦酸和臭酸。

酸湯的多種分類:

以湯的質量和清澈度來分有:高酸湯、上酸湯、二酸湯、清酸湯、濃酸湯等。

以湯的味道來分有:鹹酸湯、辣酸湯、麻辣酸湯、鮮酸湯、澀酸湯等。

以湯的原料來分有:雞酸湯、魚酸湯、蝦酸湯、肉酸湯、毛辣角酸湯、菜酸湯等。

以民族來分有:苗族酸湯、侗族酸湯、水族酸湯、布依族酸湯等。苗族酸湯最為著名,其與眾不同的地方是酸香豐富。

苗族同胞居住在大山裡,山高路遠,制酸湯取自高山上的泉水和自種的香糯米釀製而成,味型獨特、酸鮮可口,在中式烹調味中很難找到酸湯風味的味型。

米制白酸湯、面制白酸湯、毛辣角酸湯、紅油酸湯都適合在酒店裡製作,且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餐飲業。而辣醬酸湯、蝦酸湯、臭酸湯則是少數民族特有的製法,地方口味較濃,在酒店的應用率較低。

製作酸湯有講究

選料:用當地杉木做成的敞口大木桶(當地市場有售),或者選用瓷器廠生產的火色老、抽瓷好、無穹筋、無沙眼、體形美的敞口或有壇沿的瓷壇。

主料:大米,當地產的各種秈米,粳米和糯米,初起酸湯用糯米會酸得快些。淘米水和米湯均可用,以米湯為多,也可以單獨用米煮米羹製作酸湯;野生西紅柿(在當地稱為毛辣角,角,地方音,音guo國),在儲存和烹調過程中,有有機酸的保護,所含的維生素c不易遭到破壞,人體利用率很高;西紅柿含糖量很高,大部分是易於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

用水:一定要用山泉水,生熟均可。

密封:酸湯預製好放入木桶(泡壇)後,可以不用密閉封存隔絕空氣,但必須用新鮮樹葉、紗布、木板等蓋住,以防混入雜物、雜菌而酸敗變質。

放置:初制時應置於火塘邊,讓它的活性酶處於最佳生長狀態,快速成酸。泡製過程中因為不需要大量的酸湯。泡壇宜置於乾燥、陰涼、通風、易取用的地方,並保持清潔衛生。

泡時:根據所用主料、季節氣溫、裝壇方式、個人口味嗜好而定,幾天乃至數年不等。

用鹽:選用鹹度好、色潔白、顆粒細、雜質少的自貢井精鹽為宜。

小料:製作酸湯一般不用小料,但根據個人嗜好和民族、地區不一,常選用的有白酒、料酒、甜酒(又名醪糟汁,用於滲透精鹽水、保持湯的清澈和起殺菌增香作用、增加發酵速度及增味)、甘蔗(吸異味、防變質)、紅白糖、冰糖、幹辣椒(調味提鮮)、姜、蒜、八角、桂皮、草果、花椒、胡椒、羚草等(除異、去腥、增香),根據實際需要,還可加蔥、洋蔥、芥菜、芫荽等提鮮增香除異味。

常用製作種類和方法:

苗族有很多種酸湯。初步列出幾種。

1.用米湯做的米湯酸

製作過程為當米用大量的水煮半熟後,把半熟的米用漏斗過濾。一般先將淘米水放到醃製壇裡,煮飯時熱的米湯倒入醃製壇裡和淘米水充分混合,米湯不會馬上酸,只要醃製罈子裡還剩一點點酸湯,只要2天左右就會全酸了。這樣的酸湯時間長點了就會因發酵過度而發臭,所以酸湯在做飯的時候一般人家是天天都換,加淘米水或米湯均可,當地有酸湯越倒越酸的說法。

所以一般你到了當地,去誰家要點酸湯是不用付錢的。這也應該是當地的一個美德吧。但是千萬不能用帶油的勺子去舀哦,不然一鍋酸湯會全壞掉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苗嶺山上居住著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僅長得貌美,能歌善舞,且能釀製美酒,該酒有幽蘭之香,清如山泉。方圓幾百裡小夥子們都來求愛,凡來求愛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己釀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這碗酒,只覺其味甚酸,心裡透涼,但又不願離去,當夜幕臨近,蘆笙悠悠,山歌陣陣,小夥子們房前屋後用山歌呼喚著姑娘來相會,姑娘就只好隔籬唱著:「酸溜溜的湯喲,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喲聽妹來溫暖;三月檳榔不結果,九月蘭草無芳香,有情山泉變美酒,無情美酒變酸湯……」這個傳說說明酸湯的食用歷史悠久,最初的酸湯是用釀酒後的尾酒調製的,後改用熱米湯經自然發酵及其他許多做法,省外有些小餐館也有用貴州的糟辣椒結合番茄、白醋、檸檬酸等做「酸湯」。

黔東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躥(音lào cuān,方言,意為走路不穩,東偏西倒)"。酸湯類菜餚,在黔東南自治州各縣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凱裡市區最為典型,故外界統稱為凱里酸湯魚。其實,做酸湯火鍋的酸湯,分苗族白酸湯和侗族紅酸湯兩類。

現已發展成為酸湯系列飲食(如酸湯雞、酸湯鴨、酸湯狗肉、酸湯羊肉、酸湯牛雜、酸湯大魚頭、酸湯豬腳、酸湯大腸、酸湯排骨、酸湯螺螄等)。

苗族白酸湯一般是用米湯或淘米水加無葉蔬菜存於水桶、竹筒、瓷缸或壇內放置在火塘邊,每天煮飯時把米湯或淘米水放入其中,以後便自然發酵而成。

苗族傳統制作酸湯魚的方法是先舀適量的酸湯放入鍋內煮開,將放有花椒的清水缸中的鯉魚(因有花椒味能使魚儘快把肚腹髒物吐盡),用大拇指卡住魚腮處,持刀往魚右腮與魚身連線處橫割一刀(約斷半邊),然後兩手一掰,將食指伸進魚腹中取出苦膽、腸雜等,即放入滾開的酸湯中。魚入鍋時蹦跳幾下,張嘴將酸湯吸入腹部,輸至全身各部位。待魚煮熟時,放入適量的油鹽、辣椒、生薑、木姜花或木姜籽、蔥蒜、魚香菜等佐料再煮片刻即可上桌食用,其湯鮮肉嫩,非常可口,若將酸湯魚蘸著特製的辣椒水食用,食味更佳。

侗族紅酸湯與苗族白酸湯的製作不同,酸湯以山地番茄、紅辣椒為主,佐以花椒、木姜籽、薄荷葉等多種配料配製而成,盛於土壇瓦罐中待用。傳統烹製侗族酸湯魚是以農曆十月開田摘禾時的田鯉魚為最佳。在烹調酸湯魚時,還要放木姜籽、魚蓼、大蒜、臘當(侗語譯音,漢稱魚香菜)等香料調味。

在香料中,以木姜最為講究,俗話說"沒有木姜就沒有侗家酸湯魚"。吃酸湯魚時,還可用豆腐、韭菜、廣菜和野生亮廣菜、毛毛菜、陰蔸草(水下土生)等作配菜,濃香四溢,味道獨特。 現時多用火鍋烹食酸湯魚,除採用田鯉魚外,若用清水江、都柳江野生魚則更具特色。

凱里快活林餐館、侗寨樓餐館、麻江下司、黃平重安江、劍河展架及黎、榕、從三縣等地,均是品嚐酸湯魚的極佳處所

4樓:辛巴

以下是關於酸湯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候,苗嶺山上居住著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僅長得貌美,能歌善舞,且會釀製美酒,

她釀的酒有幽蘭之香,清如山泉。方圓幾百裡的小夥子都來求愛,凡來求愛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釀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這碗酒,只覺其味甚酸,心裡透涼,但又不願離去,當夜幕臨近,蘆笙悠悠,山歌陣陣,小夥子們房前屋後用山歌呼喚著姑娘來相會,姑娘就只好隔籬唱著:「酸溜溜的湯喲,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喲聽阿妹來唱,三月檳榔不結果,九月蘭草無芳香,有情山泉變美酒,無情美酒變酸湯……」這個傳說說明酸湯的食用歷史悠久,最初的酸湯是用釀酒後的尾酒制的,後改用熱米湯經自然發酵及其他許多做法制成。

年的來歷是什麼,年的來歷年的來歷是什麼

年 最初的概念是與季節變化的週期性 農作物生長的週期性和人類生產的勞動的週期性相關,莊稼獲得好收成,百姓們不免要慶祝一番,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個節日。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永珍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擴充套件資料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 年 的怪獸,頭長觸角,異常凶猛...

燈謎的來歷,燈謎的來歷是什麼?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宮廷和墨客中就出現了 隱語 文義謎語 等文字遊戲。那時一些遊說之士出於利害考慮,在勸說君王時往往不把本意說出,而借用別的語言來暗示,使之得到啟發。這種 隱藏 的話語,當時叫做 廋辭 廋是隱藏之意 也叫 隱語 就是燈謎的原型。後來到了秦漢,這種風氣更加盛行,而且成為一種書面創作。進入...

湯圓的來歷是什麼,湯圓的來歷???

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 現浙江省寧波市 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 豬油做餡 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 浮元子 後來有的地區把 浮元子 改稱湯糰,而在廣東被稱為湯丸。據說湯糰象徵閤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