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都有哪些

2021-03-03 20:46:49 字數 5899 閱讀 9266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異義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

「習」:古義:複習,今義:學習。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日,今義:一日。

「三」古義: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數詞,三。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相信。

溫故而知新:「故」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範圍)。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此古義變今義也是意擴大了範圍)。

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藉)把,今義:可能、許可。

是知也:「是」:古義:這,今義:表判斷。

一詞多義

1. 知:

(1)瞭解(人不知而不慍)。

(2)明白(誨女知之乎)。

(3)是知也(通「智」,智慧)。

2.而:

(1)轉折連詞(人不知而不慍)。

(2)順承連詞(溫故而知新)。

(3)並列連詞(任重而道遠)。

(4)遞進連詞。

(5)修飾連詞。

(6)因果連詞。

3、之:

(1)代詞。

(2)助詞。

(3)語氣詞。

4、信:①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

②欲信大義於天下:通「伸」伸張。

③謂為信然:確實。

④信義著於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遠:路途。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

②管夷吾舉於士:獄官。

7、故:①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

②桓侯故使人問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故:所以,因此。

④ 既克,公問其故。 故:原因,緣故。

活用現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詞作狀語;

溫故而知新:故,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新,新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傳不習乎:傳,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可譯為按時。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指「優點長處」。

見賢思齊焉: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可譯為賢人。齊,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表示看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後,方位名詞**活用作狀語。

通假字不亦說乎:「說」「悅」的古字,愉悅,高興。

是知也:「知」通「智」,聰明,智慧。

誨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論語十二章 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列句式

2樓:小白家裡小白

一、一詞多義:

1、為:

可以為師矣:當、做

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慍:瞭解

溫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慍:錶轉折

溫故而知新:表順承

博學而篤志:表並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二、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三、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

時:名詞--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狀語,每日

3、溫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詞--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

4、傳不習乎

傳:動詞--名詞,傳授的知識

5、飯疏食飲水

飯:名詞--動詞,吃飯

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名詞--意動。以..為樂

四、古今異義: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

古:可以、憑藉

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

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5、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普通人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數詞

五、特殊句式:

1、 省略句:可以為師矣

2、 判斷句:賢哉,回也!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十二章》(節選)先秦:佚名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裡可以看成三句話,三個層面,第一個是學習,學到的東西能應用到實際中是很好的;第二個是為人處事,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夠大老遠的過來也是很好的。第三個是修身,別人不瞭解你的具體情況,即便不小心做的不對,而你不去計較,這也是君子的美德之一啊。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每天要思考反省的三件事分別是,是否忠於自己職責;對朋友是否有失信的地方;學到東西有沒有去實踐。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歲專心學習;三十歲有了自己的方向和主張;四十歲可以不受外界因素干擾;五十歲能夠分辨哪些該順天道哪些可以人為改變;六十歲能夠吸收不同觀點的意見;七十歲幹自己喜歡的喜歡的事情還能不觸犯規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多學習幾遍從中能得到新的知識,這就相當於老師啊。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卻不思考,就會帶來困惑,只思考卻不學習新的知識,就不會有進步。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做的好啊,單調而清貧的日子,別人無法忍受,顏回卻能過的很安樂。顏回做的好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道去做不如喜歡去做,喜歡去做不如把這當做快樂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粗茶淡飯,抱著腦袋睡覺,也很快樂,我才不願用不仁義的手段去獲得富貴。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幾個人當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長處,看到他們缺點我也可以引以為戒。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昨日像那東流水。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軍隊的主帥可以被擊敗,人的信仰卻不可被擊敗。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堅定不移多學習,多思考其中的疑惑,自然就能達到仁人的境界。

簡介:《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所選的十二章語錄是孔子及其**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面的經典論述,都是蘊含著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關於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世的原則等論述。

3樓:天風海雨樓主

一、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古今異義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

古:可以 ;憑藉

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

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5.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普通人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數詞,三

三、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

時:名詞--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狀語,每日

3.溫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詞--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4.傳不習乎

傳:動詞--名詞,傳授的知識

5.飯疏食飲水

飯:名詞--動詞,吃飯

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名詞--意動。以„„為樂

四、一詞多義

1.為:

可以為師矣 當、做

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慍 瞭解

溫故而知新 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慍 錶轉折

溫故而知新 表順承

博學而篤志 表並列

4.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為師矣。「以」後面省略代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動詞「擇」

2.判斷句:

賢哉,回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樓:匿名使用者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虛詞】?

5樓:嗚啦啦嗚吶吶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於慮:思慮堵塞。衡,通「橫」,梗塞,不順。

入則無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輔佐。

所以動心忍性。 忍,通「韌」,堅韌。這裡作「使(他的性格)堅韌」。

(2)詞類活用

生於憂患(生)名詞作動詞,生存

死於安樂(死)名詞作動詞,死亡使動用法: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勞:使......勞累 例如:勞其筋骨

餓:使......飢餓 例如:餓其體膚,

空乏:使......經受貧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堅韌 例如:動心忍性。

亂:使......受到阻擾。例如:行拂亂其所為。

(3)動詞用作名詞:

入:在國內 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在國外 例如: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4)名詞用作動詞:

過:犯錯 例如:人恆過

(5)古今異義

是:古為代詞「這」;今為判斷詞。

擴充套件資料:

文言文中常見的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迴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夥」。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論語十則古今異義,初一論語十則古今意義及詞類活用急!!!!!!!!!!!!!!!!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今 相信 古 誠信 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者 今 善良的人 古 有優點的人 可以為師矣 可以 今 能夠 古 能憑這點 是知也 是 今 是,對 古 這 信 舊注曰 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善者 古 優秀的品質,好的方面 今 良善的...

愚公移山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一 一詞多義 1 息 古義 嘆氣 今義 休息 2 雖 古義 即使 今義 雖然 二 詞類活用 1 聚室而謀曰 吾與汝畢力平險。險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2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箕畚 名詞活用作動詞,用箕畚裝石土。3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面 名詞活用作狀語,面向著。三 通假字 1 指 ...

核舟記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

通假字 詘右臂支船 詘 屈 彎曲。左手倚一衡木 衡 橫 橫著 為字共三十有四 有 又 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 通 又 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古今異義 1 臥右膝 臥,古意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 平放。今意 躺下,躺著的樣子 2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峨冠,古意 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