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有跌必有漲,週期低谷。還要看下國家貨幣政策。
有限資源型產品,不可替代產品。漲趨勢大,時間問題。
供給側改革對鋼鐵行業會產生哪些影響和作
2樓:匿名使用者
供給側改革對於鋼鐵行
業來講就是化解落後產能,提高產品質量,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保持鋼鐵行業的執行平穩健康有序持續向好。目前來看,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鋼鐵企業利潤大增,產品質量持續提高,新材料新應用新結構層出不窮,地條鋼等危害社會安全的生產能力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民營鋼鐵企業無需擴張得到抑制,小鋼鐵廠隨意汙染環境的狀況有所改觀,隨意壓扎工人工資有所節制。
供給側改革給鋼鐵帶來了哪些積極變化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次供給側改革給鋼鐵工業帶來了積極變化,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抑制了鋼鐵產能的無序增長態勢,鋼鐵工業總的裝置臺套數量沒有增加;2.
取締了低質高消耗產能的裝置,尤其是地條鋼被堅決取締;3.節能降耗環保等新技術應用得到提升;4.鋼鐵產品質量得到提高,銷售模式正在徹底改變,按著使用者需求組織生產已經是行業共識;5.
鋼鐵市場迴歸理性,鋼鐵工業效益提升;6.鋼鐵企業整合速度加快,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7.物流鏈逐漸優化,產業佈局趨於合理。
供給側改革為鋼鐵行業帶來了哪些機遇
4樓:
大概說有四點:1.教育:
社會辦學帶來供給多元化;2.醫療:民間資本湧入解決「看病難」;3.
住房:改善房地產供給結構;4.消費:
「海外搶購」將成為過去。
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有哪些內涵
5樓:昊懸天下
對於我國鋼鐵工抄業產能過bai剩的形成原因,產業界及du學界都進行過大量的分析,
zhi從經濟層面dao來說低端產品重複建設以及低集中度是直接原因,但涉及如此大範圍的供需錯配,根本原因是凱恩斯主義需求側管理的缺陷所引起。從理論特徵上來看,需求側管理主張的是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
2023年後我國的巨集觀調控採取的是較為激進的刺激措施,其中透露出的是薩繆爾森的「逆週期」調控思想,由於投資的領域絕大多數是基礎設施,而釋放的大量資金令房地產投資出現了一波小高峰,鋼鐵產業得益於資金的流入和需求預期的增加同樣出現了投產高峰。
6樓:匿名使用者
對鋼鐵行業而言,行業目前進行的去產能、降成本、優結構、提效率、保資金、重創新等都是供給側改革的內容。
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到底有哪些內涵
7樓:匿名使用者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3年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
顯示,經濟學上,有效供給包括產品的品種品質與產品的成本**,所有的有效供給都會歸結為其中一種或兩種的綜合。因此,鋼鐵企業應該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研究客戶的真實需求,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增加產品的含金量,同時,控制好成本與**。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可以預見的是,供給側改革伴隨著弱勢企業的退出,會使鋼鐵企業生產的高階產品更適應市場,更有針對性,基礎產品則將主要通過降低成本來擴大市場份額,其間的**差距會被拉得更大。屆時,市場的主要矛盾可能不再是供需矛盾,而是企業創新能否滿足市場對企業創新的需要的矛盾。
不難看出,鋼鐵企業改善有效供給可以從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品質入手,包括使有效供給精準送達使用者手中所需要的服務體系建設,以最終達到需求重構的效果;也可以從管理創新、降低產品成本入手,構建與目標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和成本體系,從而化無效需求為有效需求。
不過,為了長期發展,我國的供給側改革將更強調技術創新,並立足於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後的減稅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年營業額3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稅費全部減免,該政策執行到2023年底,以後可能還會延長;二是要把有限的財政資源儘可能多地支援高科技企業的創新活動。
供給側改革為鋼鐵行業帶來了哪些機遇
大概說有四點 1.教育 社會辦學帶來供給多元化 2.醫療 民間資本湧入解決 看病難 3.住房 改善房地產供給結構 4.消費 海外搶購 將成為過去。農業供給側改革帶來哪些機遇 2017年 一號檔案題為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若干心動能的若干意見,已正式釋出。農業產業或迎來機遇...
供給側改革來了房地產的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樣
供給側改革bai對房地產行業主要體現在du 三個新消費 新zhi供給 新dao動力。從這三版個角度理解對房地產的權影響可能會更直接和明瞭。我國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消費新熱點 消費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消費升級,將引領相關產業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迅速成長,拓展未來發展新空間。消費升級將主要體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改革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如果用一個公式來描述人們口頭上所說的 供給側改革 那就是 供給側 結構性 改革 其含義是 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供給方式 供給側改革實質上就是改革 公共政策的供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