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和假借:
二者在性質上是不同的。
假借: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是「本無其字,依聲託事」。
通假:是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是本有其字,只是用另一個字代替本字來寫而已。
很多人搞不清它們之間的差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本來已有 「慧」字,但卻以「惠」字臨時替代,其意義是「智慧」的意思,這種情況是通假。再如:
「難」原是鳥名,借為「艱難」之難;「長」是長髮,借為長久之長。
假借和通假的根本區別就是有沒有本字,如果有就是通假,沒有就是假借。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區別,具體點的
2樓:萬家小公舉
一、本質不同
1、嚴格地說,「通教」一詞是指用自己的話來代替。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回」字已經被使用,但它被「回」字暫時取代。
2、這六本書中的假借詞與此無關,因為創造新詞或避免詞數大幅增加的難度更大,而用同音詞或近音詞來表達這種意思。比如「子」字的本義是鼻子,由於諧音關係,要表達「己」的意思,這就是六書中的假借。
二、不同的特點
1、通假字
與正確的詞不同或相似;由名人寫的。
2、假借字
外來詞是同音詞。但同音詞不一定是藉詞。偽善藉詞是在不創造新詞的情況下,用來表達新的意義,即更新舊詞。但這種借修方法往往是借而不還。
三、形成的不同原因
1、通假字
古人創造了一個詞來表達一種意思,但對哪個詞來表達哪個意思的思考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確定的規則。一個詞可以用來表達意義,另一個詞可以用相同或相似的詞來表達意義。
因此,過去的文章越多,造假的話就越多。
2、假借字
表意文字是古代表意文字的基礎,但表意文字記錄語言有許多困難:有些現象難以表達,無法創造文字;而且,如果事物表達思想,就必須一次創造一個詞,這就需要一個字。給記憶增加了很大的負擔。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人們提出了藉詞來表達語音的方法,因此出現了假借詞。
3樓:ch綵鳳
通假字又分通用和借用兩種:凡本字和借字字音、字義都相同或相近的。總而言之,同音代替是通假字共同的本質聯絡。
具體說來,又分完全同音、雙聲通假、疊韻通假三種情況,這又是它們各自的個性特徵。
第一,完全同音。即通假字與本字聲母與韻母分別相同。
第二,雙聲通假,即通假字與本字聲母相同,韻母不同。
第三,疊韻通假。即通假字與本字韻母相同,聲母不同。
通假字和假借字兩者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字音必須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個字。綜上所舉的例字可以看出。
它們二者的區別是:
一、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無其字。通假字有一個對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換句話說,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並且本字和借字同時存在。
如「植其杖而芸」(《子路從而後》),「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兩者同時存在。又如「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鄭伯克段於鄢》),「錫」通「賜」。
而假借字是沒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東」,本指一囊橐,借作方位名詞「東」的書寫形式。又如「難」,本是鳥名,借作難易的「難」。
借完後,字形上仍然只有一個(東、難),屬於一個字範圍內的使用問題。
二、假借本身雖不直接產生新字,但卻可以產生新義。上面所舉「東」,字雖仍是一個,意思卻是兩個了:口袋,東(方位詞)。
又如「自」,本義指鼻子(《說文》:自,鼻也,象鼻形)。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產生了新義。
通假字則沒有這種功能,「甚矣!汝之不惠」,「惠」在這裡作「智慧」講,離開特定的語言環境後,仍作「賢惠」講,並沒有產生新義。
4樓:欣旋教育
本有其字
,因音通假,是為通假字.
本無其字,依聲託事,是為假借字.
首先,通假字是本有其字,而假借字是本無其字.通假字與被通假字是同時存在的兩個字.如「植其杖而芸」中的「芸」通「耘」,二者皆是已造出的,同時存在的字.
假借字是本無其字的結論,借完後,字形上仍然只有一個,屬於一個字範圍內的使用問題.如 「自」,本義指鼻子,《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自,鼻也,象鼻形.後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自己,但是二者通用「自」字,字形上只有一個字.
其二,假借字雖不造新字,卻能夠產生新義,這是通假字所不具備的特點.
第三,從時間長短來看,通假字是臨時的、偶然性地替代,離開特定語言環境後,通假字便不復存在.反觀假借字,則是一經借用便永久替代.
值得提出的是,原來的假借字有兩種分類,第二種分類是尚文還未提及的「本無棋子」的「通假」.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也曾說過:「假借字的產生,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本有其字,而人們在書寫的時候,寫了一個同音字……第二種是本無其字,從一開始就借用一個同音字來表示.
」在這樣的解釋中,二者的觀念區分的還並是那麼清楚,但是隨著學術界對這兩個詞的分工越來越明確,我們不再把「本有其字」的「通假」稱為「假借」了.二者的區別也就愈發的涇渭分明瞭.
古漢語裡假借和通假的區別 10
5樓:匿名使用者
假借是這樣的情況:
例如「其」字:本義是指簸箕。但是後來要表示「其」作為代詞的意義,沒有新造詞,於是就拿已有的「其」來表示這個意義。
久而久之,這個意義成為主要的意義,而它的本義反而不常用了,於是為了區別,就為簸箕這個含義重新造個字,即在「其」上加竹字頭。總之,假借是本無其字,借用別字,久借不還。
通假卻是這樣的:
一個字與另一個字是通假字,之能說明它們的讀音相同或相似。古人在寫文章時常用同音的字來代替一個字,其實說白了,就是寫錯了,但是這種現象在古文中時很正常的現象。總之,通假字是隻借其音,不借其意,它們在意義上沒聯絡。
舉例說明 古今字 通假字 假借字的異同?
6樓:一瞥一瞥又一瞥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一、我們劃分它們應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同一個字的發展變化狀況,古字和今字是先後出現的,系初造字和後造字的關係,屬於縱的方面,如「然——燃」,「縣——懸」。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則是同一個時期出現的,而通假字則是研究同一時代漢字的通用情況屬於橫的方面,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又如「巫嫗何久也?**趣之,「趣」通「促」。
「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時存在的字。
二、古今字在意義上一般是有聯絡的。如「布帛長短同,而賈相若」,其中「賈」是分化前的古字,後來表商人義的詞用原字形,表**義的詞另造「價」字,「賈」和「價」就成了一對古今字,商人義的「賈」和**義的「價」兩義密切相聯。又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中的「反」即為「返」,這一對古今字意義上的聯絡也很明顯,而通假字一般意義上沒有聯絡。
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意義上毫不相干。
三、古今字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一種是以古字作為聲符構成今字。如「禽』字的意義是指飛禽,又用它表示「擒獲」的意義。
後來以「禽」為聲符加上義符「手」構成今字「擒」。又如「其」加上義符「竹」構成今字「箕」。大多數古今字都表現為這種結構關係。
如「昏——婚」、「要——腰」等等。另一種是改換古字的義符創造新字。如「說」字既表示遊說,又表示喜悅的意思。
後來把「說」的義符「言」換成義符「忄」,構成今字「悅」;又如「訃——赴」,義符「走」換成義符「言」構成今字「訃」。再如「錯——措」、「竟——境」等。但這種結構關係的古今字遠不如前一種多,通假字並不一定都具有字形結構上的聯絡。
如「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歸」通「饋」。又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剝」通「撲」,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繪,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影象和筆畫來表現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隨時造出文字來表現,於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 ,這種跟借用的字的形義完全不合的字就稱為假借字。假借字大多是比較抽象的難造的文言虛詞,如「我」、「而」、「焉」、「其」、「自」等。 「我」本是**,假借為第一人稱;「而」本是鬍鬚,假借為轉折連詞;「焉」本指產於江淮的一種黃色鳥,假借為指示代詞兼語氣詞「焉」的書寫形式。
假借字的特點是一經借用,就久借不還。有些古今字的形成最初是經歷了假借階段的,本無其字的假借是用組成的漢字做表音符號,去記錄一個新詞(新義),不管這新詞、新義與字義是否有關。與原字義有關或者無關都可以導致古今字的產生。
通假字和假借字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通假字和假借字兩者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字音必須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個字。
它們二者的區別是:
一、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無其字。通假字有一個對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換句話說,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並且本字和借字同時存在。
如「植其杖而芸」,「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兩者同時存在。又如「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通「賜」。
而假借字是沒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東」,本指一囊橐,借作方位名詞「東」的書寫形式。又如「難」,本是鳥名,借作難易的「難」。
借完後,字形上仍然只有一個(東、難),屬於一個字範圍內的使用問題。
二、假借本身雖不直接產生新字,但卻可以產生新義。上面所舉「東」,字雖仍是一個,意思卻是兩個了:口袋,東(方位詞)。
又如「自」,本義指鼻子(《說文》:自,鼻也,象鼻形)。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產生了新義。
通假字則沒有這種功能,「甚矣!汝之不惠」,「惠」在這裡作「智慧」講,離開特定的語言環境後,仍作「賢惠」講,並沒有產生新義。
由上我們看到通假字、假借字二者雖有其「同音代替」的共性,更有其明顯的區別:假借是本無其字,而借用同音字來代替,一經借用,便長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臨時偶爾地借用同音字來替代,語言環境變了,通假字也就不復存在。假借字產生新義,通假字則不然。
可見通假字與假借字是並列關係,而不是包容關係,應把它們區別開來,不能混為一談。
什麼是通假字?通假與假借有何區別
7樓:欣旋教育
本有其字,因音通假,是為通假字.
本無其字,依聲託事,是為假借字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63432.
首先,通假字是本有其字,而假借字是本無其字.通假字與被通假字是同時存在的兩個字.如「植其杖而芸」中的「芸」通「耘」,二者皆是已造出的,同時存在的字.
假借字是本無其字的結論,借完後,字形上仍然只有一個,屬於一個字範圍內的使用問題.如 「自」,本義指鼻子,《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自,鼻也,象鼻形.後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自己,但是二者通用「自」字,字形上只有一個字.
其二,假借字雖不造新字,卻能夠產生新義,這是通假字所不具備的特點.
第三,從時間長短來看,通假字是臨時的、偶然性地替代,離開特定語言環境後,通假字便不復存在.反觀假借字,則是一經借用便永久替代.
值得提出的是,原來的假借字有兩種分類,第二種分類是尚文還未提及的「本無棋子」的「通假」.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也曾說過:「假借字的產生,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本有其字,而人們在書寫的時候,寫了一個同音字……第二種是本無其字,從一開始就借用一個同音字來表示.
」在這樣的解釋中,二者的觀念區分的還並是那麼清楚,但是隨著學術界對這兩個詞的分工越來越明確,我們不再把「本有其字」的「通假」稱為「假借」了.二者的區別也就愈發的涇渭分明瞭.
同異字和通假字的區別,古今字和通假字的異同
通假字的原則是逗因音通假地,逗通地的話,所假借的字與本字是借代的關係,它們音同,如逗說地和逗悅地,逗蚤地和逗早地。逗同地的話,是指兩字之間有文字演變的關係,是古今字,是歷時的同詞異字。比如說逗昏地和逗婚地,在a時期,逗昏地同時有黃昏 結婚 古人婚禮在黃昏,如 孔雀東南飛 裡的相關描寫 的意思。在b時...
請問,異體字,分化字,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之間的區別,謝謝
異體字 裘錫圭先生認為,異體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異體字是指嚴格意義上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同一個字的異體,才能稱為異體字 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稱為部分異體字,二者結合起來就是廣義的異體字。其他的不太清楚。古今字,假借字,通假字的區別?其實假借字和通假字差別很大,我記得是有些人認為兩個差不多...
反和返是古今字嗎,古今字與通假字異體字的區別
是古今字 先秦沒有 返 字,一般都用 反 見於 說文解字 古漢語相關專業 不知道的別亂答了 不是。偶爾通用而已。古今字的定義 古今字是 文字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古今異字現象,是一種歷時的文字更替。古今字與異體字在性質 意義和形體上都存在差別,兩者之間的 根本區別在於 古今字著眼於文字使用的時代性,而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