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除了會喊口號實際上屁都做不到
2樓:紳士·中國
需要、必要、利國、利民、學習重要力行。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道德中的孝道
3樓:燦燦
所謂孝道文化,就是關於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一種文化傳統。 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一般指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關愛、贍養老人,為父母長輩養老送終等等。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我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父母、生育後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
人間有三大真情:親情、友情、愛情。如今,親情缺認、友情缺位、愛情缺真的現象屢見不鮮。
特別是在親情方面出現的「六親不認」的不孝與不感恩現象導致的問題已構成社會問題,影響了人際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建設的程序與質量。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傳統美德形成的基礎,也是政治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基本元素,也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給予我國孝道文化以科學和現代的詮釋,對當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如何科學對待中國古代道德傳統
4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這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如果**其原因,也許只能從文化中找尋。
傳統文化常常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傳統道德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瑕玉並現、積極與消極並存的複合體系。因此,學習借鑑傳統道德,必須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辯證地分析,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批判繼承」,是一個總的原則,即強調繼承是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下,有批判、有選擇、有目的的繼承。如忠孝,古代的忠孝是為帝王服務的,統治者提倡為國盡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報國盡忠就是忠於君王。
今天,我們應當去除「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思想,同時要鼓勵和提倡忠於祖國、報效祖國的崇高志向和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
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首先要堅持「四個」有利於的標準,即是否有利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否有利於建設和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是否有利於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於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標準。做好取捨和創造性的轉化工作,努力踐行借鑑積極內容。其次,要堅持反對文化復古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兩種錯誤思潮。
文化復古主義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傳統的失落。所以,道德建設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恢復中國「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體的道德體系,並通過這種傳統道德的復興中止和取代近代以來的科學發展模式和民主社會制度。歷史虛無主義認為,中國傳統道德從整體上來說在今天已經失去了價值和意義,不能滿足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必須從整體上予以全盤否定。
這兩種思潮都割裂了人類道德傳承與創新辯證統一的關係,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對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道德文明和當前中國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都具有嚴重的消極影響,我們應當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對。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具有兩面性,既有積極、進步的一面,也有消極、保守、落後的一面,既有精華,也有糟粕,良莠混雜,瑕瑜互見。尤其應當指出的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是在中國長期的傳統社會中逐步形成、特別是在封建社會中鞏固和發展的。漢代以後,儒家思想被封建化,成了封建社會的主導意識形態,一直延續上千年之久。
因此,科學地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不僅要把握和肯定其優良方面,也要清醒地認識其陳腐方面。對於傳統道德中的積極方面,我們應當加以繼承;對於傳統倫理道德中的消極方面,我們則應當批判和摒棄。因而,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取其精華,祛其糟粕,按照當代社會建設和發展的要求進行創造性轉換,是十分重要的。
對於中國道德傳統以至於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態度,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曾經經歷過一個複雜、曲折的過程。五四運動前後,以「打倒孔家店」為主要目標的新文化運動,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特別是對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倫理文化,曾經進行了強有力的批判,對當時人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當時,對於儒家文化,特別是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缺乏歷史的、辯證的分析態度,更沒有能夠提出積極地建設新道德的理論,因而也就沒有也不可能解決如何正確地對待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正確地提出了對待歷史文化遺產,包括正確地對待傳統道德的態度和方法。但是,由於受到來自「左」的和右的錯誤思想的干擾,因而使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包括優秀道德遺產的工作,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即使是在「*****」結束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問題,也曾出現過某些偏差。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們在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問題上,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我們都已經越來越走向成熟、理性和科學。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道德中仁義禮智信的作用
6樓:夏侯輕依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來影響經濟基礎。儒學獨領**如此多年,勢必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有所影響。特別是儒家思想中關於道德的倫理觀,如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影響十分重大。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三從四德」即封建女子遵守的三種道德關係和四種德性。「三從」指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德謂貞順(品德),婦言謂辭令(辭令),婦容謂婉娩(儀態),婦功謂絲炱(手藝))。說到這裡,想到了《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
她從小就聰明伶俐,學做女紅,卻為一個「舉動自專由」的理由被婆婆遣出夫家。在那樣一個社會,劉蘭芝遵從三從四德了,卻因為出身卑微而遭到婆婆的不滿。這就是「別尊卑,明貴賤」的封建等級觀所造成的。
再如五常中的「信」,主張人與人之間的誠信;《論語》中提到的「見利思義」等,均留給我們有一定的思考空間。
7樓:你粑粑麻麻喊你
作為深受其害的我,經歷教訓之深刻,不得不說,仁義禮智信之威力何其大,難怪被封建社會作為道德來提倡,實際上就是正大光明的奴役他人!為何每個王朝都被推翻?這就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結果,可見其威力是多麼的強大!
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8樓:匿名使用者
國傳統道德文化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意義重大,正確對待傳統道德文化,堅持繼承和創新的統一,加速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文明,是我們應有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是新時期主流價值觀和道德建設的標杆,也是現代道德文化與傳統道德文化碰撞的結果,是新的道德體系重建的支撐。道德文化的發展具有時代性和歷史傳承性,它在紛繁混雜的道德取向上,正本清源,去粗存精,而傳統道德文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正確對待傳統道德文化的意義
傳統道德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由歷史沿襲而來的道德觀念倫理思想的綜合體。它具體體現在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和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澱於每個社會成員的心靈深處,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一個民族傳統文化之所以得到傳承和延續,是這個社會成員的社會道德觀念自覺認同的結果,而決不是以強制性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因此,只有正確地對待傳統道德文化,才能正確地對待整個民族的傳統文化。
而傳統文化固具有極大的相對穩定性,它往往是反映和代表了一個民族的社會整體意識和行為傾向,並使得傳統文化得以傳播和積累。因而,傳統文化要想對現代文化具有正確地導向性,就必須堅持現代化與民族化的統一,它既可以堅持反對「全盤西化論」、「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又可以堅持反對過了時的所謂的保守的復古的意識現象的發生。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文化,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時代精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由低階到高階不斷髮展的過程,但往往優秀的道德文化,一方面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營養,另一方面也是具有深刻的歷史侷限性,並呈現了精華與糟粕相互交織的複雜狀態,仍需我們作出科學的合理的自覺的選擇,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提高自身判斷優劣是非的能力,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正確對待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的改革必足於本國實際,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心理承受力,國勢利導,努力尋找傳統和現實的結合點,揚長避短,超利避害,繼承和發揚我國優良傳統,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對外來文化的消化吸收,否則就會無原則地,失去理性地否認「自我」,陷入迷茫之中,最終背離社會主義大方向。因此,我們必須站在現代化和民族化相統一的高度,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文化。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初中階段實驗教材》
傳統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教育材料。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言,可謂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北京故宮既可以讓人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可以讓人聯想到統治階級生活的奢侈豪華,從不同的角度教育學生,可以得到截然相反的兩種結果。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對教育的影響,一方面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傳...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如何理解中國傳統法律文化
參考資料 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我們會發現從秦漢至明清,中國的社會性質 政治結構 法律體系並沒有因朝代的更迭而變化無盡,相反,卻始終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這不得不歸結為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全方位 深層次的影響。儒家思想的影響一方面積澱為中華民族的深層性格和心理核心,另一方面鑄就了中國古代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法...
聊一聊你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留傳上千年,絕對是最好的,現在的搏擊和散打沒啥大用,比真正的傳武差遠了,俄羅斯的一個搏擊冠軍讓一個看門老頭揍死了。只能說是傳統體操,比沒有煅練的人身體好一點 傳武是冷兵器時代戰場格鬥技術,經先輩總結其招式編成套路讓人們習練,以達到強身健體自衛的目的,隨著熱兵器的發展 及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