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皮亞傑和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的異同

2021-03-04 09:22:02 字數 5481 閱讀 4699

1樓:清溪看世界

相同點:都bai是屬於發展du心理學的範疇。

不同點zhi:

一、觀點不dao同

1、皮亞傑道版

德發展階段

權理論: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觀責任感逐步向主觀責任感的轉化過程。

2、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道德發展的核心是認知;促進道德發展的因素是社會交往。

二、論證方法不同

1、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通過觀察兒童的活動,用編造的對偶故事同兒童交談,考察兒童的道德發展問題。

2、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主要運用道德兩難法,這也是論證他的三個水平六個階段道德發展模式的主要依據。

三、階段不同

1、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2、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三個水平六個階段道德發展模式。

皮亞傑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和科爾伯格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異同

2樓:一灘新約

一、理論方法不同:

1、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通過對兒童個體認知發展的瞭解可以揭示整個人類認識發生的規律,從而建構起他的整個學說「發生認識論」。

2、科爾伯格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雖沿用皮亞傑的方法,但目的卻不像皮亞傑那樣旨在瞭解兒童對行為是非的道德判斷,而是藉助道德兩難的問題情境,希望瞭解兒童作出行為是非道德判斷後如何說明其判斷的理由。

二、特點不同:

1、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為,人的認識發展,不僅表現在知識的增長上,更表現在認知結構的完善和發展上。圖式的發展水平是人的認識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既是認識發展的產物,又是認識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2、科爾伯格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當時採用的道德兩難(moraldilemma)問題情境,是要兒童們對「海因茨題」(heinz'sdilemma)的故事作出判斷並陳述自己判斷的理由。

擴充套件資料

科爾伯格三階段:

1、前習俗水平包括服從與懲罰定向和天真的利己主義階段。處在這級水平的兒童,往往根據行為的具體結果而非常規的道德準則或社會期望來判斷。

2、習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和尊重權威與維護社會秩序定向階段。兒童已能理解維護家庭或社會期望的重要性,而不理會那些直接和表面的結果。

3、後習俗水平包括履行準則與守法和良好的道德定向階段。兒童力求對道德價值和原則做出自己的解釋,在評價時能超越普遍原則,考慮較多的是道德的本質,而非具體道德準則。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速記口訣是什麼?

3樓:六六

三水平六階段。

三水平

1.水平i

處於這一水平的兒童對文化的規則和標記中的善惡是非觀念十分敏感,但卻是根據行為的實質結果或權利來解釋標記的。

2.水平ii

這時個體已內化現行社會規則,即認為規則是正確的,能順從現行社會秩序、且有維護這種秩序的內在願望、行為價值是以遵守規則的經濟為依據。

3.水平iii

在本水平中,道德決策取決於平等社會中全部成員一致認可,的那些權利、價值和原則。

六階段

階段一:懲罰與服從階段

階段二: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易階段

階段三:相互性的人際期望、人際關係、人際協調階段

階段四:社會制度與良心維繫階段

階段五:至上的權利、社會契約或權利階段

階段六: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

拓展資料:

發展階段理論是道德認知發展論的理論核心。勞倫斯·科爾伯格自2023年在博士學位**中對其作了首次闡釋後,不斷修正,直到2023年他把所有研究成果整理為三大文集時還在進行修改,可見其治學之嚴謹。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研究,雖沿用皮亞傑的方法,但目的卻不像皮亞傑那樣旨在瞭解兒童對行為是非的道德判斷,而是藉助道德兩難的問題情境,希望瞭解兒童作出行為是非道德判斷後如何說明其判斷的理由。

4樓:風送樑上玉

首字記憶法,成功,二好,普射

5樓:彼岸的暗夜

水平 a:前因循水平

階段1 懲罰與服從階段

內容所謂對的,就是絕對服從規則和權威,避免懲罰,不造成物質損害。

(1)所謂對的,就是不違反規則,為服從而服從,不對人和物造成損害。

(2) 做得對的理由是避免懲罰和權威的強力。

6樓:殤帝蹭飯

前習懲服相對功。。習俗好孩尊秩定。。後習契約普倫理。。。。。不太押韻。。但是全面一些

如何評價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7樓:北京厚德交通科技****

科爾伯格(kohlberg)是一位優秀的心理學家,他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道德心理學領域內影響極大.為了全面地評價這個道德發展階段理論,讓我們先較為全面地闡述一下這個理論,同時也要先做一些關於發展心理學的框架性背景知識的介紹.

發展心理學是一個研究人類心理以及行為是如何隨著年齡成長而變化的心理學領域.皮亞傑(piaget)是一位發展心理學領域的巨人,他提出了兒童認知(思維)的發展階段理論.這個理論是說,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

比如0~2歲是感覺運動階段,這時客體永久性概念剛剛形成.而11歲以上才發展成形式運算階段,此時的兒童才能夠借用隱喻和類比進行推理.而2~7歲的兒童不能理解液體、面積和體積的守恆,因為他們還處於前運算階段.

7~11歲的兒童已經可以理解客體守恆了,因為他們進入了具體運算階段.

對於皮亞傑這個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有不少的批評.許多心理學家認為認知發展是連續(斜面)的,而不是這種階段性(臺階)的.一些新的實驗研究也指出了原先支援認知發展階段的實驗是不完善的,對兒童的測驗問題和方式具有誘導性.

關於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及其批評,先談到這裡.接下來讓我們重點關注一下「皮亞傑正規化」下的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8樓:落葉歸根的悽慘

勞倫斯·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 ,october 25, 1927 – january 19, 1987)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他繼承並發展了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著重研究兒童道德認知的發展,提出了「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國際心理學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西方近現代的道德教育流派主要有三個,一是以法國思想家盧梭為代表的浪漫主義,

二是源於英國思想家洛克的文化傳遞主義,三是開創自美國教育家杜威的進步主義。浪漫主義的哲學基礎是,道德是一種源於人內心的判斷善惡是非的本性,兒童有先天的善,道德教育就是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兒童自己發現和發展自己的本性。那些來自**和社會的文化只會壓抑他們的發展。

與浪漫主義正好相反,文化傳遞主義認為,道德的形成恰恰是社會環境和文化作用的結果,因為人的行為和思想是能夠被外在環境影響和控制的,教育就是運用各種方法把知識和價值傳遞給學生的過程。

在科爾伯格看來,這兩條路線都有明顯的缺陷,首先是把道德看成可變的、相對的。前者把道德看成是個人的,後者把道德僅僅看成是一種社會需要,沒有最終的標準。其次,這兩個流派犯了自然主義錯誤,即直接從「是」推出「應該」。

通俗來說,「是」在這裡指人類身心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心理學事實和規律,「應該」指人們希望教育所得到的好結果。浪漫主義把孩子身心的有規律性的發展直接等同於孩子善良道德的形成,主張讓孩子在完全無拘無束的狀態下其所謂的內在的善,實際上最終是取消了教育。文化傳遞主義立論的心理學基礎是行為主義理論,主張人的某種行為會在受到外在刺激的情況下得到強化,所以,善良的品德會由於受到正面的強化而形成。

前者走向了只重視主觀世界自身的極端,後者走向了完全漠視主觀世界的極端,兩者都是不可取的。進步主義則自認為克服了兩者的缺點,主張道德形成過程是兒童和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道德是發展的,是人的主觀世界在社會文化環境作用下主動改變的過程。其心理學前提是,人的心理是一種以水平不斷增加為特徵的內部結構的發展過程,是內部與外部互相作用的結果。

道德的形成和道德教育都應該建立在這樣的心理學基礎上。

皮亞傑,科爾伯格道德判斷髮展的階段各是什麼 20

9樓:

皮亞傑的學說

「適應」,這就是認識活動的本質。

兒童的道德發展總是以其已經具有的或是正在形成著的道德思維結構為轉移的。

促進道德發展的因素是社會交往。兒童在社會情境中所表現的角色採擇方式是不斷髮展的,這就構成了兒童道德的發展階段。

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l5歲)。其中貫穿著自律向他律的轉變。

科爾伯格的學說

「三水平,六階段」:

一)前習俗水平,包括懲罰與服從階段和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易階段。

1懲罰與服從階段:

2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易階段:

二)習俗水平包括相互性的人際期望、人際關係與人際協調階段和社會制度和良心維持段。

3相互性的人際期望、人際關係與人際協調階段:

4社會制度和良心維持階段:

三)後習俗的水平,包括至上的權利、社會契約或功利階段和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

5至上的權利、社會契約或功利階段:

6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

皮亞傑關於兒童品德發展的階段性理論是什麼?

10樓:demon陌

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規範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係、同伴關係、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11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皮亞傑關於兒童品德發展的階段性理論是認知發展階段論。

20世紀20年代末,j.皮亞傑對品德形成和發展這一課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實證研究,提出了他的認知發展階段論。皮亞傑首先認為,道德發展是認知發展的一部分,由於認知結構在發展過程中有差別,因而就表現為思維發展的階段性,道德發展和思維發展一樣,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表露出它自己的階段性來。

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階段與智慧發展的階段是相平行的。皮亞傑又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種由他律的品德逐漸向自律的品德過渡的過程。

關於人的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德育心理學理論。對品德問題進行科學研究迄今僅幾十年時間,這是在西方科學主義思潮和社會變革的背景下發生的。近代心理學從不同方面對品德形成和發展進行科學實證研究,提出了關於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各種理論,影響較大的是精神分析理論、認知發展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

如何評價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的道德 發展階段理論是道德認知發展論的理論核心。勞倫斯 科爾伯格自1958年在博士學位 中對其作了首次闡釋後,不斷修正,直到1983年他把所有研究成果整理為三大文集時還在進行修改,可見其治學之嚴謹。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研究,雖沿用皮亞傑的方法,但目的卻不像皮亞傑那樣旨在瞭解兒童對行為是非的道德...

什麼是科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學說

科爾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 道德兩難故事法 其中最經典的一個故事是 漢斯偷藥 故事的主要情節為 漢斯的妻子得了重病,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藥能夠救她,而這種藥只有一個藥劑師能夠配置出來,藥價十分昂貴漢斯 想了很多辦法都得不到這種藥,他到處借錢也沒有借到,他哀求藥劑師,藥劑師也無動於衷。如果再得不到這種藥,他的...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是什麼

皮亞傑的發展理論已被若干實踐所肯定。但也有一些人通過實驗對他的理論本身及其在教育上的作用,提出不同看法。例如,皮亞傑原來把十五歲作為兒童完成形式運算的年齡,而有些教育研究工作者對這方面研究的結果表明,許多高中學生,甚至大學生還不能很好地進行形式思維。因此皮亞傑的發展理論,還有待更廣泛的實踐檢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