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哦**健健康康
《惠子相樑》中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表現莊子天到無為而自然的哲學思想。
莊子巧妙地採用了寓言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清高,無意功名利祿,指責惠子為保住官位而偏狹猜忌的心態,但這些並沒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於一個虛構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雋永,具有更強的諷刺性。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本文講述兩位辯論高手,同遊於濠水的一座橋樑之上,俯看鰷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因而引起聯想,了一場人能否知魚之樂的辯論。其題雖小,其旨甚大。 通篇採用對話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頂真式地把這場辯論引向深入。
他們的辯論究竟誰是誰非,誰輸誰贏,歷來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名家是研究邏輯的,從邏輯上說,似乎惠施佔了上風,因為人怎麼知道魚的心理呢?但從審美體驗上說,莊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動物的動作、表情,痛苦或快樂,人是可以憑觀察體驗到的。
一、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 ,子知之乎?
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 泉不飲。於是鴟( 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今子欲以子之樑國而嚇我邪?」
譯文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樑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
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你知道它嗎?鵷雛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這時,一隻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它,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想用你的樑國來『嚇』我?」
二、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
」惠子說:「你又不是魚,**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
「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
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
「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是從**知道魚的快樂』的話,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卻又問我。(所以我說)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故事二則,諷刺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指責惠子為保住官位而偏狹猜忌的心態。同時表現了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莊子故事二則中,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表現莊子天到無為而自然的哲學思想。
1、故事一:
惠子相(xiàng)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yuān chú ),子知之乎?
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於是鴟(chī)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
』今子欲以子之樑國而嚇我邪?」
2、故事二: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háo)樑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我知之濠上也。」
3、譯文一:
惠子相樑
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樑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
」於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你知道它嗎?
鵷雛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隻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它,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想用你的樑國來『嚇』我?
」4、譯文二: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
」惠子說:「你又不是魚,**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
「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是從**知道魚的快樂』的話,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卻又問我。
(所以我說)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注: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梁園區蒙牆寺一帶)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3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秋水》 惠子相樑
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表現莊子天到無為而自然的哲學思想。
寫作手法
(一)巧妙地採用了寓言的形式。莊子往見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無意功名利祿,指責惠子為保住官位而偏狹猜忌的心態,但這些並沒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於一個虛構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雋永,具有更強的諷刺性.善於運用比喻。
其中的「鵷」「鴟」和「腐鼠」都具有明顯的比喻義,且比喻自然生動形象,特別是把鴟嚇鵷的情景刻畫地惟妙惟肖,活畫出了惠子因怕丟掉相國的官職而偏狹猜忌的醜態。 (二)本篇表現了莊子無意於功名利祿的清高的品質。
比喻意義
鵷鵮比喻意∶莊子,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說明莊子是一個志向高潔、清高自守、淡泊功名利祿的人。惠子是個薄情寡義、醉心功名利祿、猜忌的人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寫作手法
記敘,輕鬆閒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後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於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麼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其中《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不太強調比喻意義。
莊子二則北冥有魚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4樓:向無名者致敬
主要說明的道理:道德修養最高的人能順應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
全篇譯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條大魚,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變化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
這隻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
「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衝九萬里高空,此一飛在六個月後方才停歇下來。」像野馬奔騰一樣的遊氣,飄飄揚揚的塵埃,彷彿是由生物氣息吹拂。我們所見湛藍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
它是無邊無際的嗎?鵬鳥所見,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窪處,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擱個杯子當船就會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便無法託負巨大的翅膀。所以,鵬鳥飛到九萬里高空,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方能憑藉風力飛行,揹負著青天,毫無阻擋,這樣就能飛到南方了。
寒蟬與小灰雀對此覺得很奇怪,它說:「我猛地起飛,力圖到達榆樹和檀樹的樹枝,有時飛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為什麼要到九萬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飛呢?」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還沒餓,不需要乾糧;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準備第二天的乾糧;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來準備糧食。
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當然不懂得這些道理,小不點理解不了大塊頭,壽命短的理解不了壽命長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蟬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這是活的短的。
楚國南邊有一種叫冥靈的大龜,五百年為春,五百年為秋;上古有一種叫大椿的樹,八千年為春,八千年為秋,這就是長壽。八百歲的彭祖是一直以來所傳聞的壽星,人們若是和他比壽命,豈不可悲嗎?商湯和棘也有過前面所講的談話。
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裡有一種魚,寬有好幾千裡,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名字叫鯤。有一隻鳥,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那的雙翅就像雲垂天邊。
藉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雲層,揹負青天,然後向南飛翔,去往南方的大海。小澤裡的麻雀譏笑鵬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
我奮力起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盤旋於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它打算飛到哪兒去?」這是大和小的分別。
同樣地,那些才智勝任一個官職、能力在一鄉中優秀出眾、德行能投合一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時,其實也像斥鴳的見識,所以宋榮子就譏笑他們。宋榮子是那種世上的人們都讚譽他也不會讓他感到鼓舞,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清楚地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辨明榮辱的界限,至此而已。這種人世上,不多吧。
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藉的。列子能駕風行走,輕盈美好,十五天後方才回到地面上,有他這樣福氣的人不多吧。但他雖然可免於行走的勞苦,卻還是要有所依賴。
人如果能夠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等宇宙萬物的規律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卻還是要有所依賴。因此說:道德修養最高的人能順應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
蒲松齡的《狼》第二則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啟發了我們 面對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猾,終歸要失敗。也告訴我們道理 面對像狼一樣的 勢力,只要敢於鬥爭 善於鬥爭,才能取得最後勝利。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毫不手軟,認清本性之後要痛快殺之 蒲松齡的 狼 告訴我們什麼人生道理 告訴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
具有諷刺意味的故事,一篇有諷刺意義的寓言故事
某市近來屢發狗咬人,並致人死亡事件,一時間,全市人民談狗色變,見狗就喊打,再也無人吃狗肉,狗老闆捶胸跺足。在各大醫院的門口,人們再次排起長龍,等候打狂犬疫苗,有強制檔案,人人都得打預防疫苗。紀檢部門也是這次打狗部門的領導成員單位之一,在整個活動中進行監督。某日,紀檢部門一行人微服私訪某村,村民沒有接...
《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一則通假字有哪些
通假字只有一個,尊君在不?其中 不 通 否 讀音為f u 表疑問。一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 是南朝宋彭城人劉義慶 403 444 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是我國南朝宋時期 420 581年 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 世說新語 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 言語 政事 文學 方正 雅量 識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