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歸雁》的賞析求杜甫的《歸雁》的賞析差不多100字,越短越好!

2021-03-04 09:31:45 字數 6881 閱讀 7557

1樓:匿名使用者

【歸 雁】

春 天 萬 裡 客 ,

亂 定 幾 年 歸 ? 亂:指安史之亂。

腸 斷 江 城 雁 , 腸斷:特別悲傷。

高 高 向 北 飛 。

背景提要:春天來了,望見北去的大雁,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散譯:春天來了,我這個遠離家鄉的人,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呢?最讓我悲傷的是,連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飛去,而我卻挪不動步呢。

此詩作於廣德二年(764)春暮 ,在成都草堂。詩中寄託了深切的鄉思,並流露出對朝廷的繫念和對國事的關心。

「春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點明瞭時間和客居情況,表達急切渴望迴歸故鄉的心情。安史之亂以後,八年來,杜甫帶著一家老小背井離鄉,從長安、洛陽、秦州輾轉流離到四川成都。

所以詩中「春來」二字亦作「 東來」。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閬州飄泊時,就已經作好了準備,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峽,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於老朋友嚴武第二次到成都任東西川節度使,邀請杜甫到成都,於是打消了出峽的念頭 ,舉家重新遷回成都草堂居住。

「萬里客」三字,飽含著經年奔波的悽楚況味和濃烈的鄉思之情 。此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按說應當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浦起龍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就滿懷激情地表示過:

「白日放歌須縱

2樓:小石頭pk小雨花

《歸雁》杜甫唐詩鑑賞

【作品介紹】

《歸雁》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安史之亂平定後,杜甫羈旅蜀地,不能及時返鄉,當詩人為鄉情所苦、愁思百結的時候,看見隊隊大雁向北歸飛向中原地帶,詩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鄉,而自己卻多年滯留異地,不禁愁思縷縷。

【原文】

歸雁東來①萬里客②,亂③定幾年④歸?

腸斷⑤江城⑥雁,高高向北飛。

【註釋】

①東來:詩中的「東來」,郭知達《九家集註杜詩》作「春來」解。

②萬里客:作者自指。作者故鄉洛陽在成都東北。

③亂:指安史之亂;

④幾年:猶如何時、幾時的意思;

⑤腸斷:指極度悲哀傷心;

⑥江城:指梓州。

【白話譯文】

春天來了,我這個遠離家鄉的人,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呢?最讓我悲傷的是,連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飛去,而我卻挪不動步呢。

【創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吐蕃入侵、藩鎮作亂,外患內憂,國事仍很動盪。次句「亂定幾年歸」,表現了作為「萬里客」的詩人,急切渴望迴歸故鄉的心情。安史之亂後,杜甫帶著一家老小背井離鄉,從洛陽、東經關中流離到秦州,再輾轉流離到四川成都。

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閬州飄泊時,就已經作好了準備,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峽,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於老朋友嚴武第二次到成都任東西川節度使,邀請杜甫到成都,於是打消了出峽的念頭,舉家重新遷回成都草堂居住。杜甫在離故園越來越遠的時候寫了這首《歸雁》。

此詩寫作具體時間說法不一,仇注杜詩,將其系在廣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再回成都時作。按浦起龍《讀杜心解》,定為三歷三年(768年)出峽後所作。

【賞析】

全詩四句,前兩句:「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感事傷時,直抒胸臆。首句的「東來」,指自東川梓州赴西川成都。

萬里客」是詩人對自己被貶華州、客秦州、寓同谷、入西蜀、避亂梓閬一系列顛沛流離生活的藝術概括。足見行路之遙、流離之苦。詩中「東來」二字亦作「春來」 。

「萬里客」三字,飽含著經年奔波的悽楚況味和濃烈的鄉思之情。此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按說應當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就滿懷激情地表示過: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如今又來到成都,早就縈繞於懷的回鄉之願,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實現?

一個問句,表現了詩人渴望回鄉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末句正是申明「腸斷」之故。正當詩人為鄉情所苦、愁思百結的時候,一隊隊大雁正從濱臨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歸飛。「高高」有自由自在、暢通無阻之意。

大雁北飛之地就是中原地帶,它既是作者故鄉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政權的所在地。詩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鄉,而自己卻多年滯留異地,不禁愁思縷縷。

這首詩短小精悍,含義雋永,餘味無窮。這原因,一方面是詩人將自己的一片真情,融於字裡行間,在平易樸實的語言裡,蘊含著強烈的激情。另一方面,寫歸雁的詩,往往都是先從大雁本身著筆,然後再抒發議論,然而這首詩卻是先寫思歸的心情,一開始就直抒胸懷,先給讀者一個思鄉的強烈印象,然後再將描寫的筆觸對準空中的大雁,讓生動的形象去充分體現作者的思想,給人以具象化的感覺,先賦而後興。

不僅使情景交融,也使思鄉戀國之情表達得更為強烈,更為深長。另外,在絕句格式上,這一首採用了對起散結的方式。盛唐絕句重散行,四個散句起承轉合,句與句之間不講究對偶。

而此詩一、二句用了對偶。後兩句用散句,又純任天然。這樣,在形式上把精巧與自然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讀來節奏優美,「神味高遠」(浦起龍語)。

杜甫「常常把絕句作為遣興手段,即興漫成,但這並不妨礙他在形式上有意識進行多種嘗試。」(周嘯天《唐絕句史》)從這首五言絕句中,也可以看出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態度。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

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求杜甫的《歸雁》的賞析差不多100字,越短越好!

3樓:匿名使用者

【歸 雁】

春 天 萬 裡 客 ,

亂 定 幾 年 歸 ? 亂:指安史之亂。

腸 斷 江 城 雁 , 腸斷:特別悲傷。

高 高 向 北 飛 。

背景提要:春天來了,望見北去的大雁,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散譯:春天來了,我這個遠離家鄉的人,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呢?最讓我悲傷的是,連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飛去,而我卻挪不動步呢。

此詩作於廣德二年(764)春暮 ,在成都草堂。詩中寄託了深切的鄉思,並流露出對朝廷的繫念和對國事的關心。

「春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點明瞭時間和客居情況,表達急切渴望迴歸故鄉的心情。安史之亂以後,八年來,杜甫帶著一家老小背井離鄉,從長安、洛陽、秦州輾轉流離到四川成都。

所以詩中「春來」二字亦作「 東來」。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閬州飄泊時,就已經作好了準備,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峽,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於老朋友嚴武第二次到成都任東西川節度使,邀請杜甫到成都,於是打消了出峽的念頭 ,舉家重新遷回成都草堂居住。

「萬里客」三字,飽含著經年奔波的悽楚況味和濃烈的鄉思之情 。此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按說應當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浦起龍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就滿懷激情地表示過:

「白日放歌須縱

求杜甫《歸雁》的解釋?

4樓:r痕牷

歸雁 歸雁(杜甫) 春來萬里客, 亂定幾年回? 腸斷江城雁, 高高向北飛。 註解:

1.亂:指安史之亂。

2.腸斷:特別悲傷。

解釋:春天來了,我這個遠離家鄉的人,什麼時候才能在這安史之亂中回到家鄉呢?最令我悲傷的是,連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飛去,而我卻挪不動步。

編輯本段歸雁(錢起) 瀟湘何事等閒回, 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絃彈夜月, 不勝哀怨卻歸來。 註解:

1.瀟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內。

等閒:輕易、隨便。 2.

水碧沙明:《太平御覽》卷六五引《湘中記》:「湘水至清,……白沙如雪。

」苔,鳥類的食物,雁尤喜食。 3.二十五絃:

指瑟《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 4.

勝(音升):承受。 賞析:

詩詠「歸雁」,雁是候鳥,深秋飛到南方過冬,春暖又飛回北方。古人認為鴻雁南飛不過衡陽,衡陽以北,正是瀟湘一帶。詩人抓住這一點,卻有撇開春暖北歸的候鳥習性,彷彿要**深層原因,一開頭便突發奇問:

瀟湘下游,水碧沙明,風景秀麗,食物豐美,你為什麼隨便離開這麼好的地方,回到北方來呢? 詩人問得奇,鴻雁答得更奇:瀟湘一帶風景秀麗,食物豐美,本來是可以常住下去的。

可是,湘靈在月夜鼓瑟,從那二十五絃上彈出的音調,實在太悽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簡直承受不住,只好飛回北方。 錢起考進士,詩題是《湘靈鼓瑟》,他作的一首直流傳到現在,算是應試詩中的佳作。

中間寫湘靈(傳說是帝舜的妃子)因思念帝舜而鼓瑟,苦調清音,如怨如慕,結尾「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尤有餘韻。這首七絕,則把「湘靈鼓瑟」說成鴻雁北歸的原因。構思新奇,想象豐富,筆法靈動,抒情婉轉,以雁擬人,相與問答,言外有意,耐人尋味,為詠物詩開無限法門。

錢起是吳興(今屬浙江)人,入任後,一直在長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飛,曾作《送徵雁》詩:「秋空萬里靜,嘹唳獨南征……悵望遙天外,鄉情滿目生。

」這首《歸雁》,同樣寫於北方,所詠卻是從南方歸來的春雁。 古人認為,秋雁南飛,不越過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們飛到峰北就棲息在湘江下游,過了冬天再飛回北方。作者依照這樣的認識,從歸雁想到了它們歸來前的棲息地──湘江,又從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於鼓瑟的神話,再根據瑟曲有《歸雁操》進而把鼓瑟同大雁的歸來相聯絡,這樣就形成了詩中的奇思妙想。

根據這樣的藝術構思,作者一反歷代詩人把春雁北歸視為理所當然的慣例,而故意對大雁的歸來表示不解,一下筆就連用兩個句子劈空設問:「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兩岸苔」,詢問歸雁為什麼捨得離開那環境優美、水草豐盛的湘江而回來呢?

這突兀的詢問,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思路引上了詩人所安排的軌道──不理會大雁的習性,而另外探尋大雁歸來的原因。 作者在第

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絃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絃),那瑟聲淒涼哀怨,大雁不忍再聽下去,才飛回北方的。

詩人就是這樣藉助豐富的想象和優美的神話,為讀者展現了湘神鼓瑟的悽清境界,著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曉**的大雁形象。然而,詩人筆下的湘神鼓瑟為什麼那樣淒涼?大雁又是為什麼那樣「不勝清怨」呢?

為了弄清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無妨看看他考進士的成名之作《湘靈鼓瑟》。在那首詩中,作者用「蒼梧來怨慕」的詩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於她在樂聲中寄託了對死於蒼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時,詩中還有「楚客不堪聽」的詩句,表現了貶遷於湘江的「楚客」對瑟聲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拿《湘靈鼓瑟》同《歸雁》相對照,使我們領會到:《歸雁》中的「不勝清怨卻飛來」一句,原來是從「楚客不堪聽」敷演而來,作者是按照貶遷異地的「楚客」來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故而,他使旅雁聽到湘靈的充滿思親之悲的瑟聲,便鄉愁鬱懷,羈思難耐,而毅然離開優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飛回。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建安文學家王粲《登樓賦》中的這兩句揭示羈客情懷的名言,正可借來說明《歸雁》詩中旅雁聽瑟飛回時的「心情」,而詩人正是借寫充滿客愁的旅雁,婉轉地表露了宦遊他鄉的羈旅之思。這首詩構思新穎,想象豐富,筆法空靈,抒情婉轉,意趣含蘊。它以獨特的藝術特色,而成為引人注目的詠雁名篇之一。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

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

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

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

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

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

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

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

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悽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複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求杜甫《登樓》的精彩翻譯和賞析,求杜甫《登高》的精彩翻譯和賞析

賞析詩人生來多情,不僅與大自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極強的親和力,而且對天下事極為關心。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杜甫更是兼有以上二者。登樓 一詩寫於公元664年春。這時,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已經住了五個年頭。五年來,他嚐盡了世間的苦辣酸甜 離愁別恨。八年安史之亂雖於去年春天結束,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又一場災難。76...

歸園田居其二的賞析題及答案,《歸園田居》其二賞析

本篇是 歸園田居 第二首,著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先是從正面寫 靜 生活在偏僻的鄉村,極少有世俗的交際應酬,也極少有車馬貴客造訪。正因為沒有俗事俗人打擾,所以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那虛掩的柴門,那幽靜的居室,已經把塵世的喧囂俗念都遠遠地隔絕了。不過,柴門也有敞開之時,詩人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如何賞析杜甫《絕句其三,如何賞析杜甫的《絕句》

詩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回描寫了諸多景物 黃鸝 翠柳 答顯出活潑的氣氛,白鷺 青天給人以平靜 安適的感覺。其中幾個動詞尤其表現力突出 鳴 字表現了鳥兒的怡然自得。上 字表現出白鷺的悠然飄逸。黃 翠 白 青,色澤交錯,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傳達出詩...